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

夏目漱石
  • 姓名:夏目漱石
  • 别名:
  • 性别:
  • 国籍:日本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867年2月9日
  • 逝世日期:1916年12月9日
  • 民族族群:

夏目漱石(なつめそうせき,1867年2月9日~1916年12月9日),日本小说家。青少年时期先后学习汉诗文和英语,1890年入东京帝大英语系,成绩优秀,得免费学习待遇。26岁大学毕业入大学院学习,同时担任东京高师英语讲师。1895年辞高师职,去松山中学任英语教师,翌年去熊本,任五高教授。1900年得官费留学英国机会。在英国两年多的时间里,阅读了大量的英国文学作品,不仅在英国文学方面获得了高深的造诣,而且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文明有较深刻的认识。1903年回国后任东京帝大讲师和一高教授。1905年起发表长篇《我是猫》(1905~1906),对日本社会丑恶和黑暗作了辛辣的嘲讽和尖锐的批判,博得社会的好评,成为日本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一个里程碑。翌年,他写了中篇《哥儿》(1906),刻画了一个与社会的腐败、庸俗势力进行斗争的青年教师的形象;同时,还写了另一中篇《旅宿》(1906),短篇《空旷的琴音》(1906)、《一夜》(1906)等,以所谓“低迴趣味”,追求脱离现实,超然物外的虚幻美。这两种不同倾向,反映了夏目漱石世界观中的矛盾。而总的来说,批判现实主义倾向却是主导的。在《二百十日》(1906)、《疾风》(1907)里,他刻画了不肯与黑暗的社会现实妥协而进行斗争的人物,尖锐地批判了“不见血的修罗场”的“文明社会”。但也表现了改良主义的“社会改革论”,反映了他的思想认识上的阶级局限。


1907年夏目辞去教职,入《朝日新闻》社做特约作家。他先后发表长篇小说《虞美人草》(1907),三部曲《三四郎》(1908)、《其后》(1909)、《门》(1910)等。在这些作品里,可以看到他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和小说艺术的高度发展。1910年“大逆事件”开始,日本政府血腥镇压进步知识分子和工人运动,引起日本知识界的分化。夏目表现了他的正直和气节,他无视威胁和利诱,毅然辞退政府授予的博士称号。但是,他的世界观的消极因素却有所发展。在《春分过后》(1912),《行人》(1912~1913)、《心》(1914),以及带有自传因素的长篇《路边草》(1915)和末完成的长篇《明暗》(1916)里,他的社会批判精神减弱了。他改变过去从社会伦理道德着眼探索社会人生的艺术途径,而转向人的内心世界的剖析,着力发掘自我意识世界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而流露出浓重的彷徨、孤独和绝望的思想情绪。


夏目漱石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生动洗炼的语言和老练的艺术技巧,在日本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至今犹为日本人民所喜爱。

猜你喜欢的书

中途岛奇迹

中途岛奇迹

1942年6月的中途岛海战是一支弱势部队取得决定性胜利的辉煌战例。 在珍珠港遭到毁灭性重创后,一支仅有28艘舰艇的美国舰队,面对的是趾高气扬、拥有88艘舰艇的日本舰队。美国人派出一波又一波前去轰炸日本舰队的飞机,都被日本人像拍苍蝇似的击落了。但是在此战结束时,美国人却创造了奇迹,从而彻底扭转了美守日攻的战略态势,为盟军在太平洋战场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 《中途岛奇迹》解释了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讲述这段波澜壮阔的传奇故事的,是见证这段历史的双方指挥员和作战人员。本书是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和作战指挥艺术不可多得的材料。

某傻子的一生

某傻子的一生

《某傻子的一生》,是日本小说家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遗稿。共五十一章。每章字数篇幅短小,1927年发表。为芥川自杀后由友人久米正雄整理后发表。这篇小说实际上影射了芥川的一生,他对自身回顾、对家人的思考、当时资本社会发展的不安。最终章“败北”中描绘了主角“他”服药的情景,而芥川于1927年服药身亡。小说中提到了大量欧洲文学家,如波德莱尔、福楼拜、卢梭、维龙、柯克托等,也有提到印象派的画家,如塞尚。同时还有其他时期的古典艺术作品。小说第五章提到的“前辈”为谷崎润一郎,第十章的“先生”为夏目漱石,第五十章发疯的友人为宇野浩二。

曾胡治兵语录

曾胡治兵语录

中国近代语录体兵书。蔡锷辑。1915年云南陆军讲武堂石印本。1917年上海振武书局铅版印行。蔡锷(1882—1916),湖南宝庆(今邵阳)人。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回国后从事军事教育工作。1911年在云南发动反清起义,1915年又参加护国战争。翌年病逝于日本。一生潜心军事研究,编撰有《军国民篇》、《五省边防计划》等多部军事著作。1911年初调任云南新军协统时,为加强新军教育,摘录曾国藩、胡林翼论兵言论,辑成《曾胡治兵语录》。共1.4万多字,分为将材、用人、尚志、诚实、勇毅、严明、公正、仁爱、勤劳、和辑、兵机、战守12章,每章后附按语。蔡锷在序言和按语中,阐发了对选将、用人、治军、作战等军事问题的主张和观点。认为选将要慎重,为将要智勇兼备;能耐劳苦,赏罚分明;练兵要严格要求,申明号令;兵机讲究持重稳慎,简练慎出;战法重奇正,强调以静制动,以逸待劳;制定战略战术“须因时以制宜,审势以求当”;主张中国对外敌作战,宜采取诱敌深入战略,“据险以守,节节为防,以全军而老敌师为主,俟其深入无继,乃一举而歼除之”。1924年蒋介石曾将本书增辑“治心”一章,加序言再版印行,作为黄埔军校学员教材;1943年八路军《军政杂志》曾出版《曾胡治兵语录白话句解》,作为八路军将士军事读物;1945年八路军山东军区又重印出版。

实验主义

实验主义

胡适撰。全文七个部分:先后发表于1919年《新青年》(第6卷第4期)、《新教育》(第1卷第3期)和《新中国》(第1卷第2号)。为中国最早系统介绍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著作,亦反映了作者自己的哲学主张。“实验主义”是胡适对实用主义的译名。介绍了实用主义的主要代表皮尔斯、W.詹姆斯和杜威,阐述了实用主义的方法论、真理论和实在论。认为实用主义的“宗旨不过要寻一个方法来把我们所有的观念的意义弄得明白清楚”,这个方法就是求出观念“能发生何种实际的效果”。主张“有用即真理”。把实在比作任人打扮的姑娘,因为“实在是我们自己改造过的实在。这在实在里面含有无数人造的分子”。特别推崇杜威,称其在“哲学史上是一个大革命家”,因为他用“经验”把哲学根本问题一齐抹煞,超越了唯心论和唯物论、理性派和经验派的争论。详细论述了杜威“经验就是生活”的哲学根本观念、“思想五步说”的方法论和“教育即是生活”的教育哲学。认为中国之所以需要实用主义,是因为当时的中国人缺乏实用主义的“两个根本观念”,即“科学试验室的态度”和“历史的态度”。为研究胡适哲学思想的重要材料。收入《胡适文存》。

佛说梵志女首意经

佛说梵志女首意经

佛说梵志女首意经,一卷,西晋竺法护译。

日本比丘圆珍入唐求法目录

日本比丘圆珍入唐求法目录

日本比丘圆珍入唐求法目录,一卷,日本圆珍撰,编号二一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