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田邦子

向田邦子
  • 姓名:向田邦子
  • 别名:
  • 性别:
  • 国籍:日本
  • 出生地:东京
  • 出生日期:1929年11月28日
  • 逝世日期:1981年8月22日
  • 民族族群:

向田邦子(1929年11月28日—1981年8月22日),为日本著名编剧、随笔家、小说家,昭和四年出生于东京都世田谷区若林,成长于一个极普通而平稳的中等市民之家。其父是个特别耿直敬业的职员,其母则是典型的逆来顺受的传统日本女性。就职于保险公司的父亲因工作调动令全家搬迁转徙于不同城市,向田邦子的小学生涯就是在辗转中度过。后毕业于黑木高女(现黑木高校)实践专门女子学校国文科,毕业后,在一家电影杂志社做编辑,1958年起写收音机和电视剧的剧本,其作品以别具特色的笔风和对逝去的旧时代的感怀为主要特征,1964以电视剧本《七个孙子》名声大噪,之后,写了《日本萝卜的花》(1970年),《寺内贯太郎一家》(1974年),《宛若阿修罗》(1979年),《あ・うん》(1980年)等,并有《邻家的女人》(1981年)使其成为了收视率最高的剧本作家,向田邦子创作数量极多,电视剧本有1000余部,收音机作品更是达10000之多,以绝妙的对白,巧妙的构思被称呼为″向田电视剧",建立了强盛的家庭剧的基础。同时,PR杂志连载了描写明治时期出生的父亲像的小品文《父亲的道歉的信》。1980年因写了感性短篇《花的名字》《水獭》《狗窝》(《回忆扑克》所收)即荣获日本文坛最高荣誉的第83次直木奖。她因为基于敏锐的人性观察和描写得到了极高的评价。1981年8月22日,随笔集取材至台湾旅行,搭乘远东航空103号班机(波音737)自台北松山机场至高雄国际机场时,因空难而丧生,享寿52岁,该空难为三义空难。身亡后葬于东京都府中市的多磨灵园,法号“芳章院释清邦”。

猜你喜欢的书

郁达夫短篇小说集

郁达夫短篇小说集

本书收录了郁达夫所著《微雪的早晨》等短片小说26篇。郁达夫的小说中散发着一种天生的的伤感气质,如同他的人一样,但那并不是灰色而颓废的,因为文章的主题都是积极向上、健康明朗的,他的小说多有性描写,在封建的中国引起了很大争议,深受当时青年一代的喜爱,作品多受到中国古代文学和日本私小说的影响,文字唯美,思想大胆暴露,写出了青年一代灵肉遭受的双重压抑。

养生三要

养生三要

养生类著作。清袁开昌辑。一卷。开昌字昌龄,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医学造诣较深,临床经验丰富,对眼科、外科以及养生尤为擅长。约成书于宣统二年(1910)。书中记有卫生精义、病家须知、医师箴言三则。辑录《内经》、《庄子》、《抱扑子》、《千金方》、《本草纲目》、《医门法津》、《褚氏遗书》、《冷庐医话》等历代医著二十余种,以及葛洪、李时珍、张景岳、李东垣、张子和、徐大椿、喻嘉言等近三十位医家的有关论述。论述养生之法,介绍煎药、服药、禁忌等常识,强调医生应如何工作与学习等。内容丰富,可称集清以前养生之大成。有一九一九年镇江润德堂木刻本,一九二二年袁氏家刊本。

手

萧红著。发表于1936年《作家》创刊号。小说反映旧中国城市中一所学校里的生活。主人公王亚明是生于洗染店的姑娘,全家节衣缩食供她入学读书,但由于她有一双从事染衣劳动变黑了的手,受到校长的斥责和歧视,同学的厌恶和责难;由于她文化基础差,学习吃力,又不断受到人们的嘲笑和讽刺。尽管她学习刻苦,校长却不准她考试,让她提前离校。作品通过她一系列的不幸遭遇,有力地说明旧的教育制度对劳动人民子弟的歧视、摧残,表达了作者对劳动者的无限同情。小说在人物刻画上抓住主人公俭朴和勤奋的特征,进行反复渲染;在情节的设置上注意悬念,以“手”设谜,直到文尾解底,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

拙政园诗余

拙政园诗余

词集。清人徐灿撰。三卷。灿字湘苹,号深明。茂苑(今江苏苏州)人。海宁陈之遴妻。之遴为明崇祯进士,官中允。入清,累官弘文院大学士,加少保。以贿结内监吴良辅论斩,免死流徙,死于徙所。灿善属文,并精书画。此集冠其夫素庵居士顺治七年(1650)序,卷上收词五十五首,卷中收词二十一首,卷下收词二十三首,总收九十九首。其词力学北宋词风。其《永遇乐·舟中感旧》,抒发兴亡之恨和生活坎坷之情,悲壮凄凉。又有诸多写景篇什,清新可诵。徐氏于构思、炼句均有深厚功力。朱孝臧评曰:“词是易安人道韫,可堪伤逝又工愁,肠断塞垣秋。”(《彊村语业》)有《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本。

法幢远禅师语录

法幢远禅师语录

清智远说,通慧等编,弘源序(依驹本印)。法幢禅师语录目次,序,上堂,小参,法语,颂古,联芳,偈,赞山居,杂着。

一字顶轮王念诵仪轨

一字顶轮王念诵仪轨

简称《一字顶念诵仪轨》、《一字顶轮王仪轨》,亦称《一字佛顶轮王念诵仪轨》。密教仪轨经典。唐天宝十二年(753)不空译于武威开元寺,田良正笔受。一卷。属持明密教佛顶部持念仪轨,说一字顶轮王及诸佛顶轮王印明诸法。见载于日本《大正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