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的灵魂
作者:黑塞
《漂泊的灵魂》由《早春》、《怀念克努尔普》和《结局》三篇连续性的小说组成,是黑塞著名的“流浪汉体”小说。主人翁克努尔普是个和蔼的流浪汉,流落于城镇之间,寄居于友人的住处,吃着友人们给的食物。克努尔普一直不愿受制于任何行业、地方或是人,甚至还离弃了与自己一同徒步旅行的同伴,而与他一同徒步旅行的同伴很可能就是赫尔曼·黑塞本人。克努尔普的流亡是幸福的、专注于自我的。然而,《漂泊的灵魂》背后隐藏的是一个艺术家的良知,在这个艺术家眼里,自己的解放是毫无价值的,甚至是没有道德可言的。克努尔普在一场暴风雪中死去,他来到上帝面前,坦诚自己虚度了一生。然而,克努尔普却被告知,自己来到这个世上就是为了给芸芸众生带去对自由的一点思念之情。
章节列表
升序↑猜你喜欢的书
道德与人性
康德的道德神学肇始于对人性的基本分析。 在康德看来,人的本性之中包含了向善的原初禀赋以及趋恶的自然倾向。 道德根基的确立表明康德宗教思想的基础问题的圆满解决,但对于一种成熟、完整、系统化的宗教思想而言还仅仅是一个开端和奠基。
周文集外短篇小说辑佚
现代短篇小说集。周文著。包括《文人们》《吃饭》《在军需室里》《接风之夜》《一幢房里》《怒火》《我的一段故事》七篇。
仁术便览
方书。明张浩撰。四卷。浩字清泉,临邑 (今属山东) 人。张氏采撷《千金方》、《外台秘要》 、《和剂局方》 、《三因极一方》 、《类证活人书》 、《证治准绳》等明代以前各家名方,及民间单方、验方共一千三百余首,分类编成此书。包括中风、厥病、痛风、中寒、伤风、伤寒、中暑等九十四类。按内、外、妇、儿之序排列。每类病证之下,先设总论,次列诸方,方下则述其适应证、药物组成和服法。其中不少单方、验方随手可得,简便易行。本书有论有方,方论结合,简明实用。可取之处颇多。有明万历十三年(1585)冀州刊本,一九五七年商务印书馆铅印本。
东坡禅喜集
北宋苏轼著,明徐长孺编。9卷。内容包括:卷一颂,卷二赞,卷三偈,卷四铭,卷五记,卷六书、跋,卷七序、传、文疏,卷八禅喜纪事,卷九佛印问答、语录等。明神宗万历十八年(1590)刊行,陈继儒、陆树声作序,后附唐文献的跋。本书是宋代士大夫及宋代文学受禅宗影响的典型个案材料。
法澜澄禅师语录
清原澄说,清杲编。二卷。卷上收,住荆州天王禅寺、当阳度门禅寺语录。卷下收住荆州菩提场、报恩禅寺语录、机缘、入室、偈颂、佛事、塔记。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二十九册。
大乘稻芉经随听疏
亦称《佛说大乘稻秆经随听手镜记》。佛典注疏。唐法成集。一卷。仅存于敦煌遗书中。是敦煌遗书所藏的《佛说大乘稻秆经》的注疏书。疏释分五门:(1)立所宗,谓本疏“依经中宗”,即依龙树中观派立宗;(2)明归乘,谓本疏乃菩萨乘中所摄;(3)言归分,谓此疏属十二品经中的“自说义论分”所摄;(4)辨归藏,辨此疏属论藏;(5)解释,即对经文正式注疏。注疏分两部分:先释题目,后释经文。释经文时又按照《瑜伽论》的说法,分为“总摄门”、“经之所诠”、“释句义”、“辨次第”、“答难”等五个方面。本书释意简略精要,是研究法成思想的重要资料。历代大藏经未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