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狂人回忆
19世纪中叶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居斯塔夫·福楼拜的作品。它是居斯塔夫·福楼拜晚年写的短篇小说集《三故事》其中一篇,《狂人回忆》是一篇采用了第一人称叙述方式的小说,没有十分具体的故事情节,主要讲述的是“我”在年少时爱上了一个有夫之妇,里面有不少“我”对人生、对爱情的思考。
存研楼文集
十六卷。《文集二编》二卷。《存研楼》二集二十五卷。清储大文(1665—1743)撰。大文字六雅,号画山。江苏省宜兴人。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改庶吉士,官编修。告归后,主持维扬安定书院,初以科举八股文出名,归田后乃潜心古学,尤精地理之学。是书内容:文集卷一辑《圣寿无疆颂》,《颁六十年时宪书贺表》等颂、表七篇,卷二至卷十辑《审势》、《荆州论》、《独石长城形制》等杂著一百十三篇,卷十一辑《山西通志序》、《双桥范氏宗谱序》等序二十八篇,卷十二辑《英巳庙碑》、《西塞山记》等碑记、记二十六篇,卷十三辑《沮授传》、《蒋平川传》等传十九篇,卷十四辑《书宣示帖后》、《收阆仙故宅》等书后、书二十篇,卷十五辑《子师陶公墓表》、《汤学士诔》等碑铭表志、祭告文、诔哀辞、辞二十篇,卷十六辑《与姜翰林》、《答万鹤��》等书札、杂文三十六篇。文集二编卷一辑《汇草辨疑序》、《寿本忠吕君序》等序二十八篇,卷二辑《杂记》、《刘启公像赞》、《勉学》等记传、杂文二十篇。《存研楼二集》内容:卷一为赋、诗,卷二为诗,卷三至卷九为序,卷十为记,卷十一为传,卷十二为书,卷十三为论、颂、赞、启,卷十四、卷十五为碑志,卷十六为墓表、行状、祭文,卷十七至卷二十三为各体散文,卷二十四至卷二十五为家传。是书以清乾隆九年至十九年 (1744—1754) 自刻本传世。
金疮秘传禁方
伤科著作。1卷。旧题刘国师 (基) 撰。撰年未详。系由 《理伤续断方》、《秘传叶保太仙授接骨奇方临症口诀》及《虎钤经秘传治金疮方论》等佚文所组成。除广收诸理伤医方外,尤侧重理伤手法的临床应用;并收有以 “膝圈”治疗髌骨骨折及多种布带包扎方法。为适用手术治疗的需要,尚收载局部冰冻麻醉法。全书于伤科临床颇多参考之处。现存旧抄本。
追昔游集
唐诗别集。三卷。唐李绅撰。李绅字公垂,润州无锡 (今属江苏)人。少年好学,有诗名。曾以 《古风》诗求知于吕温,吕温大加称赞。元和元年 (806)举进士。补国子助教。元和三年 (808)授校书郎。长庆元年 (821)为右拾遗、翰林学士、知制诰。次年拜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宝历元年 (825),被贬为端州司马。改为江州长史,后迁滁、寿二州刺史。大和七年 (833)授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历任浙东观察使、河南尹、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会昌二年(842)召拜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迁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监修国史,封赵郡公。出任淮南节度使。李绅主张仁政。长于文辞。著有《追昔游集》等。此集据天一阁藏本收录,乃其未为相时所作。分为三卷,收诗一百零一首。据晁公武《读书志》载,此集“前有开成三年(838)八月李绅自序。”