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詹姆斯

亨利·詹姆斯
  • 姓名:亨利·詹姆斯
  • 别名:
  • 性别:
  • 国籍:美国
  • 出生地:纽约市
  • 出生日期:1843年4月15日
  • 逝世日期:1916年2月28日
  • 民族族群:

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1843年4月15日—1916年2月28日),小说家。生于纽约市一个有教养的家庭,父亲亨利和哥哥威廉都是哲学家,威廉还是实用主义创始人。父亲希望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世界公民”,1855年携眷去欧洲居住。1862年,詹姆斯进哈佛法学院攻读。他感到美国的环境束缚人的创造性才能的发挥,没有足够的题材可写,于是返回欧洲,在巴黎跟一些名作家结识,来往甚密。他于1876年定居伦敦,1911年获哈佛大学荣誉学位,1912年获牛津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称号。1915年,他因对美国不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不满而愤然加入英国国籍。1916年,在他生命垂危之际,英国政府授予他最高文职勋章。同年2月28日病故。


亨利·詹姆斯的创作习惯上被分为三个阶段。在早期,他是作为一个写国际题材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的创始人而名闻遐迩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罗德里克·赫德森》(1876)写一位美国雕塑家在罗马的坎坷经历。《一个美国人》(1877)通过对比美国和法国的道德准则,揭示了新旧两个世界的社会联系。《欧洲人》(1878)以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波士顿乡村地区为背景,写两个放荡的欧洲人对表兄弟的影响。《黛西·密勒》(1879)是早期作品中最受欢迎的一部小说,写一位美国少女在欧洲的厄运,揭示了欧洲的文雅风尚跟美国的粗犷风俗之间的冲突。《华盛顿广场》(1881)以美国本土为背景,刻画了美国人物。长篇小说《贵妇人画像》(1881)是詹姆斯的杰作之一,被评论家称作是他的心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胜利。该小说写一个年轻的美国女子伊莎贝尔跟几个欧洲人和流亡在外的美国人之间的纠葛,虽然写的是国际主题,但重点已移向剖析女主人公的思想意识,这表明作者在艺术上开始进行新的探索。这个时期的多数作品都写上层社会的高雅生活题材。


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1897年是詹姆斯小说创作的第二个阶段,虽然仍有作品写两种文化对比主题,但多数作品更富有英国色彩。长篇小说《波士顿人》(1886)以讽刺的笔触写波士顿的妇女解放运动。《卡萨玛西玛公主》(1886)站在超脱者的立场上写一些革命者的故事和伦敦下层阶级生活。这两部小说驳斥了一些人的指责,说他不关心社会问题,没有能力写社会题材。另外,中篇小说《阿斯朋文稿》(1888)写一个评论家要把一个名诗人的信件弄到手的故事。《伦敦生活》(1889)是一部短篇小说集。同时期,他还写了四部喜剧,但舞台演出都不成功。


詹姆斯第三个创作阶段开始的作品有《波因顿的珍藏品》(1897)、《梅西所知道的》(1897)、《未成熟的少年时代》(1899)等。长篇小说*《鸽翼》(1902)是另一部佳作,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纯真无邪的少女轻易委身于人而落入了欧洲人的陷阱,但她的忠贞爱情最后取得了胜利,得到了报答。*《专使》(1903)通过写一个美国巨富之家千方百计地要劝说“迷途忘返”的儿子回国的故事,揭示了作者对旧世界文化价值观念的看法。长篇小说《金碗》(1904)也是晚期的一部杰作。


在《贵妇人画像》出版以后,詹姆斯一度停止了写长篇小说,将他过去的小说编成十四卷于1883年出版。二十世纪初期,他经过修订出版了《全集》(1907-1917),共二十六卷。后来别人编辑出版了《亨利·詹姆斯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1921-23),共有三十五卷。六十年代又出版了他的《故事全集》(1962-67),分十二卷,收了一百一十二个短篇。


詹姆斯是一位文学评论家。他为自己的作品撰写的多篇序言都是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论文,阐述了他对形象思维的过程、对一些艺术手法的看法,论述精辟,见解独树一帜。这些文章后来被收在《小说的艺术》(1934)一书中。另外,他还写过许多篇论文,对英、美、法等国知名作家进行了透辟的论述,这方面的论文集有《法国诗人和小说家》(1878)、《一组不完整的画像》(1888)、《观感和评论》(1908)、《笔记与评论》(1921)等。


亨利·詹姆斯是一位多面手作家,一生卷帙浩繁,成就卓著,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猜你喜欢的书

