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之夜

作者:茨威格
奇妙之夜

下面这些记述,是在男爵弗利特立希-米歇尔-冯-R的写字台里发现的,封成一小包。男爵这人,一九一四年秋在奥地利某龙骑兵团当后备役中尉时,已在拉瓦如斯卡战役中阵亡了。他家里人随便翻了翻这些文字,就根据标题推断这是他们亲人的文学习作,于是把这些记述交我审阅,并由我来决定发表事宜。我本人可绝不认为这些文字是虚构的小说,而认为这是阵亡者的真实经历,每个细节都是实有其事的经历。于是我发表了他这篇灵魂的自白,没作任何改动和补充,只是略去了姓名。

猜你喜欢的书

段正元文集

段正元文集

段正元一生的思想极为丰富,他以道德为轴心,以儒学为重点,以道德为核心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从本原和本体层次进行融会贯通,对秦汉以后儒学发展偏离、扭曲了原始儒学的基本精神进行了正本清源,对儒家“道统”结合先秦道家思想进行现代重构,对儒家“学统”批判中进行转化,对儒家“政统”通过“内圣外王”重新梳理。本书是从他的《师道全书》60卷及其他单行本中挑选出来汇集而成。

泣红亭

泣红亭

近代长篇小说。尹湛纳希(蒙古族)著。约成书于19世纪末叶。作品系《一层楼》的续篇。《一层楼》以璞玉结婚不到两年,妻子病故,而炉梅、琴默、圣如流落他乡的悲剧结束。本书以璞玉梦中寻访炉梅、琴默、圣如3位小姐开篇。这时,炉梅汗字他人,未婚夫为年近半百的商人;琴默的未婚夫是个丑陋不堪、驼背口吃的傻子;圣如则未婚先寡,孤苦伶仃。炉梅、琴默不满家庭包办的婚姻,炉梅于成婚前女扮男装出逃,琴默则投江被救。最后几经磨难,2人与璞玉在杭州重逢。这时圣如也由金夫人作主与璞玉订婚。小说以璞玉同时娶3位小姐为妻的喜剧结束。作者在《泣红亭》结尾处有诗云:“茫茫三年事,午梦荒唐语。若考其中实,兔生犄角龟生羽。”它恰似谜底,道出了作家的本意:4位青年男女悲欢离合的故事,不过是红楼一梦,并非封建社会的现实写照。尹湛纳希通过这部爱情的传奇故事,对封建势力予以入木三分的嘲讽和有力的鞭挞。然而作家受其世界观的制约,其作品仍不乏封建主义的糟粕。作品的才子佳人大团圆的结局也落入了俗套。但小说故事情节生动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全篇穿插着的优美词赋歌谣,又构成了作品独具的艺术风格。《泣红亭》除出版有蒙古文版,尚有曹都、陈定宇翻译的汉文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

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

傅乐成撰,(上下册)上探旧石器时代,下至1912年清帝退位,凡六十余万言。文字浅近平易,不做繁征博引,叙说清晰,见解持正,数千年中国史事之此伏彼起,重要节点,前因后果,俱在目前。意在使读者对中国历史有一较为清晰而客观的概念。全书重心有四:政治社会的变迁;对外关系;各种制度的演进;学术思想的渊流。所据资料有三:历朝旧史;近代学人的研究成果;作者的读史心得。对所据资料的整理及叙述,力求忠实谨慎,缺乏实证的见解和过分主观的议论,均不予采用。

百日念佛自知录

百日念佛自知录

菩萨之道无他,一言以蔽之:自利利他而已。有黄将军胪初者,中年信佛,参师访道,日久功深,遂于三十七年冬,余为剃度,取名律航,二三年来自行化他,精进无间,尤于净土法门,深得真信;由是切愿,油然而发,而起妙行。于百尺竿头,更求进步,请商于余,拟修般舟三昧,百日克期取证。余既喜其老当益壮,可为懒惰懈怠者之借镜,因商于静修院当家师以助其道。入关以来,每期功行均有纪录,颜之曰自知录。逐周送阅,阅竟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以为末法时期,尚有能依法修持者,诚不可多得也!

法华经玄赞决择记

法华经玄赞决择记

法华经玄赞决择记,八卷,唐崇俊撰,法清集疏,藏诸序,信遍题记,存卷一、二。

明报应论

明报应论

《答桓南郡明报应论》的简称。东晋释 慧远撰。为中国早期佛教阐述因果报应论的文章。强调 因果报应是“自然感应”、“必然之数”,是人生的必然规 律,“虽欲逃之,其可得乎?”认为灵魂(神)是因果报应 的主体承受者,由地、水、火、风“四大”结成的形体可不 断生灭,而受报的主体则是不灭的。指出因果报应由人 们的无明和贪爱所引起,是自作自受,无外来的主宰: “心以善恶为形声,报以罪福为影响。本以情感而应自 来,岂有幽司?”认为超脱因果报应支配的关键在于反 心,反心就是“冥神”,即停止精神活动,求得精神解脱。 此文载《弘明集》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