猜你喜欢的书
重编琼台会稿
二十四卷。明邱浚撰。邱浚,字仲深,号琼台,别署赤玉峰道人,琼山 (今属山东)人、景泰五年 (1454)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编修,迁学士,后加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卒谥文庄。著有 《琼台会稿》、《家礼仪节》等。其集初由门人蒋冕等刻其诗曰《吟稿》。续又裒其记序表奏曰 《类稿》。嘉靖中,郑廷鹄合二稿所载,益以所得写本,厘为十二卷,名曰 《会稿》。天启初,其裔孙欠谷选 《类稿》十之二,增 《会稿》十之三,并 《吟稿》合刻,曰 《重编会稿》。即是此本。虽不及 《类稿》、《会稿》之完备。而简汰颇严,菁华具在,足以代表邱浚之著作。其诗文温润尔雅,虽有时较为浅俗,但终胜于游谈无根者流。在有明一代,亦不得不置诸作者之列。现存有明弘治年间刻本、嘉靖年间刻本、天启年间刻本 (收入 《四库全书》)。
周易参同契注
周易参同契(储华谷),宋人储华谷注。约成书于北宋末南宋初。三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书分《参同契》为四十章,加以注解。注文较为简明,大抵以乾坤为鼎室,以日月为运用,以六十四卦爻象解释炼丹火候升降,其说与张伯端内丹学理论相近,行文明白晓畅。
金箓斋放生仪
金箓斋放生仪,原不题撰人。从内容文辞看应出于明代。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本篇载为皇家放生斋仪,有净秽、法事、放生、诵灵书中篇、向来、回向等仪式节次。内称一切水陆生灵皆禀先天祖气而生,同具贪生恶死,趋利避害之心。皇帝仁德好生,设斋赎放,并祝其永脱鳞介羽毛之苦,获生安乐清静之邦,转烦恼而作菩提,回觉照而脱迷津。其文辞显然受佛教影响。
土官底簿
二卷。不著撰人姓名。朱彝尊《曝书亭集》中有是书跋,只称钞于海盐郑氏,亦未言作者为何人。本书专记明朝嘉靖以前各省土司之情况。《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观其命名与缮写之式,疑当时案牍之文,而好事者录存之也。”从内容可以看出,本书是辑档案资料而成。书中载云南、广西、四川、贵州、湖广、广东之土司共三百六十三家,其中云南一百五十一家,广西一百六十七家,四川二十四家,贵州十五家,湖广五家,广东一家。各土司,均先列其名号,次述始授土职时间,再述世代因袭情况。本书的价值,首先是可补正史之不足。《明史·土司传》只列征伐刑政之大端,而于土司支派本末未能具晰,本书辞虽俚浅,而建置原委、历代因袭之状一一可征,足资考证。同时,书中反映的明政府对土司采取的驾驭措施,为研究明代土司制度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按明制,土司乃世职,土司承袭时,须逐级上报,分别由吏部、兵部奏准,颁发号纸(委任文书)。而本书所录,诸土司请袭之时,必以“并无世袭”之文上请,所奉谕旨亦必以“姑准任事,仍不世袭”为词。仅以云南为例,在一百五十一家土司中,有九十一家载有圣旨,明确称,“姑准任事”,“不准世袭”;只有极少数土司,如广西府土知府,阿迷州土知州明确“准世袭”。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明政府控制土司的一种手段,欲以示驾驭之权。这里反映的土司承袭的实际情况,与制度的规定有极大差距,正为研究土司制度提供了有价值的材料。本书原有文渊阁藏本,民国二十四年(1935),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本,出版 《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收入本书。
吴耿尚孔四王全传
本书(一册五○面三○、○○○字)不分卷,不着撰人。据「纪载汇编」本,题签署「吴耿尚孔四王全传」,书口则为「吴耿尚孔四王合传」;著述清平西王吴三桂(并及其孙世蕃)、靖南王耿仲明(并及其子继茂、孙精忠)、平南王尚可喜(并及其子之信、之孝等)及定南王孔有德(并及其女四贞、婿孙延龄)四传为一书,因称「合传」 。各传初记诸人降清经过,终详诸人或其裔戚掀起或响应三藩之变始末。书末,今再就「纪载汇编」录附文献三种:一为计六奇「金坛献案」,二为章学诚「戴重事录」,三为不着撰人「董心葵事记」。计六奇撰有「明季北略」与「南略」,分见第一四八种「明季南略」及第二七五种「明季北略」篇。所撰「金坛狱案」,叙南明永历十三年郑成功攻取南京失败后金坛(镇江属邑)人士王重、段冠、袁大受等「通海」之狱;是役被斩者四十八人、绞者一人、流徙十四人:共六十三人。章学诚,字实斋;清仓稽人,乾隆进士。邃史学,以纂修方志重于时。尝修「和州府志」,为戴重作传。
物不迁正量证
物不迁正量证,一卷,明道衡述,无似道人跋,内题证上有论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