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人
作者:格雷厄姆猜你喜欢的书
十七史蒙求
《十七史蒙求》是宋代王令编纂的一部历史类蒙学教材,其编纂特点是在突出育人功能的同时,又在传播历史知识和培养史学意识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十七史蒙求》仿照李翰《蒙求》的形式,采用四言韵语,上下两句对偶,生动地介绍了许多历史典故,富有教育意义。如:“宋璟第一,李广无双。燕许手笔,李杜文章。”“石苞当相,卫青封侯。误点作蝇,落笔画牛。”
凝阳董真人遇仙记
一名《遇仙记》。金禄昭闻撰。一卷。昭闻系金末道士。此记实为女真人董守志(原姓术虎)作传。守志曾官谋克,镇防汧阳。入道为点传师,以神符医药治病,长于诗歌,“出语惊人,无烟火气”。所录七绝云:“全身养气得身安,汞结铅凝合自然。”道教宗旨行迹一揽无遗。于人物性格、语言风格,殊多特写。颇具文学价值。有《(正统)道藏》本。
海岱会集
十二卷。冯琦编。凡12卷。是书为明石存礼、兰田、冯裕、刘澄甫、陈经、黄卿、刘渊甫、杨应奎八人唱和之诗,八人结诗社于北郭禅林后编辑所作《海岱会集》。兰田有《北泉集》。冯裕字伯顺,号闾山,临朐人,正德三年(1508)进士,官至按察司副使。澄甫字子静,号山泉,寿光人,正德三年进士,官至布政司参议。陈经字伯常,号东渚,益都人,正德九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黄卿字时庸,号海亭,益都人,正德三年进士,官至布政司参政。渊甫字子深,号范泉,澄甫之弟,正德三年举人。应奎字文焕,号绳谷,益都人,官至知府。嘉靖年间,经以礼部侍郎丁忧里居,田除名闲住,渊甫未仕,存礼等五人并致仕。是集凡十二卷。前有序五篇,集中所录古乐府二卷,五言古诗二卷,七言古诗二卷,五言律诗二卷,五言排律一卷,七言律诗一卷,五言绝句一卷,七言绝句一卷,计诗七百四十九首。八人皆不以诗出名,而其诗皆清雅可观,无三杨台阁之习,亦无七子摹拟之弊。而八人皆闲散之身,自吟咏外,别无余事,故互相推敲唱和,斐然可诵。有《四库全书》本。
天竺别集
天竺别集,三卷,宋遵式述,慧观重编。《解题》卷一二“释氏类”著録《金园》《天竺》二集,各三卷;又卷二〇“诗集类下”著録《天竺灵苑集》三卷、《採遗》一卷。则《曲记》所谓“曰《灵苑集》”,疑“曰”前脱“其诗”之类,以与“其文”对应。《佛祖统纪》卷一〇(《大正藏》第四九册)本传:“幼善词翰,有诗人之风。其诗集曰《採遗》,曰《灵苑》;其杂著曰《金苑》,曰《天竺别集》,皆行于世。”明《文渊阁书目》卷一七著録《金园集》一部一册,又《天竺别集》一部一册,未注版本。两集单行本后皆失传。今存《金园集》上、中、下三卷,《天竺别集》上、中、下三卷,见商务印书馆影印日本《续藏经》第二编第六套第二册,俱署“释慧观重编”。《天竺别集》卷下末题“圣宋绍兴辛酉仲秋圆日刊板”。两集皆无序跋。“绍兴辛酉”爲绍兴十一年(一一四一)。台湾新文丰公司影印《卍续藏经》,将二集编入第一〇一册。
仁王般若念诵法
一卷,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与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道场念诵仪轨详略不同。佛为波斯匿王,说念诵仁王般若经持明之法。
续清凉传
佛教史志。北宋张商英撰。二卷。商英(1043—1121),字天觉,号无尽居士。四川新津人。参与王安石变法,后与蔡京不合,被贬。大观四年(1110)为相,次年罢。商英广泛涉览儒、道、释之书。而最后归心于佛。元祐二年(1087)出任权发遣河东路提兵刑狱公事,游五台山金刚窟,次年遍游五台,观圆光圣灯,四年上山求雨,归作此传,以为所见皆文殊菩萨之化现。此与峨嵋宝光相似,可供科学家研究之用。五台山之灵异传播久远,其成为万民朝拜的圣地也当与此有关。传中叙及太宗灭北汉时,尽免五台寺院租税,至神宗、哲宗间边臣夺其良田,置弓箭手等,也为研究宋后期五台山佛教史提供了新的资料。书后有附传,记元祐四年本路其它官员观圣灯的经过。附录记元祐五年侍其灌、建中靖国元年(1101)钱盖在五台目睹圆光诸事。此外有崇宁三年(1104)李师圣《题五台真容院》、皇统元年(1141)朱弁《台山瑞应记》,文珫《后序》,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性彻之偈,均为后人陆续附入。有:①清光绪蒋氏刊本。②1989年山西人民出版社校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