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谈

作者:薄伽丘
十日谈

意大利小说家薄加丘的代表作,大约写成于1350—1353年间。它是一部百篇故事集,全书包括一百个故事,短的二千多字,长的不过万字。说故事的是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十个男女青年,他们为了逃避1348年的大瘟疫,住在佛罗伦萨城郊一座庄园里,每天讲十个故事,在十天中轮流讲了一百个故事,故名《十日谈》。其中好几天所讲的故事能各自构成一个具有共同思想的单元。这部作品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封建等级制度,大胆地歌颂了一些青年的纯真爱情,提倡男女平等,抨击以金钱、门第为基础的包办婚姻;并以尖刻的讽刺揭露了当时僧侣的虚伪腐化,道德败坏。作品肯定了个人享乐的利己主义,把两性爱看成是人性最高的表现,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意识。《十日谈》的故事大都取材于中世纪的民间传说、拉丁故事集和东方寓言,它虽然由一百个故事组成,但不仅仅是一部故事集,作者突破了中世纪小说单纯说故事的方式,在描写自然风貌、勾勒人物特征、刻划人物心理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都有新的探索,用框形结构把一百个故事巧妙地串连起来,使全书成为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异常完整的作品,对以后欧洲小说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章节列表

升序↑

薄伽丘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吴郡志[标点本]

吴郡志[标点本]

一作《吴门志》。南宋范成大撰。五十卷。绍熙三年(1192)或四年成书。校官汪泰亨等于绍定二年(1229)至宝祐四年(1256)增订,后人续有增补。吴郡时称平江府,治吴县、长洲二县(今江苏苏州市)。全书分沿革、分野、户口租税、土贡、风俗、城郭、学校、宫宇、古迹、水利、人物、寺观、异闻、杂咏等三十九门。记载府城尤详,水利一门保存不少有关太湖流域重要资料,人物遗迹所占篇幅亦多。征引浩博、叙述简赅,是古方志中佳作。对研究南宋时期苏州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参考价值。惟汪泰亨等所补,体例殊乖,或为正文,或作夹注,颇嫌淆杂。此为《吴郡志》标点本。

唐律疏议

唐律疏议

原名《律疏》。中国唐代《永徽律》的律文注解。长孙无忌等编撰。最早成于永徽四年(653)。长孙无忌,唐高宗时的太尉。本书是现存最古老也最完整的封建法典的释文,是唐太宗为统一律文的解释,以保证律书的统一适用而诏示下属编写的。分30卷,12篇,502条,其篇目同唐律完全相同,内容包括:名例律,共6卷57条,规定刑事法律制度;卫禁律,2卷33条,是关于警卫宫室和保卫关津要塞方面的法律;职制律,3卷58条,是关于官吏职务及驿使方面的法律;户婚律,3卷46条,规定有关户籍、土地、赋税以及婚姻家庭法律制度;厩库律,1卷28条,规定国有牲畜和仓库管理的法律制度;擅兴律,1卷24条,关于发兵和兴造方面的法律;赋盗律,4卷54条,是保护封建政权及地主阶级生命财产不受侵犯的法律制度;斗讼律,4卷59条,关于斗殴和诉讼方面的法律;诈伪律,1卷27条,关于欺诈和伪造方面的法律;杂律,2卷62条,内容广泛,包括买卖、借贷、度量衡、犯奸、赌博等;捕亡律,1卷18条,关于追捕罪犯和逃亡士兵及役丁的法律;断狱律,2卷34条,是关于司法审判方面的法律。本书不仅对律文逐条解释,而且还对律书中规定的不够完备之处进行补充、修订,吸收了中国古代律学的成就,是中国封建法制的重要著作,后来成为历代封建立法的楷模,并传入外国,是研究中国法制史的重要资料。

医辨

医辨

医话,明朝王肯堂撰,成书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该书上卷列中风、虚劳、水肿、胀满等十七证,中卷列伤饮食,中寒、伤暑、伤湿等二十四证,下卷列吐血、溲血、眩晕、惊悸恐等二十六证。现存日本元禄五年(1692)刻本,藏于上海图书馆。

云阜山申仙翁传

云阜山申仙翁传

不题撰人。有“大元崇祀”语,盖元人所撰。本书鲜见其他传本。申仙翁,名泰芝,字广祥,唐道士。

宋九朝编年备要

宋九朝编年备要

原名《皇朝编年举要备要》,后改作《皇朝编年纲目备要》,亦称《长编纲目》、《皇朝编年备要》、《宋朝通鉴长编纲目》等,简称《陈均编年》。编年体史书。30卷。南宋陈均撰。陈均患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篇帙太繁,欲删烦撮要为一书,以便省阅。是书取材于《长编》及宋代《国史》、《实录》,兼采司马光《稽古录》、徐度《国纪》、熊克《九朝通略》等数十家之书,订其异以会其同,约其详而补其略,记自太祖至钦宗九朝凡168年历史。其例仿朱熹《通鉴纲目》,大字为纲即“举要”,小字为目即“备要”,纲以撮要,目以备言,纲简目详,颇便检阅。其记事据实直书,不加褒贬之词,事不关军国大政则略而不书,所记故老旧闻,足补正史之阙。鉴于李焘《长编》徽、钦部分失传,故此书所记,尤足珍贵。书约成于理宗绍定二年(1229),有自序及真德秀、郑性之、林岊三序。《四库全书》收录,别有日本静嘉堂文库影印本及齐鲁书社《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波斯匿王太后崩尘土坌身经

波斯匿王太后崩尘土坌身经

西晋沙门释法炬译,说四恐畏。如四山合逼,无能避者。亦名除忧患经。亦出四意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