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法兰

麦克法兰
  • 姓名:麦克法兰
  • 全名:查尔斯·麦克法兰
  • 性别:
  • 国籍:英国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799年
  • 逝世日期:1858年12月9日
  • 民族族群:

查尔斯·麦克法兰(Charles Macfarlane 1799年-1858年12月9日)苏格兰作家,麦克法兰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他的小说一直重印到二十世纪。但到1916年,他作为历史学家和文学家的声誉早已不再。塔特萨尔被麦克法兰的轶事中记录的19世纪上半叶著名和不那么著名的人物的名字所吸引。 除了《文学生活回忆》(1917)中的记载外,人们对麦克法兰知之甚少。他出身高地人,可能出生在伦敦。他告诉我们,1809年斯潘塞·佩西瓦尔被谋杀的那天,他正在威斯敏斯特散步,1815年,当他还是个男孩的时候,他去了葡萄牙。从1816年到1827年,他住在那不勒斯,在那里他结识了珀西·比西·雪莱,结识了约翰·济慈,并与当地贵族混在一起。1820年,他出版了一卷诗集,并为《伦敦杂志》撰稿。1828年,他前往黎凡特,在那里他在君士坦丁堡认识了拜伦的回忆录作者朱利叶斯·米林根。1829年,他回到伦敦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游记,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经常光顾约翰·默里出版社,他的一些轶事就是从那里得到的。


1829年冬天,麦克法兰在布莱顿养病,在那里他成为了威廉·斯图尔特·罗斯的挚友。19世纪30年代,他结婚并结识了历史学家乔治·利利·克雷克,他与麦克法兰的长期出版商查尔斯·奈特一起与他们交往。这三个人与实用知识传播协会关系密切,麦克法兰与克雷克合作,为该协会创作了《乔治三世统治时期的英国图史》(1841-44)。不久之后,奈特放弃了出版业务,麦克法兰发现自己陷入了财务困境,当时他有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儿需要养活。


1848年,麦克法兰带着他的长子查尔斯(1832-72)第二次前往黎凡特,这次经历让他得以写了两本书。回来后,他把家人安顿在坎特伯雷。1850年,亨利·布鲁厄姆(麦克法兰曾在SDUK工作过)组织了一次捐款,以支付查尔斯前往印度的费用(在印度,他将在勒克瑙围城战中脱颖而出)。1854年,麦克法兰的妻子夏洛特-艾米丽去世。他自己的身体状况不佳,在1855年的《回忆录》序言中,他形容自己“跛脚失明”——大部分手稿都由一名抄写员代笔。1857年6月,在坎特伯雷大主教的提名下,他被接纳为“济贫院贫苦兄弟”,十八个月后去世。

麦克法兰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石城山志

石城山志

《石城山志》书成于1917年左右。石城山又名石头山,即今南京城西之清凉山。石城山自古与钟山齐名,“钟山龙盘,石头虎踞”。石城山西接明城墙,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书以石城山为中心,分山北路、山南路、山东路三个部分,山北路至北城狮子山段城墙而至,山南路至新街口而至,山东路至干河沿而至,西面以明城墙为界。诒绂仿照《水经注》的体例,详细叙述了这一区域的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与其父作霖先生的《凤麓小志》、《东城志略》、《运渎桥道小志》以及自己的《钟南淮北区域志》共同构成了南京地域文化的系列图书,演绎了南京文坛父子共同著述成一家之言的佳话。

三冈识略

三冈识略

清代笔记。一名《莼乡赘笔》。清董含撰。十卷。含字阆石,一字榕城,别号赘容,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生卒年不详,顺治十八年(1661)进士。后因奏销案被革职,终生未再出仕。作者盛年效力清廷,晚年却穷困潦倒,唯慷慨悲歌以自慰。是书为其平日札记编辑而成。据其凡例,系随年纪录闻见之事,始于顺治元年甲申(1644),终于康熙三十六年丁丑(1697),经历五十四年始成书。内容较丰富,对社会生活、民俗、民情诸多方面均有真实记载。以记述明末清初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为最重要。如记述清兵荼毒松城的罪行,郑成功北伐及均田均役等事件,可补清代史乘之缺,有康熙十七年(1678)光复堂刊本、说铃本、《申报馆丛书续集》本。

