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与荣耀
作者:格雷厄姆
小说以反教会时期的墨西哥为背景。年轻的警长是狂热的革命党和反教权主义者,受命追捕从事秘密宗教活动的天主教神父,决心根除宗教的影响。就在神父即将上船逃离危险前,一个小男孩将他叫去为一个临死的印第安妇女做祈祷。神父放弃了逃生机会,开始了逃避追捕的亡命之旅。神父是一个酒鬼,而且当年还因一时软弱与别人生下了一个私生女,但在神职责任心的召唤下,他决定冒险继续教会的工作。在母女俩所住的村子里,神父靠她们的帮助躲过警察的抓捕,但嗜酒的神父因为买私酒而把自己送进了监狱,被罚清扫牢房。警长出于对未暴露身份的神父的同情,将他放了。神父后来在另一省找到了安身之地,但他在逃亡途中结识的混血儿找到了他,说在他刚刚逃离的那个省边界上,有一个濒死的美国匪徒需要他去做祷告。神父明知这是混血儿为了700比索悬赏金而设下的圈套,却毅然前往,最终落入警长之手而被处死。就在那天晚上,另一位神父来到了刚刚执行过死刑的小镇,开始秘密的宗教活动。
猜你喜欢的书
嘉莉妹妹
美国作家德莱塞的长篇小说。女主人公嘉莉是个朴实的农村姑娘,来到芝加哥当女工。为了摆脱贫困的生活,她终日辛勤劳动,却连自己的衣食都维持不下去。当她走投无路,找不到工作时,终于违背自己的良心,当了推销员杜洛埃的情妇。后来嘉莉又受到酒店经理赫斯渥的诱骗,成了他的情妇。嘉莉和赫斯渥出身完全不同,走的是截然相反的生活道路,但结局几乎是相同的。赫斯渥有钱有势,是芝加哥红极一时的人物,可是后来却从资产阶级上流社会里跌落下来,失去金钱和地位,沦为乞丐,最后自杀身死。嘉莉凭着自己的姿色和演戏才能,终于挤进上流社会,享受着豪华的物质生活,但却发觉自己的精神生活空虚得可怕。她并没有找到幸福,从充当情妇到成为名噪一时的演员,始终都不过是有钱人的消遣品而已。小说不仅直接而尖锐地暴露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贫与富的对立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赤裸裸的社会不平等现象,而且通过嘉莉和赫斯渥各自走向堕落的悲剧命运,深刻反映出资本主义社会毁灭人的尊严和摧残人的心灵的丑恶本质。
清朝通典
《清朝通典》是记清前中期典制沿革的政书,原名《皇朝通典》,简称 《清通典》。清嵇璜、刘墉(均见“清朝文献通考”)等奉敕编纂。书成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有清武英殿本、光绪间浙江书局本、《万有文库》“十通”合刻附索引本等。本书100卷,9典。1、《食货典》,17卷,田制、水利、赋税、户口丁中、钱币、漕运、盐法、轻重、市籴、蠲赈; 2、《选举典》,5卷,选举制、考绩; 3、《职官典》,18卷,历代官制、三次、三省、尚书、御史、诸卿、武官、东宫官、王侯封爵、州郡、文武散官、禄秩、秩品; 4、《礼典》,22卷,吉、嘉、军、宾、凶; 5、《乐典》,5卷;6、《兵典》,凡12卷,八旗兵制、驻防兵制、绿营兵制、藩部兵制、恩恤、军令、军政(巡防附)、教阅(兵籍附)、军器、马政;7、《刑典》,10卷,刑制、详谳、杂议、宽恕、考讯、赦宥;8、《州郡典》,7卷; 9、《边防典》,4卷。本书体例虽然与《通典》、《续通典》相同,共分9门,但子目则根据当时所行典制而有所调整。如《食货典》中删 《榷酤》、《算缗》,《礼典》中删 《封禅》,皆因其未行于清代之故。《兵典》则专记八旗军事制度。《州郡典》原以九州统叙历代沿革,已不适于清朝,故改以 《大清一统志》 为标准。本书取材多据 《清会典》、《清通礼》,兼采 《清刑例》、《清一统志》、《日下旧闻考》等书,内容比较充实,为清史研究者所必备。乾隆以前之清代典章制度,分门别类,便于检阅。然其内容多与《清文献通考》相重复。
两朝纲目备要
