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安东妮亚

作者:薇拉·凯瑟
我的安东妮亚

故事通过吉姆·勃登对往事的追忆,讲述波希米亚移民安东尼娅·谢摩尔达从少年到中年的生活历程。故事开始于19世纪80年代初,安东尼娅随家人乘火车前往内布拉斯加州东部大草原定居,途中遇上前往那里投奔祖父母的吉姆,两人从此成为要好的朋友。到达内布拉斯加后,安东尼娅的父亲不堪生活重负自杀身亡,她只好放弃学业帮助哥哥在地里干农活。后来,吉姆的祖父母为让他受到更好的教育搬到黑鹰镇居住,并介绍安东尼娅到有钱人家做保姆。在黑鹰镇工作期间,安东尼娅爱上一名火车售票员,在被其遗弃后怀着身孕返回家乡,时常遭受兄弟的谩骂和邻居的蔑视。吉姆大学毕业后赴哈佛大学法学院就读之前,专程回草原看望安东尼娅,发现她带着非婚生女儿艰难地生活,神情沮丧却毫无怨言。20年后,在纽约做律师的吉姆决定重返故地探访安东尼娅。这时她已经幸福地嫁人,丈夫也是波希米亚移民。夫妻俩育有十个儿女,经营一家高产农场。在吉姆眼中,现在的安东尼娅十分高大,宛如夕阳下的耕犁矗立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而吉姆自己却如无根的浮萍,在生活中随波逐流。《我的安东尼娅》出版后好评如潮,被认为是凯瑟最出色的作品,而且是“美国人写出的最好的作品之一”。小说传达出一种浓浓的怀旧情绪,其对安东尼娅形象的生动刻画、对纯真友谊

薇拉·凯瑟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中国文学史讲稿

中国文学史讲稿

《中国文学史讲稿》原为著者在北京女高师的讲义,1928年春由上海人文社出版,题名《中国文学史讲稿上编》。共11章,第1章“通论”,首标焦循《易余籥录》“一代有一代之所胜”之说,同时接受达尔文进化论,结合西方文学理论,阐明自己的文学史观,主张文学随时代而发展;在澄清纯文学范围的基础上,要求“确立文学的信史时代”,尤重文体之盛衰流变。从次章起,按时代顺序历叙《诗经》、楚辞、汉赋、汉魏晋南北朝古体诗、唐律体诗、唐五代词诸体之源流正变,对历代关于“文”及“文学”的观念予以厘清;对桐城派方苞、扬州派阮元、常州派张惠言以及章太炎诸家观点予以评骘;以“移情”和“移象”解释文学起源,吸收借鉴并修正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关于地理环境对文人及文学影响的部分观点。全书识鉴精刻,上下贯通,堪称一部“篇幅不长而颇具卓识”的文学史著作。1984年,吴征铸编辑《胡小石论文集续编》,据40年代诸生零星笔记,增补“宋代文学”一章,成12章,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91年出版发行。

老老恒言

老老恒言

养生类著作。清·曹庭栋著,全书共五卷。初刻于清乾隆三十八年,后因遭兵燹板毁,同治九年(1870)重刻。又名《养生随笔》。前二卷详晨昏动乱之宜,后二卷列居处备用之要,末附粥谱一卷,皆为调养治疾之需。全书所述,有论有法,周详实用。全书谈及老年人衣、食、住、行的养生方法,其中卷2中有老年人导引法,卧势5条,立式5条,坐式10条,均是为老年所制,简便易行。如卧式中有1条是导引手足十指,“仰卧,伸两足,竖足趾。伸两臂,伸十指,俱着力向下。左右连身牵动数遍。”

