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方法
作者:笛卡尔
笛卡尔生前公开出版的4部著作中的第1部。用法语而非拉丁语写成。1637年7月,笛卡尔在荷兰莱顿匿名出版这部书,书的全名为《谈谈好好运用理性并在各种学问中寻找真理的方法,附〈折光学〉〈气象学〉〈几何学〉作为运用这一方法的论文》,一般简称《谈谈方法》《方法谈》等。 开篇提出人人皆有理性(或“良知”),差别只是在于有的人运用得好些,有些人则运用得不好。此书提出一套运用理性的方法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运用自己的理性并最终找到真理。全书由引言和6个部分组成。第1部分谈作者对现有各门学问的看法;第2部分提出作者寻求到的更好地运用理性的方法,这一方法主要由4条规则构成;第3部分谈的是作者定下的一套临时的道德准则;第4部分谈的是用来证明上帝以及人的灵魂存在的理由;第5部分谈的是物理学中的一些问题,专门解释了心脏运动以及相关的医学难题,此外还谈到了人类灵魂与动物灵魂的区别;第6部分指出进一步探求自然知识所需的东西以及作者写作此书的理由。 1644年,笛卡尔略作修改后,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出版了这部书的第一个拉丁文版,由于这些变动并不十分重要,因此,学界至今对这本书的研究主要依据法文版。此书最早的两个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33年出版的彭基相译本与1935年出版的关琪桐译本,都将书名译为《
笛卡尔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天学会通
一卷。清薛凤祚撰。是书本穆尼阁《天步真原》而作,在于介绍推算交食之法。其法按年月日时度数,逐次检取角度加减而得食分时刻方位,堪称简捷精密。有乾隆朝刊本,八千卷楼有抄本。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论
中国传统学术,经历清后期的低迷徘徊之后,从清末民初起,涌现出了一批大师级的学者。他们以渊深的国学根底,融通中西,不仅擘划了学术研究的新领域,更开创了一种圆融通博且富于个性特征的治学门径与学术风范,而后者也正是当今学术界,经历了十几年的曲折后出现的“世纪回眸”热潮所尤为心仪的核心问题。 本书辑取《章太炎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和《刘师培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两部垂范后世的经典之作,加上导读为鞭辟入里的精赅之论,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全书集大家之言,是这一领域的主要参考书。
大乘百法明门论解
唐 窥基注解.明 普泰增修
遗教经论
全一卷。印度天亲菩萨造,南朝陈代真谛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册。此论乃释论‘遗教经’之书。分七科释之,以阐述菩萨所修之教法。依此论释,遗教经乃属大乘部。注疏有遗教经论记三卷(观复)、遗教经论住法记一卷(元照)等。
赖吒和罗经
全一卷。吴·支谦译。又称罗汉赖吒和罗经。收于大正藏第一册。本经记述赖吒和罗闻佛说法而立志出家,得证阿罗汉果。十年后,返家为父母说法。又僧伽提婆所译,收于中阿含之赖吒和罗经,为本经之同本异译。
大乘善见变化文殊师利问法经
宋中印土沙门天息灾译,佛为文殊说大乘四谛。及三十七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