然此集无之。李绅与李德裕、元稹有“三俊”之誉。白居易亦有“笑劝迂辛酒,间吟短李诗”句。绅在自序中称“追惜游,盖叹逝感时,发于凄恨而作也。”其诗音节啴缓,似不能与同时诸名家一较强弱。但文辞恬雅,无雕琢细碎之习,其格究在晚唐诸人刻画纤巧之上。现今宋元旧刻本已不存,目前较常见的有明毛晋汲古阁刊本和清席启寓辑 《唐诗百名家全集》本。198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王旋伯注《李绅诗注》四卷,收入 《唐人小集》 中。
袌碧斋诗话
清陈锐撰。锐,字伯弢,一字伯涛,号袌(bào)碧,湖南武陵县(今常德市鼎城区)石公桥人。其父春坞是读书人,曾为谭延闿、谭延泽兄弟塾师。陈锐是长子,从小聪明,深得父亲宠爱,经常被带在身边,教习诗文。陈锐少年时诗词就有相当功力,其父曾对门生谭延闿说:“吾诗不如吾儿,汝可为讲习”。之后,陈锐又在其父的介绍下,师从晚清拟古诗派的泰斗王闿运。光绪十一年(1885),陈锐和时已46岁的父亲分别以拔贡和优贡的身份,同时被考选人京。不久,陈锐先后出任湘潭训导、桂阳州学正,又应聘充湖北学使赵尚辅、浙江学使李荫銮的学幕。光绪十九年(1893),乡试中举。翌年,拣选知县加同知衔,候补江宁(今南京),充两江营务处提调。光绪二十八年(1902),任江南乡试同考官,次年任受卷官。光绪三十四年(1908),任江苏靖江知县。辛亥革命后,陈锐回常德,任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国文教员。1915年受谭延闿之聘,出任湖南省长公署政治顾问官。1916年春再回常德,任常、桃、汉、沅四县联合公立中学校长。同年秋,出任湖南省通志局分纂。1919年.再任政治顾问官兼湖南省教育会会长。1920年归里,修建藏书楼,续编所著诗文。陈锐工诗文,是著名的湘西“三才子”之一,与易顺鼎、王以慜齐名。江西诗派首领陈三立称“湘西并世三才子,吹泪西风易哭庵”,“袌碧不知何处去,古伤遗稿落天南。”并评价陈锐“深湛好思,奇芬洁旨,抗古探微”。钱钟书更认为陈锐的诗歌成就远远高出一代宗师王闿运,“袌碧斋之精湛”,“智过其师,青出于蓝”.陈锐在晚清词坛有很高的地位,与王鹏运、朱孝臧、郑文焯等人齐名,被推为一代词宗。同时,他在词学理论上也有很高成就。陈锐的主要著作为《袌碧斋集》,包括诗五卷,词一卷,文一卷,诗话词话各一卷。被刊印过的著作还有《袌碧斋箧中书》二卷。另著有《说文解字校勘记》、《读经史札记》、《梦鹤庵诗集》、《秋出吟词稿》等,惜未刊行。
玉堂漫笔
笔记。明陆深著。三卷。深有《俨山集》已著录。书成于嘉靖二十年(1541),多记其在翰林时见闻,故以“玉堂”名书。其于考核典故最为详细,足补史书之缺。亦载明人时事、天文地理,其述杨士奇子稷得罪,为出于陈循构陷,亦修史者所未详,可资参考。据书中自叙“予登乙丑科,今三十六年,浮沉中外六十有三岁”,是知著于嘉靖十九年(1540),官翰林院编修时,书中考证多于记闻。《四库全书总目》谓此书“记其每日所得而于考核典故为尤详。其载杨士奇子稷得罪,为出于陈循所构陷,亦修史者所未详也。”如扬州漕河东岸有讹呼为“夏国公墓”者,当为“夏(音虔)国公”,“盖镇远侯顾公玉之赐葬”。又考明代巡抚之职,始于宣德间。书中有其文学批评见解,如谓“诗贵性情,要从胸次中流出”。批评李梦阳、何景明近体“似落人格套,虽谓之拟作可也。”这一批评,在当时殊属难能可贵。其论文赞赏宋富弼“尝病今之作文字,无所发明,但模棱依违而已”之论。是书收入《俨山外集》。又《宝颜堂秘笈》本、《纪录汇编》本、《续说郛》本均作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