日讲易经解义 [标点本]

日讲易经解义 [标点本]

十八卷。清牛钮等奉敕撰。康熙二十三年(1683)制序刊行。康熙于《易》喜朱熹之学,于是以朱熹《周易本义》为主体,参择诸家之说足以阐发《本义》者撰为此书,以为经筵讲读之用。其大旨在即阴阳往来刚柔进退,明治乱之倚伏、君子小人之消长,以此示人事之宜、经世之通。其体例延用奏进讲义格式。有内廷刊本、各省翻刻本,收入《四库全书》。

南齐书

南齐书

60卷。梁萧子显撰。《南齐书》是一部记载封建割据政权的史书。原名《齐书》,宋以后为了区别于李百药的《北齐书》而改名。《南齐书》为纪传体的南齐史。有志无表,各志也不全,缺《食货》、《刑法》、《艺文》。南齐初年设史官,命檀超、江淹等编撰国史,梁代有沈约著的《齐纪》,吴均撰的《齐春秋》,萧子显在此基础上请求编修齐史,修成《南齐书》。有本纪8卷,志11卷,列传40卷。《自序》一卷已佚。今存59卷。“本纪”8卷记七个帝王的事,高帝萧道成事迹较多,分为上下两卷。《高帝本纪》是孙子为祖父作史,在二十四史中不多见,所以粉饰之词难免。“志”11卷分为八目,大体与《宋书》相同,只是没有《律历志》,加了个《舆服志》。宋齐二书均无《食货志》。这是不足之处。“列传”40卷,作法与《宋书》也略同,只在名目上稍有改动,如《宋书》的《良吏》改为《良政》等。又立《文学传》,但所叙十人却不都是文学家。有《大明历》、造指南车、千里船、水礁磨等科技史料。因为萧子显是王子,生长于王宫,对当代史事耳闻目睹,因此书中有不少原始资料,如《竟陵王萧子良传》有收租、征赋役、兴水利、垦田等事,反映当时社会经济状况资料较可靠。《南齐书》叙述使用类叙法,即在一个人的传中,叙同类几个人物的事情,此法班固首创,但到萧子显就成熟了。有的“志”和“类传”的前面还有序,可考见作者的思想和历史观。通行的《南齐书》有宋蜀大字本、百衲本,中华书局1972年出版的点校本。

省心录

省心录

《省心录》是北宋著名诗人林逋所著,宋仁宗在其去世以后追封谥号“和靖先生”,所以后世也常称其为和靖先生。林逋自由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但性情却恬淡无争,隐居于杭州西湖边的孤山之上,一生未做官也未娶妻生子,林逋喜好养鹤种梅,常与世人道自己有梅妻鹤子,意思是将梅花当做自己的妻子,把鹤当做自己的孩子。陆游曾称赞其书法造诣高绝,苏轼也赞其文采折服与林逋的人品。林逋其著作存世不多,现留存于世词三篇,诗三百余首,书法作品仅三幅。《省心录》是林逋将其思想整合而出的佳句小集,劝诫世人从心向善,传授为人处世的要领。许多言论精妙至极,直指人心。书中的这些金玉良言好比陈年佳酿,历久弥新,相信能为今天的人们在修身养性、为人处世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太极通书

太极通书

北宋周敦颐著。原名《易通》,共40章。许多地方直接引用《易大传》并加以发挥。其中心观念是“诚”。诚包括天道和人性两重意义。书中说:“诚者圣人之本。‘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诚斯立焉。”诚是人真实无妄的本性,它源于宇宙本原即万物资始的乾元。书中又说:“圣,诚而已矣。诚,五常之本,百行之原也。静无而动有,至正而明达也。五常百行非诚,非也,邪暗塞也。故诚则无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