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夜之梦

作者:夏目漱石
十夜之梦

《十夜之梦》是夏目漱石的随笔选集,收入其随笔名篇《十夜之梦》、《东洋美术图谱》、等十多篇,可以说代表了夏目漱石随笔创作的精华。夏目漱石的随笔文风平和,但想象力又极为丰富,他的《十夜之梦》既可以读作随笔小品,也可以读作十个有关梦境的小故事。

猜你喜欢的书

应许的祈祷

应许的祈祷

《应许的祈祷》是卡波蒂创作生涯中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他根据自己的日记和亲友来信写就的一篇真人真事的报道。在这部如临终遗言式的小说中,他以前所未有的坦率,塑造了一大批社会名流,如女作家科莱、温莎公爵夫人、偶像明星蒙哥马利·克莱夫特等为原型的上层人物,并以犀利的笔触,刻画了那个时代上层社会和社会底层各色人等的群像,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先唐文

先唐文

《先唐文》是清人严可均所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之一集,1卷,是一部先唐文章总集。其对于研究先唐一代的历史、文化、文学的重要价值,已为学界广泛肯定。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

明代宋濂 (1310—1391)作。这是一篇赠序。洪武十一年 (1378),已经告老辞官的宋濂从家乡到南京入朝,同乡晚辈,正在太学学习的马君则拜见他,这篇序是宋濂写给马君则的临别赠言。文章的主旨是勉励青年专心求学。作者先写自己少年时代得书、从师和求学之难,后写当今太学条件优越,得书、从师和求学之易,告诉太学生: 如果业有不精,德有不成,决不是别的原因,而只是自己用心不专。文章摆事实,讲道理,寓道理于事实的描写和分析之中,是教诲,但没有教训的口气,读来使人感到温暖、亲切,使人奋发上进。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写自己少年求学生活的清苦,写大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对比强烈,发人深省。语言朴实,笔调如涓涓流水,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文明小史

文明小史

章回小说。近代李伯元著。六十回。内容广泛反映维新运动时期之社会状况,从下层群众到豪绅官僚,从维新党到守旧党,从内政到外交,无不涉及。清廷官吏,昏庸腐朽,对于洋人百般逢迎。知府傅彦登,定了一条法规:“得罪了外国,都要重办。”书铺商人王毓生,捐资办学,被自称维新派的日本留学生悔生拐骗了三百两银子。饶鸿生赴美国、日本大玩一通,用掉二万两银子,一无所获。秦凤梧购买机器遇骗局,花光了公款。施风光以一千两银子,“运动”了一个洋务局会办。黄世昌将自己妻子送给制台大人两天两夜,进行“按摩”,弄到了一个银圆局提调的美差。朝廷提倡“立宪”,派平正出洋考察,表面一清如水,却暗中收受稀世之珍。写出了晚清官场的“群丑”图,表现了作者的改良主义思想,但对义和团运动有偏见。光绪二十九年(1903)《绣像小说》创刊号开始连载,至第五十六期刊完。光绪三十二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单行本,1955年北京通俗文艺出版社、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先后重版印行。

天妃娘妈传

天妃娘妈传

小说。明吴还初撰。二卷。原署“南州散人吴还初编,昌江逸士余德学校,潭邑书林熊龙峰梓”,作者身世未详。此书从字体、版式及文字内容看,是明万历时福建建阳书坊编写、刊刻的通俗读物。主人公天妃,是我国沿海居民信仰的女性保护神,其事迹最早出现于南宋《咸淳临安志》。明清方志亦有记载。此书叙天妃成仙事,虚构情节中汲取民间传说较多;文笔不算上乘,而时用八股笔法写些似骈似散句子,在同档次小说中可谓别具一格。有明刻本(孤本),日本双红堂收藏。题《锲天妃娘妈传》双行大字,回目二页,正文百五十六页,约五万字。

元统元年进士题名录

元统元年进士题名录

编者佚名。一卷。记载元顺帝元统元年(1333)癸酉科进士题名。分右榜(蒙古人、色目人)、左榜(汉人、南人)两部分,各五十人,均分别书其籍贯、氏族、别字、出生年月日及三代姓名。其中题名者如余阙、月鲁不花、明安达尔、丑闾、塔不歹、宇文公谅、李齐、聂炳、成遵、张桢等,皆可见于《元史》。书后附策问题二道,对策十余篇。在元登科记录传世极少的情况下,此书成为研究元代科举制度的重要参考资料。清钱大昕《元史氏族志》亦取材于此书。有元统元年刻本、《宋元科举三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