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录
作者:雨果猜你喜欢的书
全后汉文
《全后汉文》是清人严可均所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之一集,106卷,是一部后汉文章总集。其对于研究后汉一代的历史、文化、文学的重要价值,已为学界广泛肯定。
发蒙记
一卷。晋束晳(?—300以后)撰。清马国翰辑。束晳字广微,阳平元城(今河北大名)人。汉踈广之后,王莽末,广曾孙孟达避难,因去“踈”之“足”而姓“束”。官尚书郎,因《诗经·小雅》中有笙诗六篇“有其声而亡其辞”,乃补作之,称《补亡诗》。精通古文字,能辨析“汲冢书”的文义。此书佚亡已久,明陶宗仪《说郛》辑录凡十五条,其中有九条未知出自何书,有一条《太平御览》谓引自顾恺之《启蒙记》。此卷系马国翰于《说郛》所辑之外,从《初学记》、《太平御览》、《北堂书抄》、《史记匈奴传索隐》、《后汉书郡国志》刘昭注、《埤雅》诸书辑出,凡十一条。见于马氏《玉函山房辑佚书》 中。
少仪外传
南宋理学家吕祖谦所撰童蒙学礼教材。取《礼记·少仪》为名,中间杂引前哲之嘉言善行,兼及立身行己、应世居官之道,不与《礼记》经义相比附,故名曰《外传》。2卷。原本久佚,今本系从《永乐大典》辑出。小学之洒扫、应对、进退,即 “精义入 神之妙” (《少仪外传》卷下) ,而初学者往往忽视。玩乎见闻,汩乎思虑,掉以轻心,故采摘前言往行所当知而易见者,汇编成书,用于训课幼学。认为后生“且须理会曲礼、少仪、礼仪等学” (同书卷上)。主张 “持心以清洁,处心以公平” (同书卷下) 。提倡 “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 (同书卷上) 。以为学者读此书会 “各因其所得而有自立之地” (同书卷下) 。《四库全书》、《墨海金壶》、《守山阁丛书》、《金华丛书》、《丛书集成初编》收录。
金木万灵论
金木万灵论,原题「葛稚川(葛洪)撰」,疑为唐宋间道士之作。《通志‧艺文略》及《宋史‧艺文志》均着录此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本书前半篇千余字摘录《抱朴子‧金丹篇》,论述丹经源流及服金液还丹可长生不死之理。后半篇二百余字摘录《太清玉碑子》,乃葛洪与其师郑思远相互问答,论述全神延形之术。篇末称:「如此之谓,金木之灵,何可议也」。书名「金木万灵论」,盖取于此。
洋务续记
清李凤翎撰。一卷。作者于咸丰十年(1860)入广东巡抚耆龄幕,办理对外交涉,遂据探报材料及询问有关人员,记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侵占广州的史实,比较简略。作者自言是继《洋务权舆》一书而辑录。有同治八年(1869)刊本。
梵网经忏悔行法
经云。若有犯十戒者。应教忏悔。在佛菩萨形像前。日夜六时诵十重四十八轻戒。苦到礼三世千佛。若一七日。二三七日。乃至一年。要见好相。便得灭罪。此金口明训也。故知法华方等大悲占察等种种行法。虽各有灭罪得戒功能。而于犯十戒者。仍须别依梵网行法。方使标心不泛。所谓如从地倒。还从地起。又此经所明千里无师。像前自受。但云当以七日。佛前忏悔。得见好相。便得戒。若不得好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