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吽

作者:向田邦子
阿吽

向田邦子仅有的长篇小说,对人心本质的洞彻之作。阿吽(音hōng)是神社前的一对狛犬石像,张嘴的是阿,闭嘴的是吽,“阿吽”意味着呼吸相连的至交情谊。门仓修造长相俊美,走在街上几乎每个女人都会回头看他;水田仙吉则恰好相反,是个平凡无奇的中年男子。天差地别的两人,感情如神社前的石雕神兽狛犬“阿”和“吽”般亲密。暗地里,门仓却对仙吉的妻子多美默默抱有情愫,多美也对英俊的门仓动了情。直至战争爆发前夕,隐秘的帘幕几乎要冲破禁锢、被一一掀开……

猜你喜欢的书

禹贡论

禹贡论

五卷。《后论》一卷,《山川地理图》二卷。宋程大昌撰。《禹贡论》,《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为五卷,与 《宋史·艺文志》卷数相合,然今所见宋刻本及文渊、文溯、文津、文澜四阁库书均著录为二卷,《总目》沿袭《宋史·艺文志》,与库书卷数不合。宋淳熙辛丑 (1181)刻本于《山川地理图》后有彭椿年序,序称程书 “辨证经旨者,著之于 《论》,《论》凡五十有二;《论》尝指事说理,而当证以山川实地者,则为之图,《图》凡三十有一; 至其事不隶《虞》、《夏》,而源流本出此经者,则又为 《后论》八篇”。此程书之概貌。大昌喜谈地理,长于论辩,《禹贡论》于江水、河水、淮水、汉水、济水、弱水、黑水皆纠旧传之误,《后论》则专论河水、汴水之患。《山川地理图》系将前人旧说绘制成图,详加辨正,另制新图以纠旧说之误,原图三十一幅,亡三幅。此书论证有据,翔实博洽,于后世诠解《禹贡》、研求宋以前历史地理均有一定参考价值。此书版本有宋刻本,藏北京图书馆,有《通志堂经解》本,宋刻本近年由中华书局影印,辑入 《古逸丛书》三编中。

紫岩易传

紫岩易传

南宋张浚撰。十卷。《通志堂经解》本。此书前九卷解说经传,末一卷为《读易杂说》。《四库全书提要》云:“其曾孙献之《跋》云:‘忠献公潜心于《易》,尝为之传,前后两著稿,亲题其第二稿云:此本改正处极多,绍兴戊寅四月六日,某书始为定本矣。献之尝缮录之,附以《读易杂说》,通为十卷,藏之于家。’据此,则《杂说》一卷似献之所续附。然考献之是《跋》在嘉定庚辰,而朱子作浚《行状》已称有《易解》及《杂说》共十卷,则献之特缮录而已,未尝编次也。其书立言醇粹,凡说阴阳动静皆适于义理之正。末一卷即所谓《杂说》,胡一桂议其专主刘牧。今观所论河图,信然。朱子不取牧说,而作浚《行状》但称‘尤深于《易》、《春秋》、《论》、《孟》’,不言其《易》出于牧,殆讳之欤?”

杜晚香

杜晚香

当代特写。丁玲著。初载《人民文学》1979年第7期。本文描写了一个普通农村妇女杜晚香成为省劳动模范的成长过程。杜晚香家境贫寒,5岁丧母,受尽后母的虐待。8岁时,“居然能担负许多家务劳动了”。生活虽苦,可是她却“在劳动里边享受着劳动的乐趣”。她13岁时由后母作主许配给李桂做媳妇。开始3个嫂嫂见她瘦弱都瞧不起她,后来她以辛勤出色的家务和田间劳动,使公公和嫂嫂们都改变了对她的看法。土改后她家分到了土地。她的丈夫李桂又参军赴朝作战。在土改复查工作队一位女干部的启发帮助下,“她打开了心中的窗户,她看得远了,想得高了。”她去县里参加了训练班,随后又参加了共产党。当参加抗美援朝的丈夫回来后,“她不再把他看成只是过日子的伙伴,而是能终身依靠的两个有着共同理想、共同言语的神圣关系的人”。李桂不久集体转业到东北北大荒。杜晚香不顾家人的劝阻,毅然从西北的黄土高原来到东北的北大荒平原。到北大荒后她看到了创业者的豪迈粗犷的性格,看到了新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到了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在新的环境里,她热心为公众服务,和小伙子一样干重活,用自己的言行教育知识青年。她先后被选为队、农场、全垦区乃至全省的标兵。本文行文流鬯,情感新切委婉,真实可信地再现了这位劳模的动人形象。曾得到评论界的好评。

杜牧传

杜牧传

古代作家传记。缪钺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12月出版。全书共分5章。依次探讨了传主的家世与幼年情况,少年科第及他在幕府、京官和地方官任上的事迹,晚年的生活和创作等。作者认为,杜牧是一个怀有忧国的热情,而在政治上颇有见解抱负的人。他擅长诗歌与古文,诗歌的造诣尤高,他能创造英发俊爽的风格,在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其古文也笔势雄健,内容充实,有相当进步的思想与史料的价值。长达90字的〔八六子〕词可以证明杜牧是第一个作慢词的人。作者指出,杜牧之所以取得比较高的文学成就,除去其文学才华以外,他平生忧国忧民的政治抱负,应当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面,杜牧平生浪漫的生活,声色的嗜好以及不时流露的消沉、颓靡思想,在他的诗歌中也有反映。 在写作方法上,该书力求历史真实与文学情趣的统一,既注重史料的真实可靠性,又发挥了适当的驰聘想像能力,是一本颇有特色的人物传记。

靖夷纪事

靖夷纪事

明高拱撰。隆庆四年,贵州土司安国亨与安智相雠杀,抚臣以叛闻。拱因推太仆寺少卿阮文中为巡抚。文中意欲剿之,拱议遣给事中贾三近往勘。国亨听命,遂平其乱。拱因著是篇,以纪其事。

佛说斋经

佛说斋经

佛说斋经,一卷,吴支谦译。中阿含经持斋经也。说持斋之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