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病室

作者:契诃夫
第六病室

《第六病室》是俄国作家契诃夫创作的中篇小说。这部小说没有众多的人物。没有复杂紧张的情节。以一间病室为主要场景,以一对知识分子为主人公,以他们的争论作为主要情节,却揭示了深刻的主题思想。知识分子伊凡·德米特利奇·格罗莫夫受尽生活的煎熬,对黑暗残酷的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一次他因为看到一队被押解而过的犯人而深受刺激,一下子明白过来: 自己原来就生活在沙皇俄国这个大监狱里,而且永远无可逃遁。于是他再也不能安然地生活下去了,他每时每刻都感到被压抑得透不过气来,于是被关进了治疗“疯子”的第六病室。医生安德烈·叶菲梅奇·拉京刚来医院时,想在周围建立一种合理健全的生活秩序。但是他深深感到在黑暗的现实里自己是多么软弱无力。于是他干脆采取了逃避生活的途径,躲在家里喝酒,看书,并形成了一种对现实妥协的自欺欺人的哲学。然而残酷的现实,使拉京内心越来越苦闷和矛盾。在和格罗莫夫的争论中他不由自主地被对方的激烈言辞和愤怒的抗议所吸引,渐渐觉悟和清醒过来。但是他很快也被当作疯子关了起来,最终被迫害致死。格罗莫夫和其他人仍然被禁锢着,受着折磨,专制仍在延续。

猜你喜欢的书

流星追逐记

流星追逐记

《流星追逐记》(La Chasse au Météore)是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原稿共17章,写于1901年,但在作者生前并未发表,而是在作者逝世后经其子米歇尔·凡尔纳修改后出版。修改后的作品共21章;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韦斯顿,正当弗朗西斯·戈登与悉尼·赫德尔森的女儿杰妮即将举行婚礼之时,弗朗西斯的舅舅迪安·福西斯与悉尼这两位业余天文学家同时发现了一颗火流星。消息一经报道,两位业余天文学家便为了争夺火流星的发现权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同时,市民和报纸也争论不休。而天文学家经观察后更是指出,这是一颗价值近六万亿法郎的金流星。两家人的关系至此破裂,婚礼受阻。法国巴黎的一个怪人泽费兰·西达尔由此得到了灵感。他用自己发明的一种机器使金流星偏离了轨道,坠向地球。随后他便与他的教父一同前往金流星的预定坠落地,临时购置了土地,等待金流星坠落。

外科正宗

外科正宗

外科著作。明陈实功撰。四卷。实功字毓仁,号若虚,崇川(今江苏南通)人。行医四十年,临床经验丰富,尤以外科见长。提出“五戒”、“十要”作为外科医生守则,重视外治法。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撰成此书。卷一为痈疽门。卷二为上部痈毒门。卷三为下部痈毒门。卷四为杂疮毒门。分述常见外科病证一百二十余种,载方一百五十六首,补遗一百五十七首。每证均首明病因、病理,次论诊断要点,又详其治法,并示验案,最后记载炼制诸药方法。全书内容丰富,论述简明,层次清楚,文图并茂。陈氏重外治,常以刀针或腐蚀药清除坏死组织,并强调扩创引流,“使毒外出为第一”,力辟当时只要内治,轻视外治倾向。书中记述之鼻息肉摘除术,死骨剔除术,乌龙针剔除,目部异位及下颔脱臼之整复法等,颇为后世医家重视。以“列症详、论治精”见称。是书为重要的中医外科文献,对中医外科发展,影响颇著。有万历四十五年刻本,崇祯四年(1631)刻本,光绪十二年(1886)刻本,一九五六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

上海三十年艳迹

上海三十年艳迹

原名《胡宝玉》,又名《三十年来上海北里怪历史》,署“老上海撰”。光绪三十二年(1906)八月上海乐群书局出版。全书分为八章,章下或分若干小节,末附二表:《上海洋场陈迹一览表》《上海已佚各报考》。汪庆祺(维甫)编《我佛山人笔记》卷四即为该书,但改题《上海三十年艳迹》,且取消按章节编排之体例,将正文及附录统编为二十五题,题目多用名妓姓名。据汪庆祺(维甫)《我佛山人笔记四种·序》称,包括《上海三十年艳迹》在内的四种笔记,“虽非(吴趼人)先生手编,然皆经先生斟酌改削者也”。可见吴趼人对于汪庆祺改《胡宝玉》为《上海三十年艳迹》,以及体例的变动、个别文字的修饰,是完全认可的。而且将两者比较,书名取《上海三十年艳迹》更为确切,编排也更为眉目清楚,文字也更为干净简洁。因此本全集即据《上海三十年艳迹》加以点校。但此次作了两点变动:其一,原《胡宝玉》第一章《发端》,实为该书序言,而汪庆祺予以删汰。此次将其录于书首,并改题《自序》。其二,《上海三十年艳迹》原第二十篇《花丛事物起原》,与第二十四篇《洋场陈迹一览表》同属一类,故将其后移。

靖海纪略

靖海纪略

四卷。明曹履泰撰。曹履泰,字大来,盐官人,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擢吏科给事,被诬入闽,授太常少卿,再至兵部右侍郎,随唐王起兵,至黄台兵溃,跳崖,被两僧人救至黄严寺,未久死去。着有《浪吟集》一卷。曹履泰出宰同安(今属福建)时,边海不宁,郑芝龙出没海岛,兵将恐慌不已,他以一身独支危局,奖率闾井保甲,俾成精卒,鸠集渔舟贾舶,藉充战舰,使郑芝龙就抚,海患遂息。此编皆着者与道抚言事书牍,及晓谕约束之文。有《别下斋丛书》本,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八月出版的《国学文库》本。

阅世编

阅世编

史料笔记。十卷。约15万余字。清初叶梦珠撰,约成书于康熙三十年代末或四十年代初。叶梦珠,字滨江,号梅亭,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生卒年不详。只知其生于明末,死于清朝康熙中叶稍后。他博学多闻,关心世务,著述除本书外,尚有《续编绥寇纪略》等。本书内容,主要是记述作者生活的六十多年中,凡“阅历之所及,无事不书,有闻必录,而于松江一郡之沿革创置为特详”。故取名为《阅世编》。本书体例编排,采用分类分目叙述,叙述时,各按时间顺序进行。共分天象、历法、水利、灾祥、田产、学校、礼乐、科举、建设、士风、宦绩、名节、门祚、赋税、徭役、食货、种植、钱法、冠服、内装、文章、交际、宴会、师长、及门、释道、居第、纪闻等二十八门。它主要涉及到明清之际以松江为中心的这一地区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人事各方面情况,记述颇称详备。它的体制虽为备纂辑府志时的采择,而于治史者尤资参考。

阿鸠留经

阿鸠留经

佛说阿鸠留经,一卷,失译,小乘部,说阿鸠留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