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国宝烧亡无妨论

鄙人终究也产生了远大宏伟的美好愿望,打算在风光明媚之处建它七八幢别墅,于是决定动笔写《捕物帖》 [1] ,并在《小说新潮》 [2] 同人的邀请下,来到了位于箱根山谷最底部的温泉旅馆。4Sy中华典藏网

这一带有不少谷间溪流,但是完全没有溪水的样子,都是成段的瀑布,甚至还有货真价实的百尺飞瀑,从四面八方飞流直下。如果客人对声音敏感,恐怕会被烦得不行,搞不好还会头痛;我这人反应迟钝,只感觉安静得无以复加。隔壁的讲话声、账房里的收音机声、宴会厅里的喧闹、蝉鸣,世间万籁,皆不入耳。女佣拉开纸门走进来时,我连走路和拉门的声音都听不见。忽然,她就出现在眼前。她掌握了忍术的要领。在文明国度里,绝找不出如此静谧之处。我工作时最烦的就是收音机的声音,在这里总算安心了。这家旅馆实在合我胃口。不过安静也有安静的问题:就算有人进行谋杀,旁人也听不见。在这样的旅馆写《捕物帖》,难免总往那方面想,毛骨悚然之余,也平添了几分《捕物帖》的心境,总有些真把自己当成侦探的感觉。4Sy中华典藏网

旅馆的庭院被大量数百贯 [3] 重的石头砸得面目全非,始作俑者是所谓的“Ione台风” [4] 。4Sy中华典藏网

这条河在小田原市一个叫作早川口的地方入海,我曾在那里的堤坝下遭遇过洪水,与利根川的洪水景象大为不同。利根川的洪水漫无涯际,如同巨人一般,充满死神国度苍茫而寂静的妖相;早川的洪水则不同———哪有这么吵的洪水。4Sy中华典藏网

早川的洪水呈暗褐色,从箱根山上海拔千米的芦之湖奔流直至眼前的河口处,形成一座巨大而笔直的防波堤,比太平洋的海面高出四五米,冲入海中一英里多远。太平洋的恶浪向着这水造的防波堤迫近、拍打、喷涌翻腾,但笔直的暗褐色水势太过浩大,海洋的小小恶浪完全无能为力。随着恶浪的喧嚣在眼前屈服,笔直的暗褐色奔流猛地腾起数米高,如长蛇一般,向着遥远的海天一线直冲过去。远处海面上,不时可见恶浪撞上这座防波堤,喷涌翻腾,隆起一座座水山,飞沫四溅。4Sy中华典藏网

然而,最惊人的还不在此。远雷轰鸣般的巨响,轰隆隆地接连不断从河底传出。就算千万辆坦克碾过河底,也不会有此等声音。与坦克碾轧柏油路的声音不同,河底的轰鸣沉闷而厚重。4Sy中华典藏网

声音的原理,我原本并不清楚,直到几天后洪水退去,露出河底来,我才终于明白。4Sy中华典藏网

河底原本只有些小沙粒,洪水一到,就会带来一批数百贯,甚至可能千贯不止的岩石,铺满河底,层层堆积。这些岩石无疑会随着洪水冲入海中一英里多远,滚入太平洋的海底。岩石反复不断地从山上冲入海里,碰撞冲击过程中产生的声响,就是河底的轰鸣。洪水退去后,河底留下无数岩石,人们用小推车把它们运出来,用在建筑上,算是洪水带来的某种补偿。不等下一次洪水来,岩石很快就运光了,河底重新变回只有小沙粒的状态。由于河并不大,层层堆叠的岩石虽然铺满河底,其数量仍然有限;又或许是人类对岩石的需求量太大,达到了超自然的地步,洪水凭借神力也无法满足。总之,人类战胜了自然,这也算是一项小小的佐证。4Sy中华典藏网

战争期间我在日映工作时,曾经接到命令,被迫要为一部名叫《黄河》的纪录片写剧本。4Sy中华典藏网

上面打算把它拍成一部战争宣传片,情节如下:战争期间,中国国民党军队败走之际,决黄河大堤引水而逃 [5] ,导致黄河河口移动数百里,甚至流入了长江;于是日本军队担负起了治水的重任。电影的意图就在宣传治水上。4Sy中华典藏网

这部电影分作上下部,宣传片是下部;上部只是纯粹的纪录片,主要是通过艺术效果展现黄河是条怎样的河、黄河具备什么样的独特性格。说白了就是为表现治水事业的艰难埋下伏笔。雄壮的黄河有其独自的特色,所以人们明知艰难,仍要坚持治理。我接下的活儿就是上部。4Sy中华典藏网

然而,我接到命令的时候,战争已经接近尾声了。为新闻及其他目的拍摄的影像资料有不少,如果把它们编辑一下,稍微加加工,说不定能做出下部来;但我负责的上部这样可行不通。4Sy中华典藏网

