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

作者:麦克法兰
太平天国

初版于1853年,《太平天国》是西方人观察、研究太平天国革命的重要作品,是当代人研究太平天国历史无法回避的重要资料。本书依托当时在华游历的传教士见闻、西方在华官员的记录等一手资料,全方位、多层次、宽角度地展现了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兴起、发展的全过程。

麦克法兰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增定国朝馆课经世宏辞

增定国朝馆课经世宏辞

十五卷。明沈一贯(1513—1615)编。沈一贯,字肩吾,号蚊门。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官至中极殿大学士。沈一贯曾以吏部侍郎加太子宾客假归,又特起教习庶吉士,因检列朝馆课诸作,自诏疏以迄诗赋,分类选录,名曰《增定馆课》。以此就正于大学士王锡爵,遂以 “经世宏辞”题其端,且为序而刊行之。本书搜采极富,但所收多为课试之作,不足以尽一代之文献。书中收有王守仁、李梦阳、杨继盛等人章疏数十篇,而他们皆未官翰林,实为自乱其例。四库已存目。万历十八年周曰校万卷楼刻本的影印本,1997年北京出版社出版。卷首署太原王锡爵,元驭父增定,四明沈一贯,肩吾父参订。本书汇编整合翰林馆阁名公之文及庶吉士馆课之作,加入名公及馆师之评点。明代遴选新科进士为庶吉士,进入翰林院授受馆课教习。

八旬万寿盛典

八旬万寿盛典

《八旬万寿盛典》,一百二十卷,首一卷,清阿桂纂,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武英殿聚珍版印本。卷首为清乾隆五十七年阿桂等进书表,五十四年(1789年)阿桂等请修八旬万寿盛典奏折,凡例,阿桂、嵇璜等74名纂修官职名及目录。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大学士阿桂等74人奉请编纂《八旬万寿盛典》,以记录乾隆帝八旬生日庆典的盛大景象。由于准备工作充分,庆典过后即开始编纂,至五十七年十月全书编纂完毕。体例与内容基本上与清圣祖玄烨的《万寿盛典初集》相同。全书分为八部分,卷一至卷四为宸章,收录乾隆帝古稀之后的御制纪念诗、文,间附编者按语;卷五至卷十七为圣德,是对乾隆帝敬、孝、勤、建、仁、文、俭、谦诸方面德行的记载和恭奉词;卷十八至卷二十为圣功,阐扬乾隆帝七旬之后平定安南、缅甸、廓尔喀、台湾、甘肃等地的武威战功;卷二十五至四十九为盛事,记载皇室五世同堂、民间户籍增加、百姓增寿、粮食增产及赐千叟宴、科第职衔、辟雍讲学、班禅入觐等情况;卷五十至卷六十一为典礼,是有关贺诞过程中的庆祝、朝会、祭告、銮仪、乐章等;卷六十二至卷七十六为恩赍,记录当年的恩诏、蠲赋、恩科、东巡、恩宴、赏赍等情况;卷七十八至卷八十为图绘,为《八旬万寿盛典图》;卷八十一至卷一百二十为歌颂,辑入皇子、臣僚、生监等的祝嘏之词。

周书

周书

中国西魏、北周史。令狐德棻等撰。原书至北宋时已残缺,今本为宋仁宗时林希,王安国采取《北史》等书补缀而成。最早传本为“三朝本”,通行本有明南监本、北监本、汲古阁本、清武英殿本、金陵书局本、商务印书馆百纳本、中华书局1978年出版的点校本,是现在较好的本子。令狐德棻(583—666),唐代宜州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历任丞相府记室、起居舍人、礼部侍郎,秘书少监、弘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等官。曾参加编撰《艺文类聚》、《五代史志》、《晋书》、《唐律令》等书,主编《周书》、《太宗实录》、《高宗实录》。本书共50卷,记事起自东西魏分裂,止于杨坚代周,共48年间的历史。全书由纪传两部分组成。卷1至卷8为帝纪;卷9至卷50为列传。本书主要取材于西魏史官柳创的史书及隋代牛弘的国史。叙事考订较为草率。但因唐以前记述此段历史的史籍均未传下来,故稍后的《北史》对西魏、北齐的记述基本由此书删补而成。本书基本上反映了宇文政权的发展及其上层内讧的有关情况。在一些纪传中保存了诸如府兵制、奴婢、部曲、客女的地位,庄田及以庸代役和各族起义等方面的片断资料。增加了《梁书》所没有的一些人物传纪、诏令等史料。全书内容简繁得当,文笔简劲,形式也较正齐。

维摩经疏记

维摩经疏记

维摩经疏记,三卷,唐湛然述,补录日本亮润序,清求序,秀云序。

梵网经玄义

梵网经玄义

梵网经玄义,一卷,明智旭述,道昉订。

四分律疏

四分律疏

一卷。唐代释智首(567—635)撰。智首,俗姓皇甫,祖籍安定(今甘肃泾川北),后徙漳滨。初为智旻弟子,后听道洪津律师。玄思历明,通冠群宗。隋定天下,智首随师入关,扶佛教历隋唐两代。在唐初,曾任僧纲。死后,太宗敕令予以国葬。对律部颇有研究。《四分律》原为印度上座部系统法藏部所传戒律,因全书内容分四部分,故有此称。它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佛教戒律,也是唐代律宗所依据的基本典籍。故受到教界学人重视,注解《四分律》的经疏很多,智首的《四分律疏》便是其中之一。智首以北齐律师道云所撰疏解,辨析诸部同异,定其取舍而撰成此疏。该疏原有二十卷,今仅存第九卷,即释四分律卷第十后半段至卷第十二。该律疏在内容上分十科料简,主要有:一配三业,二自作教人不同,三性进之义,四持犯差别,五僧尼差别,六诸部不同,七沙弥时作方便,进受具戒犯不犯义,以及明九十中有九种修相。因道云、道晖、昙随、洪理等所撰律疏早已失传,只有此疏保存至今,故显得尤为珍贵。正如《续四库全书》提要所说:“则斯卷之存,不次沧海之一珠,昆山之片玉”。具有较高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