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斯本之夜

作者:雷马克
里斯本之夜

《里斯本之夜》是德国小说家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62年。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后。主人公约瑟夫反对德国法西斯政权,被他当纳粹冲锋队长的妻弟告密,关进集中营。获释后,他逃出德国,过着流亡生活。后来他弄到一份已故熟人的护照,冒名顶替,潜回德国把妻子海伦带出来。池们历经种种艰险,到达巴黎。大战爆发以后,夫妇二人都被关进难民拘留营,但又先后逃出来。在马赛,约瑟夫又被德国秘密警察抓住,他巧妙地打死一直追踪他的妻弟,带着妻子跑到西班牙,后来又到了葡萄牙的里斯本,准备去美国。可是这时身患癌症的海伦绝望自杀,约瑟夫取消了去美国的打算,决定参加外籍志愿兵团,与德国法西斯斗争到底。

猜你喜欢的书

本堂集

本堂集

南宋学者陈著著。凡九十四卷。其中诗三十四卷,词五卷,杂文五十五卷。据其原目,尚有讲义三卷,但有目无书,盖传写时遗佚。其诗多沿《击壤集》派,文亦颇杂,其语录之体不及周必大、楼錀、陆游、杨万里之“淹雅”,又勉推佛老二氏往往过当,不及朱熹之“纯粹”。然宋自元祐以后,讲学家已以说理之文自辟门径。至南宋辗转相沿,遂别为一格不能竟废。该集既有真德秀的“甄别”之风,又有胡寅的“攻驳”之风,可谓“披沙简金,时有可采”,《四库全书·提要》称收此集之目的在于“存备一家”(《提要》)。该集集中表达了作者的理学思想。认为“人之所学何事?亦惟言必有物,行必有常,而忠信笃敬为本”(《与俞察院浙》)。又认为性出于天,道出于性,教出于道,三者一贯,“人受血气而生,心统性情之妙,心不能不感于物,静不能不动于感,而性之欲出矣。欲所当欲,则亦天性也;欲非所欲,则血气之私也。欲,其善恶之机乎!”(《剡学讲义》)司马迁“以欲为善”,陈祥道“认欲为恶”。张载的“气之性”,张栻的“性之欲”,朱熹的“欲即情”,说明了“欲”本身并不就是“善”或“恶”,而是“善恶之机”。“欲”只可“寡”,不可“无”、不可“纵”、不可“贪”、不可“绝”。这是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的一大纠正。有路有钞本、天津图书馆藏本。

睽车志

睽车志

志怪小说。宋郭彖撰。六卷。彖字伯彖,和州(今安徽和县)人。生卒年不详。曾由进士知兴国军。张端义《贵耳集》卷上云:“宽圣(宋高宗)在南内,受神怪幻诞等书,郭彖《睽车志》始出。”则此书似为迎合高宗喜欢神怪故事而作。写于孝宗时。内容多写高宗、孝宗年间见闻及怪异故事。《易·睽上六》有“载鬼一车”之语,为此书名所自。 《直斋书录解题》作五卷,今本六卷,有《稗海》本、《笔记小说大观》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等。

民抄董宦事实

民抄董宦事实

明人董其昌,官至礼部尚书,以书画闻名于世。《明史》对他的官品和艺术成就给予很高的评价。尚待考证的《民抄董宦事实》,将董其昌沦为一位毁誉不一、贬褒互有的历史争议人物。

东瀛纪事

东瀛纪事

史学著作。作者林豪,字卓人,号孝廉,福建鹭江人。1862年(清同治元年)秋来到台湾,时值戴潮春起义失败。因综其见闻, 以成此书。正文分上下两卷,上卷为戴潮春起义经过及占领彰化县城经过,以及台湾各地官军防剿始末;下卷为官军收复彰化始末,及戴潮春被杀经过。文末附《丛谈》上下两编,收“凡正文不能备载者”入此。上编为与戴案有关事故,下编多为与戴案无涉的掌故。1957年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将其收入《台湾文献丛刊》第8种出版。

请缨日记

请缨日记

清唐景崧撰。十卷。唐氏于光绪八年(1882)七月,以吏部候补主事上书言越南被法侵略事。后赴越南,协助刘永福抗法。中法战后,往云南赞襄中越划界事宜,后任台湾道。是书起于光绪八年七月,止于十二年九月,所记偏重于越南北圻刘永福等抗法事迹,并载录其他有关中法交涉之事。
此为节录。

折疑论

折疑论

比丘子成号妙明着。西域师子比丘述注叙问第一。圣生第二,言佛降诞之迹。问佛第三,答不称姓名而称佛之问。喻举第四,喻明佛经非是繁而不要。宗师第五,言古今帝王贤士皆宗师佛。通相第六,通明佛之妙相。论孝第七。拒毁第八。评仪第九。举问第十,答事鬼知死之问。解惑第十一,解夷夏之惑。释谤第十二。辨施第十三。殊见第十四。随宜第十五。优劣第十六。先知第十七,谓汉明以前,已先有知佛者。尊释篇第十八,客方崇佛。言符第十九,吻合三教之理。会名第二十,会同三教圣人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