产宝诸方

产宝诸方

一卷,不著撰人名氏。《宋史·艺文志》不载,惟陈振孙《书录解题》有之,自明以来,诸家书目亦罕有著录者,《永乐大典》所载尚得七十余方,又有《十二月产图》一篇,与振孙所记并合,盖即宋时原本,又别有《序论》一首,《王月卿序》一首,文皆残阙,当亦原书之佚简也。其方于保产之法,颇为赅备,而原第为《永乐大典》所乱,已不可复考。清初四库馆中以类分排,首调经养血,次安胎,次胎中诸病,次催生,次产后,次杂病,仍为一卷。其中所引各方,多为后人所承用,如人参饮子一方,与朱震亨所制达生散,虽品味多寡不同,而以大腹皮为君,人参为辅,命意无异。知震亨实本此而增损之。又如张元素以枳壳、白术为束胎丸,后人以为不宜于藜藿之躯,易以白术、黄芩,相沿至今,为便产良方,不知亦本是书所载之枳壳汤。又今时治产后血风,有所谓举卿古拜者,核其所用,惟荆芥一味,即此书之青金散。盖荆芥主治风,《素问》: 东方主风,而肝属于木。平肝木,即所以助肺金,故以青金为名,后人窃用其方,而又翻切荆芥字音,诡名以炫俗耳。凡此之类,皆可以证古今传授之由,惟所用多降气破血之品,辛热震动之剂,则古人禀厚可受攻伐,未可概施于后来也。

魂断斜阳·荒岛怪人

魂断斜阳·荒岛怪人

小说,民国冯玉奇著。1946年上海万象书屋出版,讲述了主人公鲁东生被人陷害,遭受非人的待遇,躲在荒山之中的离奇经历。幸而后来遇到一位青年,那位青年同情他的遭遇,还把他的女儿也带来见他,可是被歹人跟踪,最终鲁东生死去的悲惨遭遇。本书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迷羊

迷羊

现代中篇上说。郁达夫著。上海北新书局1928年1月初版。作品描写青年画家王介成的一段爱情悲剧,反映当时知识青年因与现实的矛盾而产生的苦闷心情和变态心理。主人公王介成在长江北岸A城养病,偶然认识京剧女伶谢月英,频繁交往,两人产生了爱情。他听了谢月英诉说艺人生活的艰辛和戏班子里人事倾轧,气愤之下便带她出走,到南京过着同居生活。然而谢月英不久便对此感到厌倦,她在上海遇到一个过去合过班的女伶夏月仙,萌生重上舞台的念头。回到南京后,谢月英漂亮的打扮,越发丰腴的体姿,引起王介成的嫉妒和“日渐增高”的“肉体要求”,而这时她突然出走了,只拿走自己的衣物和一张王介成为她画而未画完的画像。王介成始终不明白谢月英为什么要离开他,因为刺激过度而病倒。后来一份英国的文艺刊物上登载一篇文章,赞扬巴黎沙龙画展入选的一幅中国留学生的画,画名是《失去的女人》。一位与王介成治病期间有过交往的美国宣教师,从外文署名上认出是王介成的作品。并交出他病中的一份忏悔录,即《迷羊》全文。

黄楼赋

黄楼赋

辞赋名篇。北宋秦观作。《宋文鉴》、《四库全书》见载。其自序云:“太史苏公守彭城之明年,既治河决之变,民以更生;又因修缮其城,作黄楼于东门之上。以为水受制于土而土之色黄,故取名焉。楼成,使客高邮秦观赋之”。文章内容可分三层。首层以夸饰之笔描述黄楼之壮观,盛称其功用和重要性。第二层描写登楼所见景色,突出徐州的富庶、宽阔。第三层夸赞苏轼治徐的业绩和善处苦逸的思想境界,揭示出文章主旨:“噫变故之相诡兮,遒传马之更弛。昔何负而遑遽兮,今何暇而游嘻。岂造物之英诏兮,惟元元之自贻? 将苦逸之有数分,畴工拙之能为? 韪哲人之知其故兮,蹈夷险而皆宜。”对苏轼之器识才干,褒赞仰慕,溢于言表。全赋简练突出,详略得当,如写徐州的形势和历史,只用“列千山而环峙兮,交二水而旁奔。冈陵奋其攫拏兮,谿谷效其吐吞。览形势之四塞兮,识诸雄之所存。”寥寥六句即描状殆尽。而集中笔墨写黄楼自身。文章工于造语,赞誉有加而不显阿谀逢迎之态,且能深层次地刻画出苏轼的思想境界,故为东坡激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