当时本土的许多城市已经饱受轰炸、疮痍满目,战场也开始转攻为守。情况不允许我边走边摄影,优哉游哉地深入黄河流域腹地。4Sy中华典藏网

不过那段特殊时期,万事都是破罐子破摔,表里不一、阳奉阴违更是家常便饭。如果中气十足地报告“是!此类电影我们已在拍摄中”,那上头也更容易接受;而一旦照实回答“是!由于该地无法继续拍摄,计划已搁浅”,搞不好军人会大骂一声“战败主义者”,向社长饱以老拳。台面与水下、理想与现实,工作上的一切都在自相矛盾。但发布命令的若无其事,服从命令的泰然处之,当时日本的万事万物都处在彻头彻尾的矛盾之中。4Sy中华典藏网

反正战时酒是喝不上,表演性质的东西也看不到,实在闲得发慌,人生乐趣就在于看书了。战败近在眼前,每天的生活过得浑浑噩噩,此时被安排任务研究黄河,其实意外有些幸运。我立刻前往中国研究所,向学者们请教黄河的相关问题。但在日本的汉学者眼中,黄河似乎并非他们的研究对象:4Sy中华典藏网

有人说金阁寺的消失是文化遗产的一大损失。其实此类国宝级建筑物,我也大体游览过一圈,金阁寺也好、银阁寺也好、法隆寺也好,都完全称不上“美”。当然,它与历史、美术史等勾搭在一起,各方面再理出个说法,勉强可以认为它有一种历史美。不过也就是仅此而已。4Sy中华典藏网

至于建筑的历史纪念意义,可以整理出充足的资料,传诸后世,供后人随时复原。此事不会太难。只要资料足够准确,此类建筑通过模型保存下来也就够了。法隆寺的和尚连拍照都不让,但那与我没什么关系,此时正该相关专家为文化挺身而出,与和尚战斗到底。结果专家们忘记了与和尚战斗的本分,反而盼着坐享其成,让他人来给自己灭火。日本的美学家呀、历史学家呀,“文化”二字讲得好听,张口“金阁寺烧毁”,闭口“政府之怠惰”,满嘴奇谈妙论;而我不管怎么看,都是学者比政府更加怠惰,更加愚不可及。4Sy中华典藏网

也有人认为金阁寺是日本的一大旅游资源。从这个角度上,我也承认,历史遗产的确存在吸引游客的能力;不过与此相比,更重要的是建设酒店、公路等配套设施,积极推进旅游景点公园化。如果要说哪里的历史遗产更有吸引游客的价值,那广岛、长崎的原子弹爆炸纪念地要比金阁寺强得多,会有多少国际游客慕名而来实在难以想象。与其在这里悲叹金阁寺烧毁,不如去积极保护广岛、长崎爆炸中心地,推行公园化计划,保证游客络绎不绝。4Sy中华典藏网

我记得战后国际上曾有一个计划,准备动用世界各国的资源及科学力量,彻底完成黄河治水工程。但是后来中国爆发内战,这个计划似乎也成了黄粱一梦。4Sy中华典藏网

我感觉,早川的洪水化为一道暗褐色的防波堤,冲入海中一英里远,那种充满力量的景象有一种法隆寺、金阁寺之流无法比拟的美。至于大黄河喷溅着泥沙俱下的水花,掀起滔天洪水,我想那种浩大的景象更是雄伟壮阔,无与伦比。4Sy中华典藏网

黄河是个历史性的怪物。如果人类集聚五千年的智慧,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建造出伟大的设施,能够征服黄河;那这座设施才是真正的文化纪念碑。我认为,人们的所有努力,都必须投入到这种设施的建设中去,即使失去所有古代遗迹之流也在所不惜。所谓文化,更重要的不是追寻过去,而是建设未来。4Sy中华典藏网

我们必须认清文化的正确目的:征服一切人类生活的障碍,提高并稳定我们的生活水平。4Sy中华典藏网

终有一天,当征服大黄河的设施完成之际,那将是比万里长城更加壮观的工程。4Sy中华典藏网

至于烧毁的金阁寺,有识之士虽然会齐聚一堂,慨叹哭诉;但究其实际价值,符合那些慨叹的只有一星半点儿而已———无论是作为美的具象、作为历史纪念物,还是作为旅游资源。其程度大抵不过是为水鸟振羽之声而惊异,为飞鸟川之洪水而咏叹罢了。4Sy中华典藏网

在我看来,治理利根川的水害、建立只见川的发电站,虽然比不上征服黄河,无疑也惠泽全民,值得着手处理。我认为:所谓文化,必须建立在此类积极力量的基础之上;从容不迫地玩赏古意,则是后话。4Sy中华典藏网

* * *4Sy中华典藏网

[1] 指《明治开化安吾捕物帖》,1950年10月开始连载于《小说新潮》。4Sy中华典藏网

[2] 《小说新潮》,新潮社于1947年9月创刊的月刊小说杂志。4Sy中华典藏网

[3] 日本旧重量单位。1贯等于3.75公斤。4Sy中华典藏网

[4] “Ione台风”,Ione,西太平洋台风,1948年9月登陆日本关东地区,造成数百人死亡、千余人受伤。4Sy中华典藏网

[5] 指1938年6月9日发生的国民党军队“花园口决堤”事件。4Sy中华典藏网

[6] 指西汉水利家贾让,事见《汉书·沟洫志》。4Sy中华典藏网

[7] 《大地》(The Good Earth ),美国旅华女作家赛珍珠(1892—1973)的长篇小说,1931年出版。小说中有主人公因洪水逃亡的情节。4Sy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