彼得堡故事

彼得堡故事

本集子里包括《涅瓦大街》、《鼻子》、《肖像》、《外套》、《马车》、《狂人日记》、《罗马》。表现了作者果戈理的爱憎立场是十分鲜明而彻底的,他对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感到不能忍受的生理的厌恶。果戈理笔下的彼得堡是个充满谎言与假象的世界。在这里“一切都是欺骗,一切都是幻影,一切都和表面看到的样子不同!”你眼前看到的纯情少女,其实是个卖身为生的娼妓;那个衣冠楚楚的官僚,其实是个脱离了主人身体的鼻子;看似志得意满、功成名就的画家其实早已失去了最初的才能;那幅看起来人畜无害的肖像画其实蕴含着魔鬼的力量,会把所有拥有它的人引入黑暗的深渊……在这个虚伪的世界里,想要诚实地、高尚地生活的人们注定没有幸福的结局。《涅瓦大街》的主人公、高尚的画家庇斯卡辽夫因为爱情理想的破灭而悲惨地死去,而他的朋友,只把爱情当成享乐的庇罗果夫仍好好地活在世上;兢兢业业的小官吏通过节衣缩食买来的新外套被人抢走,而为此受到训斥并付出生命代价的却是他自己。美德不被奖赏,恶行不被惩罚,果戈理颠覆了传统文学中的道德范式,并以这样的情节设定表现了现实的非逻辑性。

睡虎地秦墓竹简

睡虎地秦墓竹简

考古学专著。又称“云梦秦简”。简是战国和秦代主要的书写材料。秦简的实物直至1975年底才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代属安陆县)被发掘出来。仅十一号墓中就有一千一百多枚竹简,都是秦代的简牍,故称“睡虎地秦墓竹简”。十一号墓的墓主是担任过与司法有关职务的地方小官。墓中出土的竹简里有秦律的部分抄本和对秦律的问答体诠解,关于治狱的各种文书程式的汇编等。在这些竹简里,有关秦律的有六百多枚,总共约一万七千字。成书于一九七七年十月。一九七五年十二月,湖北省博物馆等单位在云梦睡虎地发掘了十二座战国末至秦代的墓葬,其中11号墓出土了大量秦代竹简。竹简原藏棺内,保存较好,字迹清晰。经整理拼复后,总计一千一百五十五支(另残片八十片),内容有《编年记》、《语书》、《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问答》、《封诊式》、《为吏之道》、《日书》甲、乙种十篇。

毛诗讲义

毛诗讲义

十二卷,宋林岊著。林岊在嘉定年间为全州郡守九年,曾重建清湘书院,与学生讲学其间。此书即门人根据他讲论《毛诗》语言的记录成册。此书简括笺疏,依文训释,取裁毛公、郑玄之说,而折衷异同于其间。虽书中取材不出古人范围,但具融会贯通,无枝言曲说之病。《宋史、艺文志》、马端临《经籍考》及《文渊阁书目》著录此书,皆作五卷。自明代以来,此书久无传本。朱彝尊《经义考》因而以为已佚亡。今存本系从《永乐大典》各韵所载,按次第汇辑而成。《永乐大典》原本所佚的部分,则缺略没法补辑。因篇帙较多,而分为十二卷。其书著作之时,废《诗序》之说正盛,林岊却能发扬毛公《小序》之说,故受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称许。

如来藏之研究

如来藏之研究

印顺法师,当代著名高僧、百科全书式的佛学泰斗。1930年出家,追随太虚法师投身中国近现代佛教复兴运动,在当时便以学问精深享誉佛教界。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赴台湾,创建了多所著名佛学院。我在『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的写作过程中,附带集录些有关如来藏佛性说的资料。拿来整理一下,再补充些后期大乘经论的抉择,题为『如来藏之研究』,作为从前想写而没有写的『如来藏学探源』,补足了从前的一番心愿!

铁眉三巴掌禅师语录

铁眉三巴掌禅师语录

铁眉三巴掌禅师语录,一卷,明铁眉号三巴掌说,性养、性亮录,附文安之巴掌歌。南岳下第二十九世,嗣聚云真。三巴掌,俗姓李,自号三巴掌,赵州柏乡(今属河北省)人。三巴掌自幼聪明,好学不辍。初闻佛号,自觉归佛愿往。少年出家后,钻研佛法尤勤,昼思夜往,颇就疑难求师闻道、自闭独出个人见解。后就平生研习所得,以语录体将其整理成书。书中详载精言妙语,自有独到之处。通过语录之书,大体可了解三巴掌治学精神和所学之长。现见载版本有明代崇祯甲申刊本。

观世音菩萨往生净土本缘经

观世音菩萨往生净土本缘经

观世音菩萨往生淨土本缘经,一卷,失译,附西晋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