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时代

作者:伊迪丝·华顿
天真时代

又名《纯真年代》,是伊迪丝·华顿的代表作,小说以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纽约上流社会为背景,讲述了贵族青年纽兰·阿切尔在传统女性梅·韦兰和自由奔放的艾伦·奥兰斯卡之间艰难抉择并最终走向成熟、实现自我的故事。阿切尔出身于正宗的上流家庭,他在不可动摇的传统习俗中长大,循规蹈矩地过着有闲阶级的平静生活,他与大家闺秀梅·韦兰的婚事也称得上金玉良缘。但这位年轻绅士与他的同类稍有不同,他喜欢读书,喜欢思考,见过更多的世面。因而,他对于传统习俗的束缚与压抑有较深的感受,对墨守成规的枯燥生活不时产生反感。于是,当焕发着自由精神的埃伦·奥兰斯卡出现时,他被她深深吸引,并由同情转为爱慕。奥兰斯卡也因阿切尔的真诚相助而对他倾心。然而,面对威力强大的社会传统习俗,他们的爱情注定逃脱不了悲剧的结局。

猜你喜欢的书

资本积累论

资本积累论

本书分为八篇,共包含三十六章,其中第二篇又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篇讨论了关于资本积累的一些概念和范畴。第二篇讨论了技术进步对资本积累的影响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第三篇讨论了对未来的预期受现在经验的影响,这种预期状态会引起资本短期的波动。第四篇讨论了金融和货币制度,在经济生活中,某些制度和法规起很大的作用,所有对制度规章的运用情况的说明,都是用一般化的因而也是高度典型化的形式做出的。第五篇向读者说明了食利者是怎样一种人。第六篇开始引入地租,作为一项生产要素,土地是最重要的,一种技术性的粮食过剩是积累的第一必要条件。第七篇谈到了相对价格:一个企业家往往关心他自己企业的命运,其很可能与本行业的发展背道而驰;工人也更关心他的工资的实际购买力。第八篇引入了国际贸易,在对外投资上,分析了资本主义和非资本主义地区之间的贸易、殖民地投资,并从国际投资的角度分析了贸易差额、支付差额。

弃儿汤姆琼斯史

弃儿汤姆琼斯史

英国小说家、剧作家菲尔丁的长篇小说。乡绅奥尔华绥有一天发现家里有一个弃婴,便好心地收留了他,把他和自己的外甥布立非一起抚养成人。这个弃儿就是汤姆。他诚实善良,也很冒失。布立非自私自利,多次在家人面前诬告汤姆,使人误以为汤姆行为不端,奥尔华绥于是将布立非立为继承人。汤姆与索菲亚相爱,但受到索菲亚父亲威士特恩反对。布立非为了钱财也去追求索菲亚,并又一次诬告汤姆,奥尔华绥一气之下将汤姆赶出家门。索菲亚也从家里逃出来,两人途中相遇,一路上两人历尽艰险。汤姆遭到伯莱斯顿夫人纠缠,又在布立非诬陷下被捕入狱。索菲亚也因别人离间而离开汤姆。奥尔华绥赶到伦敦,以前被他赶走的女仆詹妮也来了,她曾被认为是汤姆的生母。詹妮告诉奥尔华绥,汤姆是奥尔华绥妹妹布丽奇特的私生子,她曾给詹妮一笔钱让她掩藏真相。汤姆和布立非都是奥尔华绥的外甥。奥尔华绥终于知道了汤姆的为人,也认清了布立非的卑劣,决定立汤姆为继承人。威士特恩也同意了汤姆和索菲亚的婚事。作品是菲尔丁的代表作,通过主人公的活动、经历,广泛地反映了英国18世纪中叶的城乡生活,描绘了各阶层的人物。作者还善于用对比法来写人物,如汤姆和布立非就是两个截然相反的人,作者肯定了汤姆。小说结构巧妙,富于训戒意义。

震川文集[四库本]

震川文集[四库本]

三十卷。《别集》十卷。明归有光撰。归有光,字熙甫,昆山 (今属江苏省)人。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嘉靖十九年 (1540年) 举乡试,上春官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常数百人,人称“震川先生”。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始举进士,授长兴知县。历顺德通判,官至南京太仆丞。有光为古文,原本经术,好《太史公书》,得其神理。认为“文章至于宋元诸名家,其力足以追数千载之上而与之颉颃”(《项思尧文集序》),斥当时主张“文必秦汉”的王世贞辈为“妄庸巨子”,并力相抵排。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被称为“唐宋派”。所作散文朴素简洁,善于叙事,甚受时人推重,堪称明代一大家。著有《震川文集》、《易经渊旨》、《诸子汇函》、《文章指南》等。归有光的诗文初由其族弟归道传于万历二年 (1574) 刊刻,题名为《震川先生文集》,凡二十卷。世称为“常熟本”。继而有其子归子祜、归子宁编次,由书商翁良瑜于万历四年(1576年)刊刻的《归先生文集》,凡三十二卷,附录一卷。其时书商寓居昆山,故世称之“昆山本”。后其子归昌世和钱谦益合其已刻诸本,编为《震川先生集》三十卷《别集》十卷。是集乃归有光曾孙归庄以家藏抄本互相校勘,又补入未刻之文汇为全集刻于清康熙十年至十四年(1671—1675)。前有王崇简、徐乾学二序,及归庄所作《凡例》。《文集》卷首为经解,卷终为祭文,凡二十四体。《别集》卷首为论策,卷终为古今体诗,凡十一体。尽管归庄在《凡例》中极言旧刻本之伪,诋斥不遗余力。然归庄亦有擅自改动集内文章的现象,且是集刻于康熙年间,文字忌讳较多,但与其他诸版相较,归庄刻本还比较完备。后来《四部丛刊》也据此本影印。清嘉庆元年(1796年)玉钥堂刻的《震川先生大全集》校正了归庄刻本的一些错字。近人周本淳校点《震川先生集》即以《四部丛刊》影印的归庄刻本为底本,以玉钥堂刻本为对校本。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一九八一年九月出版。

金箓斋忏方仪

金箓斋忏方仪

唐末五代杜光庭集。述向十方为皇帝祈福之仪。

楞严经五十阴魔浅释

楞严经五十阴魔浅释

宣化上人讲述,一千多年以来,《楞严经》在东亚大乘佛教国家评价极高。本经之所以如此重要,其原因之一,即在于经中最后部份:即本书所讲解的,由五蕴所生的五十种阴魔的境界。书中对每一蕴讲了十种境界。每一种境界中,都指出了该修行人所经历过的心理上的现象,及引起该种现象之原因。也指出了该修行人由于执著境界,而生起的种种困难,及对此境界之误解。… 那些著魔境界的起因,是由于不持守戒律;这个重要的起因在本书中充分发挥。修习禅定的人,若要在平定上有所进步的话,其先决条件就是要断淫、杀、盗、妄。不然,其结果就会产生错误的知见,身心内外都会引起魔著。… 本经中对盲修瞎炼的人、邪知邪见的人、滥用神通的人,以及邪师的误导,描绘得特别明确而生动,因此对某些人就造成很大的威胁。… 本书最重要的,就是对佛教修行人而言,是很独特而有价值的指引。宣公上人对本经的讲解价值也在于此。

金刚经注

金刚经注

又名《川老金刚经注》。南宋淳熙六年(1179)道川注。三卷。是后秦鸠摩罗什译《金刚经》的注释书。是在转述慧能的《金刚经解》的基础上,加上作者本人的新注及偈颂而成。颂文采集慈氏、天亲偈论,“取其意而不尽用其语”。本书撰成后即刻板流布。见载于日本《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