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

作者:亚里士多德
气象学

现存《气象学》分为4卷,由系统不同的两部分编合而来,其一为3卷,以气象学为主题,涵盖大气圈层内的一切现象,也涉及山川河海、地震等地理学和地质学领域的内容;其二为第四卷,叙述物理、化学若干内容,学界倾向于认为此卷由亚里士多德本人撰写,但仍有争议。作者在《气象学》中对于宇宙的认知、风霜雨露的形成机理、灾害性气象的性质和缘由皆有精辟独到见解,就方法论而言,亚里士多德以归纳和演绎并行,将天气现象从经验性描述引领入科学探知领域,促使气象学演变为一门科学。作者也因为《气象学》一书被誉为西方气象学鼻祖。 《气象学》对于欧洲中世纪,尤其是中世纪晚期的气象学影响极大,被奉为经典著作,其建立的气象学体系维持学界近两千年之久,直至17世纪理性主义思潮席卷下笛卡儿(Rene Descartes,1596~1650)《气象学》的问世,此书的统治地位方被打破。

猜你喜欢的书

中国历史研究法

中国历史研究法

梁启超撰。该书共分为《史之意义及其范围》、《过去之中国史学界》、《史之改造》、《说史料》、《史料之搜集与鉴别》、《史迹之论次》等6章。主要总结清末以来对传统史学的批判和改造,论述史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主张用西方史学方法来整理东方古代文明。并详细分析、论述了史料的种类和搜集、鉴别、排比、归纳史料的方法。该书《自序》说:“我国史界浩如烟海之资料,苟无法以整理之耶?则诚如一堆瓦砾,只觉其可厌。苟有法以整理之耶?则如在矿之金,采之不竭。学者任研治其部分,皆可以名家,而其所贡献于世界者皆可以极大。”该书第1章中说:“举要言之,则中国史之主的如下:第一,说明中国民族成立发展之迹,而推求其所以能保存盛大之故,且察其有无衰败之征;第二,说明历史上曾活动于中国境内者几何族?我族与他族调和冲突之迹何如?其所产结果何如?第三,说明中国民族所产文化,以何为基本?其与世界他部分文化相互之影响何如?第四,说明中国民族在人类全体上之位置及其特性,与其将来对于人类所应负之责任。”能够从民族、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角度,着眼于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又如中国史研究的项目如政治组织、阶级制度、家族等社会团体、法律、衣食住行、农工商业、经济制度、入口增殖与迁移、中西交通、民族思想及宗教信仰等等,都具有较高的见识,为现代史学所遵循。书成于1921年,由作者在南开大学所讲的《中国文化史稿》编订而成。最初发表在1921年的《改造》杂志上。有1924年、1930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本,及1985年岳麓书社《梁启超史学四种》本,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标点本,1989年中华书局据1936年上海中华书局版影印《饮饮室合集》本等。

科场条贯

科场条贯

明代科举制度书,是书仅寥寥数页,然“纪洪武至嘉靖间科举条式,于前后损益之制,胪列颇详”。今存明代科举制度之书较少,故录以备考。是书除刻入《俨山外集》外,尚有《纪录汇编》本,《丛书集成初编》即据以影印。《四库全书》列为存目,《四库存目丛书》《续修四库全书》皆予以收录。

少帅春秋

少帅春秋

本书是十余位亲历者对中国现代史传奇人物张学良沉浮一生的集体回忆,涉及东北易帜、中原大战、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等众多历史事件,以及张学良与蒋介石的关系演变、与于凤至和赵四小姐的情感纠葛,为读者了解民国史提供了众多崭新视角和鲜见资料。这些亲历者,既有张学良的侍卫、女佣、英文教师,也有与其有过密切交往的外国记者、东北大学老校长,还有顾维钧、唐德刚等政、学界闻人,资料新颖全面,史料价值重大

讷溪奏疏

讷溪奏疏

一卷。明周怡撰。周怡,字顺之,号讷溪,太平(今属安徽当涂县) 人。嘉靖进士,任吏科给事中时对当朝有势力的大臣弹劾不遗余力,多次因此而下狱。隆庆初年再度起用为太常少卿,陈新政五事,因语多刺中贵,忤旨,被外调为登莱青兵备佥事,谥号恭节。《讷溪奏疏》收录有周怡在吏科的十一篇奏疏和二篇太常寺奏疏,书后附有《乞休》一疏。此集由周怡之弟周恪编次,许谷作序文。有《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指海》本。

遇变纪略

遇变纪略

崇祯癸未秋,予茕然草土,拙守无所事。时左帅叛兵甫戢(左良玉将移兵就食江宁),江路稍通。掌道涂公印海(名必宏,南昌人),以记室来召;不可辞,挟蒯缑北上。十月晦渡淮,闻潼关失守,督师孙传廷全军覆没,闯贼乘势入陷西安。十一月二十一日,抵京;当事诸大臣泄泄自若也。

安乐妙宝

安乐妙宝

范古农居士撰,大藏秘要云:依教中说,一切真言手印,必从师受。若未入灌顶轮坛,辄结手印作法,得盗法罪,所作不成。若于如来像前,诵大轮金刚陀罗尼二十一遍,即如见佛,即同入一切曼荼罗,所求诸法,皆得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