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复仇

作者:巴尔扎克
家族复仇

《家族复仇》写于一八三〇年一月。其中部分章节曾分别在一八三〇年四月一日的《侧影》周刊和同年五月九日的《选民通讯》上刊载。全文于同年四月编入玛门、德洛奈-瓦莱书屋出版的《私人生活场景》两卷集。一八三五年编入贝歇夫人书屋出版的《十九世纪风俗研究》十二卷本第一卷,一八四二年收入《人间喜剧》第一卷,属“风俗研究·私人生活场景”。这篇动人的故事,描写了一宗违背家长意愿的、既幸福又悲惨的婚姻。男女主人公纯洁而坚贞的爱情,他们与厄运作斗争的勇气,充分表现了他们的高尚品格与情操。然而,这两个有才能、有勇气却没有财产的年轻人,在失去他们未满周岁的孩子以后,终于双双死于饥饿。作者在这篇小说中主要着意于描写性格悲剧:正是科西嘉岛族间仇杀的陋习和皮永博男爵极端强悍的科西嘉个性,酿成了他心爱的女儿的不幸。

猜你喜欢的书

我们在哈瓦那的人

我们在哈瓦那的人

《我们在哈瓦那的人》是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幽默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其最特别的一部小说。入选美国推理作家协会百大推理小说;1987年,格林访问苏联时,苏联宇航员格列奇科表示,因为太喜欢这部作品,将其带上了太空。英国商人伍尔摩在古巴哈瓦那经营一家吸尘器代理店,独自抚养十七岁的漂亮女儿米莉。女儿一天比一天大,也一天比一天会花钱,令伍尔摩烦恼不已。 这时,一位英国情报人员突然出现,要求伍尔摩做他的下线并搜集当地情报。伍尔摩发现这是一个难得的挣钱的好机会。为了让女儿拥有更好的生活,伍尔摩编造了一个又一个弥天大谎:虚构的经济数据、从不存在的线人、按照吸尘器零件画出来的“核武器构造图”。可笑的是,情报部门居然信以为真。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他虚构的一个人物竟然真的出现了……

骆宾王文集

骆宾王文集

别集。唐骆宾王撰。中宗朝,郄云卿奉敕搜访骆宾王诗,所集即当时之遗漏,得10卷。凡赋1卷,诗4卷,表、启各1卷,杂著3卷。今有影印明刻本。清陈熙晋撰《骆临海集笺注》10卷,颇精审翔实。有中华书局校勘本。清嘉庆二十一年石研斋秦恩复校重雕宋蜀本附有元和顾广圻撰《考异》1卷。有中华书局影印本。宾王诗悲郁激切。

漫塘文集

漫塘文集

宋代诗文别集。36卷。刘宰著。《四库全书总目》称刘宰“秉性恬谈,平生无他嗜好,惟书靡所不读,所为文章,淳古质直,不事藻饰,而自然畅达”。集中诗歌数量不多,以纵情山水,表达闲情逸致的作品为主,如《过剡溪》:“青山叠叠水潺潺,路转峰回又一湾。想见雪天无限好,不妨独棹酒船还。”但亦有感情深沉的悯世之作,如因嘉定二年(1209)大旱而作的《野犬行》:“野有犬,林有乌;犬饿得食声咿呜,乌驱不去尾毕逋。田舍无烟人迹疏,我欲言之涕泪俱。”“君不见荒祠之中荆棘里,脔割不知谁氏子,苍天苍天叫不闻,应羡道旁饥冻死!”本集的主要版本有:明正德十六年(1521)任佃刻、嘉靖八年(1529)王皋续刻本,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范仑等刻本。另有一种明代活字本刘宰文集,题为《漫塘刘先生文集》,但仅22卷,系赵葵所编。

元白诗笺证稿

元白诗笺证稿

研究著作。陈寅恪著。共六章,分别笺证唐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元稹《连昌宫词》、艳诗及悼亡诗、元白《新乐府》和元氏《古题乐府》等诗篇;末附论文五篇,就白居易的家世、思想、创作以及白氏与友人元稹、刘禹锡的交游加以论述。此书虽名“笺证”,实异于一般文字笺释,乃是广泛采辑和引证各种史料、文献,与作品相参照,求得以史证诗、以诗证史、互为补充、互为发明的效果。如论元稹艳诗及悼亡诗,作者从诗中反映出来的元氏与情人双文、妻室韦丛的关系,结合时人的门第观念,以考证唐代士夫文人的婚姻选择和仕宦道路,皆有发前人之所未发。特别是其论元、白《新乐府》的章节,从社会经济、政治、司法、边防、习俗、伦理、宗教、艺术各方面着眼搜寻材料,详作比勘,不仅大大加深了读者对诗歌内容及其表现形式的理解,亦有助于全面、真切地把握整个时代。这种“史诗互证”的方法,显然突过旧史家单纯引史事考释诗篇的传统,足以展示文学与人生之间纵横交错的复杂图景,为古典诗歌研究开拓新的视野,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原书稿1950年由岭南大学中国文学研究室出版,后经作者屡次订补,于1955年、1959年分别由文学古籍刊行社和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重新出版;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发行新一版,又增入作者撰写的十三条校补记。

日闻录

日闻录

一卷。元末明初李翀撰。书中记有元顺帝至正甲辰 (1364)及至正丙午 (1366) 年间事,距明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仅一二年,可知其人已入明。又据书中皆称元为国朝,可知其人为元代遗老,入明以后不仕。书中主要杂记历代故事,间及元代朝野轶闻,于典章制度,颇多考据,末篇极辨佛氏之欺诞,尤为可取。书中亦有疏舛之处,如谓典命以九为节、以七为节、以五为节,即掌节之节,当属臆断;又谓唐以后有司给门旗二、龙虎旗一之类,乃变节为旗。不知《周礼》司常,诸侯建旗、孤卿建旜、大夫士建物、师都建旗、州里建、县鄙建旐,已各以旗常为表识,不能说自唐以后始变节为旗。再如,所记真德秀题三教图之类,也属传闻附会。然大致引据详核,足与史志相互拾遗补缺,可供治史者参考。此书成书后,不知何时刊行,后散佚,仅《永乐大典》按韵保存部分资料。《千顷堂书目》载有此书,但题作者为凌翀。《永乐大典》所题,亦有一条作凌翀,其余皆作李翀。清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抄出,重新归类排比,编为一卷,以所题撰人多者定为作者,虽属残帙,于原书仍可见一斑,足资参考。今传本还有《函海》、《墨海金壶》、《守山阁丛书》、《丛书集成初编》 等丛书本。

四愿经

四愿经

全一卷。吴·支谦译。又作四不如愿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言佛陀对纯陀长者说人生在世有四愿,即欲吾身长寿康泰、欲财产俸禄长富饶、欲妻子眷属长恩爱荣乐、欲放心恣意淫于五乐等四者;然命终时,此四所愿皆无一能随从。故贤者应拔恩爱六根、绝三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