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东塘集
诗文别集。南宋袁说友(1140—1204)撰。二十卷。说友字起岩,本建安(今属福建)人。流于湖州(今浙江吴兴)。隆兴进士,累官四川安抚使。嘉泰中,官至同知枢密院参知政事。学问渊博,留心典籍,在四川尝命属官辑《成都文类》五十卷。其集《宋史·艺文志》及《书录解题》皆不载,故厉鹗《宋诗纪事》仅录其诗二首而不言有集。则唯诗文散佚,并集名亦不传。今本系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搜罗排纂而成,得诗七卷,文十三卷。收诗约六百五十首,其诗与杨万里唱和颇多,五言近体谨严而微伤局促,七言近体警快而稍嫌率易,五七言古体则格调清新,意境开阔。《四库全书总目》以为“其学问渊源实沿元祐之余脉,故其论事之文曲折畅达,究悉物情,具有苏欧之体”。有《四库全书》本。
金疮秘传禁方
伤科著作。1卷。旧题刘国师 (基) 撰。撰年未详。系由 《理伤续断方》、《秘传叶保太仙授接骨奇方临症口诀》及《虎钤经秘传治金疮方论》等佚文所组成。除广收诸理伤医方外,尤侧重理伤手法的临床应用;并收有以 “膝圈”治疗髌骨骨折及多种布带包扎方法。为适用手术治疗的需要,尚收载局部冰冻麻醉法。全书于伤科临床颇多参考之处。现存旧抄本。
州县事宜
一卷。清田文镜、李卫奉敕撰。田文镜,汉军正黄旗人,雍正时先后任河南巡抚、河南山东总督。李卫,字又玠,江苏铜山人,雍正时任浙江巡抚、直隶总督,因善捕“盗”,被清世宗誉为“督抚楷模”。世宗即位后,大力整顿吏治。他指出,州县官为亲民之官,一人之贤否关系到百姓之休戚。雍正二年,他以大学士朱轼、吏部右侍郎沈近思在外任职多年,周知地方利弊,令其商酌规则,以为州县之南车。但不久,沈近思去世,朱轼多病,书未编成。七年,又降旨令田文镜、李卫,各据所见,缮录条例进呈。不久,田文镜胪列二十条:放任、交盘、关防、宣讲圣谕律条、放告、催科、借粜仓谷、弥盗、验伤、听断、堂事、防胥吏、慎延幕宾、待绅士、免行户、谨差下乡、劝农桑、严禁狱、讲读律例、操守。李卫胪列十条:随时随事体访疾苦,整理地方;验鞫命案,催征钱粮;禁耗羡外浮收妄索; 禁盘量漕白米石抑勒掯迟; 重治窃贼;筹储仓谷,慎重出纳;救灾恤荒;禁故纵蠹吏棍徒及盗贼赌博等;报升新垦,抵补积荒;严察发驿徒犯,私放归家。世宗披览之后,认为条理详明,言词剀切,民情吏习无不兼顾,大纲细目莫不备举,于八年下谕旨颁赐州县官各一帙,使置之桌案上,以朝夕观看,按条例执行,这样,国家即可“得司牧之贤,草野有父母之颂”(八年 《谕旨》)。本书首列道光十六年宣宗上谕,其中称,应山西巡抚申启贤奏请,再将《州县事宜》颁布通省官员,使他们严格遵守,各尽其职;次列雍正八年谕旨 (如上述)。本书有《牧令书七种》本,同治十二年重刻于羊城书局。
唐史论断
三卷,宋孙甫撰。孙甫,字之翰,许州阳翟 (今河南禹县) 人。天圣年间进士,累官秘阁校理,并著《三圣政范》,以前三朝故实校时政得失,力陈与西夏和盟的利弊关系,直言敢谏,反对宋夏和议,甚至指斥仁宗的奢侈荒靡,对好友杜衍等人的过失,也直言于朝。后来出知数州,历直史馆、河北都转运使等,一生好古文,善议论,曾著《唐史记》,以唐代君臣行事,论断一代治乱,现仅存《唐史论断》。 孙甫因刘㫬的 《唐书》烦冗芜杂, 遗略多失体法,于是就改用编年体例来编写,从康定元年(1040年)到嘉祐元年 (1056年),历经十六年的时间,写成了《唐纪》一书,此书共七十五卷,因其善恶分明,可为后人龟鉴,而且它又各系以论,共著成九十二篇。孙甫去世以后,《唐纪》一书存入宫中,世间没有流传,以后只有《论断》传世。绍兴二十七年 (1157年),曾在剑州(今四川省剑阁县)将此书刻版印刷,后来蜀版不存,端平乙未(1235年),黄淮又在东阳(今属浙江)刻印此书。后来此书的版本还有《学津讨原》本、《学海类编》本、奥雅堂本、《艺海珠尘》本、《函海》本。
彰所知论
凡二卷。元代发合思巴(藏H!phags-pa, 1239~1280)着,沙罗巴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原书为藏文或蒙古文,今已不存。中译本分五品,第一器世界品,详述须弥山说,即四大洲等之传统佛教之世界观。第二情世界品,叙述地狱、饿鬼等六道说、转轮圣王之起源、印度佛教之兴隆、释尊之家谱,进而叙述西藏、蒙古之王统系谱与佛教传播之状况。第三道法品,将修行次第分为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等五阶段。第四果法品,叙述佛果之种种相,说明四沙门果乃至十力、四无所畏等果上之法。第五无为法品,论说无为之境界,即阐说虚空等三无为法,最后复以器(世界)、情(世界)、道(法)、果(法)、无为(法)等五法总摄一切所知之法。根据本书后记,本书系帝师发合思巴特为皇太子所写之佛教纲要书。书中所说之教理内容概依俱舍论而成,然亦有作者独到之见解,如作者将俱舍论之四劫说与婆沙论之三劫说折衷成‘中、成、住、坏、空、大’之六劫说,堪称是本书极特殊之观点。又其本地垂迹之王统观,成为后代蒙古史书之圭臬。
应法经
佛说应法经,一卷,西晋竺法护译。即中阿含受法经之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