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奥拉·斯科拉蒂卡
作者:司汤达猜你喜欢的书
洞真太上八道命籍经
经名:洞真太上八道命籍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言八节日解罪谢过之法。二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参见《云笈七签》卷五一。八道命籍部分与《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中的八道秘言相 同,《上清大洞真经目》中有《上清九真中经黄老秘言》。该经当 为六朝上清经。述解罪法的八道命籍,劝人存礼神仙。又述二十四事,劝人营斋谢过。
古文龙虎经注疏
三卷。南宋王道撰。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其书上卷十三章,中卷六章、下卷十四章,计三十三章。书中尽驳外丹诸术,强调真铅真汞非五金八石、硝霜浆露等不同种类的物质之可炼,也非阴道一九、六欲七情、灰心兀坐、存想三一之能修;认为日魂月魄为真铅真汞,从无质以生而有灵质;万物动静莫不由;如果安炉立鼎造神室,抟日月之根,运水火之变,不失天符之旨,就会大药神丹可得。文中所谓炉鼎神室等,都是比喻之词,而非实际土灶铁鼎屋宇等类器物。此书卷后附《攒簇周天火候图》和《金火相交生药图》,以明 “龙虎动静,金木玄功”。篇末附《古文龙虎经注疏后序》,总其要旨,言龙虎汞铅金华黄芽有无之形,述《龙虎经》及《参同契》所谓乾父坤母日魂月魄真友交合气化液结之质。此书撰成后,首先得到道士周真一的赏识,称此书 “事显而言直,理明而义详。”认为王道“深得 《参同契》、《金碧经》)之密意”(见卷前 《进古文龙虎经注疏奏札》)。后世学者对此书也颇为推重,《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都著录此书。清代学者对王道其人不以为然,但认为其书言之成理而不废。然此书虽非经典之作,而对于后世修身养生及学者对《参同契》、《龙虎经》等古籍的研究,实有助而无弊。现存明 《道藏》本、清 《四库全书》本。
经学初程
一卷。廖平、吴之英同撰。之英四川名山县人。光绪优贡,任灌县训导,又主讲成都尊经书院。吴之英于经史历算无所不通,也是清末蜀中通儒,吴之英读书时就以经术名世,均能独索精研,别辟蹊径,与廖平同为湘潭王闿运主尊经书院时杰才。《经学初程》是一部论治学心得的专著,引导学生治学的教科书,堪称当时国学入门的津梁。此书概论为学之道,可见其教人治学之法,有许多精到之论。在读经的次序安排上,尤多名言。如:“治经岁月略以二十为断,二十以前纵为颖悟,未可便教以经学,略读小学书可也。二十以后颖性开,则记性短,不可求急助长,当知各用所长。”“读书要疑要信,然信在疑先,……笃信专守,到精熟,后其疑将汩汩而启,……若始即多疑,则徬徨道途,终难入境。”廖、吴强调,治《尚书》须知今古文之异,不宜笃守伪孔之学。《经学初程》集中地体现了廖平、吴之英的治经思想,在其议论中不乏有自己的真知灼见,堪称一部经学概论,是立志经学者的必读之书。有尊经书局光绪二十三年(1897)版(四川省图书馆、四川省社科院收藏),另见《六译馆丛书》本。
八识规矩浅说
八识规矩浅说,一卷,清行舟说并序,王庭序。
大慧普觉禅师年谱
大慧普觉禅师年谱,一卷,宋祖咏撰,张抡序,宗演跋。依善目、驹目增入。
大乘密严经
大乘佛教经典。简称《密严经》、亦称《原严经》。全书共分8品,第1密严会品,讲述佛在密严国,为金刚藏等诸菩萨讲如来法身常住不变,不生不灭,色、受、想、行、识等一切诸法“但有假名,初无实义”;第2妙身生品,阐述五法、八识、三性、二无我,说明一切世间之物皆非实有,而是众生“习气”覆遮心识而生的种种戏论;第3胎生品,讲述众生生死轮回的缘由,认为欲生密严佛国当修真实三昧(禅定),善调其心,且不为三昧所缚,使心无所执著;第4显示自他品,讲述世间皆心所现,而密严佛国则本采常住,不坏不灭;第5分别观行品,讲述修行密严佛国的方法;第6阿赖耶建立品,阐述阿赖耶识本来圆满清净,同于涅槃,众生的迷悟皆以阿赖耶识为因;第7自识境界品,认为诸法无我,亦无“我所”,批判外道对有无的执著;第8阿赖耶微密品,说明一切诸法皆阿赖耶识所变现。本书主要阐述了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法相、唯识思想,是中国佛教法相宗所本的“六经”之一。主要汉译本有唐地婆诃罗译3卷,唐不空译3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