《两朝纲目备要》16卷,作者佚名。此书是一部编年体的史籍,起自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迄止宋宁宗嘉定十七年(1224),共记两朝35年间事。南宋另有一部不知作者的《中兴两朝纲备要》18卷,记高宗、孝宗两朝事,而这部《两朝纲目备要》原名本作《续编两朝纲目备要》,即续《中兴两朝纲目备要》,只因《永乐大典》所收此书没有“续编”2字,《四库全书》又是从《大典》中辑出来的本子,所以也不称“续编”,于是《四库全书》著录的这个书名以后就成了通称,其原名渐不为人所知。这两部佚名的《纲目备要》,其体例、格式、史笔以至最初的板刻都一致无二,因此它们很有可能是出自同一个作者之手。由于宋人记载高宗、孝宗两朝历史的著作较多,所以《中兴两朝纲目备要》就远不如《续编两朝纲目备要》受人重视。此书虽不知作者,但为宋人所撰则无疑,书中凡遇“昀”字就注为“御名”(宋理宗名赵昀),第12卷嘉定三年五月附记理宗朝追赠朱熹官职,下及淳祐元年(1241),据此可知其书大略作于理宗后期。作者当时尚能看到宋朝实录、国史,因此书中所记大多可信,虽然内容较为简略,但仍可补《宋史》之不足。此书还间杂议论,一部分是作者自己的评议,一部分取自李心传的《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四库提要》称其“叙次简明,议论亦多平允”。
帝鉴图说
明张居正撰。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 (今属湖北) 人。明代著名政治家。隆庆时,为首辅,万年初年,神宗年幼,国事均由他主持。是书即为万历元年 (1573),朱翊钧 “初登大宝”,张居正 “采摭前代君人治迹……可劝戒者”,并 “各因事绘图系之” (该书序言) 以备御览的。书中远溯唐虞,下讫汉、唐、宋,共编辑唐尧、虞舜、夏禹、商场、周文武、宣王、汉高、汉文、汉武、汉昭、汉宣、汉成、汉光武、汉明、汉昭烈、唐太宗、唐玄宗、唐肃宗、唐宣宗、唐宪宗、宋太祖、宋太宗、宋仁宗、宋神宗、宋哲宗等多位帝王的事迹百余条,内容包括任贤图治、感谏勤政、面斥佞臣、遣归方士、不受贡献、焚香读书、敬爱母教、不喜珠饰、后苑观麦、轸念流民等117条目。其中有一些有关宫廷的资料,可为研究者参考。因是书是给年幼的皇帝专门编写的,因此不但选、撰精心,而且又深入浅出,加上图文并茂,可作为启蒙读物,辨古知今,增长知识。是书前有隆庆六年 (1567) 进疏一篇,说明善为阳为吉,恶为阴为凶,故取尧舜以来善可为法志八十一事 (数用九九),恶可为戒者三十六事 (数用六六)。《四库全书》将是书收入《史部·史评类存目》。
般若心经直谈
般若心经直谈,一卷,明真可撰。
众经目录
凡七卷。隋代法经等撰。又称隋众经目录、法经录。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五册。收录后汉至隋代所翻译之经论等。凡立九录,分类录出译经之目。前六卷为别录,第七卷为总录,初附上表,其次列出本录之总目次。依第七卷总录九录为:(一)大乘修多罗藏录七八四部,一七一八卷。(二)小乘修多罗藏录八四二部,一三○四卷。(三)大乘毗尼藏录五十部,八十二卷。(四)小乘毗尼藏录六十三部,三八一卷。(五)大乘阿毗昙藏录六十八部,二八一卷。(六)小乘阿毗昙藏录一一六部,四八二卷。(七)佛灭度后抄集录一四四部,六二七卷。(八)佛灭度后传记录六十八部,一八五卷。(九)佛灭度后著述录一一九部,一三四卷。九录合计二二五七部,五三一○卷。九录中,前六录各有一译分、异译分、失译分、别生分、疑惑分、伪妄分等六分,后三录各有西域圣贤分、此方诸德分等二分,凡四十二分。本书之记载颇为正确,尤以疑惑及伪妄之鉴别,特为现代学者所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