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演员
作者:格雷厄姆猜你喜欢的书
金手指
《金手指》是伊恩弗莱明的詹姆斯邦德系列小说的第七部它写于1958 年1月和2月,由Jonathan Cape于1959年3 月23日在英国首次出版。英国商人金手指看似做正当生意,实则走私黄金,并试图实施惊天偷盗阴谋。詹姆斯•邦德受命调查,意外发现他与黑帮合作破坏美国国家金库,欲使自己囤积的黄金涨价的阴谋,詹姆斯•邦德在女黑帮头目普西的帮助下成功制止了这一阴谋。
阴谋与爱情
德国戏剧家席勒(1759~1805)青年时期的代表剧作,写于1783年。故事发生在德国一个封建小公国里,宰相瓦尔特的儿子斐迪南,爱上了平民音乐师米勒的女儿露易丝,他不顾阶级地位的悬殊和父亲的反对,毅然要与露易丝结婚。瓦尔特为了达到捞取政治权力的目的,强令斐迪南和公爵的情妇结婚,遭到斐迪南拒绝。瓦尔特便和秘书伍尔牧策划阴谋,先逮捕了米勒,然后告诉露易丝说,如果她能写一封情书给宫廷侍卫长卡尔勃,就可以使她父亲获释,并要她发誓保密。露易丝为救父亲,只得照办。他们还故意使“情书”落到了斐迪南手里。斐迪南质问露易丝,而露易丝却不能告诉他真实情况。绝望中的斐迪南给露易丝服了毒药,自己也服了毒,临死前,露易丝才吐露了真情。这一爱情悲剧,深刻地反映了18世纪德国市民阶级与封建统治阶级的矛盾,对封建专制的罪恶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同时也反映了进步青年要求打破封建等级制度、要求平等的思想。恩格斯称之为“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作者塑造人物善于刻划其性格的多面性,使人物真实可信,富有立体感。如斐迪南这个人物,他能认识到贵族阶级的罪恶,勇敢地追求真诚、平等的爱情;但他受阶级、家庭的影响,主观、偏激、爱妒忌,以致不能识破阴谋,毒死了自己的情人。
析津志辑佚
《析津志》北京地方志。一名《析津志典》。元熊梦祥著。卷数无考。梦祥,字自得。江西丰城人。工翰墨,博读群书,旁通音律,以茂才异荐为白鹿洞书院山长。授大都路儒学提举,崇文监丞。后以老疾告归,年九十余著此书。以古时燕分野为“析木之津”和辽置析津府。名书。此书明初尚流行, 《永乐大典》依韵收录该书许多内容。明正统间杨士奇编《文渊阁书目》和成化时叶盛所编《菉竹堂书目》均著该书为三十四册。约在明万历间此书亡佚。近由杨万里主持,北京图书馆善本组,从《永乐大典》、 《日下旧闻考》、《宪台通纪》和《顺天府志》 (残卷)等多种古籍中辑出约十万余字。按城池街市、朝堂公宇、台谏叙、工局仓廪、额办钱粮、太庙、祠庙、仪祭、寺观、河闸桥梁、古迹、大都东西馆、 马步站、人物、名官、学校、风俗、岁纪、物产和属县共十八项,分类编次,标点、标目、分段。使久已失传的文献传世。此书是我国最早记述北京及北京地区历史地理的一部专书。对北京的沿革、至到、属县、城垣街市、朝堂公宇、河闸桥梁、名胜古迹、人物名宦、山川风物、物产矿藏、岁时风尚都有较翔实的记载,是研究北京地区的历史、地理极宝贵的资料。有1983年北京古籍出版社出版北京图书馆善本组辑《析津志辑佚》本。
宸垣识略
笔记。清吴长元撰。十六卷。长元字太初,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乾隆间潦倒京都,为公卿校雠文艺,撰是书。约二十四万字。据康熙时朱彝尊编《日下旧闻》和乾隆帝敕编《日下旧闻考》二书增删重写而成。 全书记录了北京城近郊区(包括大内宫苑、皇城、内城、外城和郊垌)的史地人文情况。书中胪列城市,条析坊巷,杂载寺观,间徵轶事,收录诗歌,采掇大纲,事详语略。吴长元久居北京,他根据自己的实地考查与史籍、碑碣想印证,对所据底本疏略未尽之处予以增补,错误不实之处予以纠正质疑。书中考证的文字,原为《日下旧闻》中的加“原按”,补遗的文字加“补按”,《日下旧闻考》中的加“考按”,作者自己考证的加“长元按”。书前冠有18幅地图(城池、大内皇城、八旗界址、西山园囿等),可称是北京历史上最早的旅游地图。
宅法举隅
《宅法举隅》是清代 锡山等人编撰而成。该书是阳宅入门必看的典籍风水秘笈。该书为历代研究风水者必读之书,被历代地理人子奉为正宗宝典。因此,清朝康熙年间编纂的《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将其收入丛书之中。风水学是传统文化的一种,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门学问。其内容涵盖了物理学、水文地质学、环境景观学、生态建筑学、宇宙星体学、地球磁场方位学、气象学和人体信息学等,可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避凶趋吉、去祸求福是人们不变的追求,风水学则以《易经》为理论依据,为人们选择建造阴阳宅而对地形、地貌、景观、气候、生态等各要素进行综合评判。正确运用风水,可以打造和谐健康的人居环境,改变生活中的不利因素,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千百年来,人们认为风水的好坏可以影响家族、子孙的盛衰吉凶。尽管这一观念有偏颇之处并掺杂着迷信色彩,但应蕴含着人们由生活经验积累下来的合理因素。风水学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流传了几千年的一种文化现象和文明精髓,仍然值得我们透过现代文明的视角去重新审视和了解,以去伪存真,汲取古人的智慧。
华严经问答
凡二卷。唐代法藏撰。又称华严问答。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内容系以问答体之方式,叙述华严经之概要。诸先德皆依用本书。然华严五教章指事记及华严五教章通路记,咸认为本书系伪作,此恐因本书所述因转果转之义与法藏所说不相符合,故指本书为伪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