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沙姆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堕落
Gefallen,短篇小说,托马斯·曼著。写于1894年。我们四人又聚在一起了。这一回,是矮个儿迈森柏尔格做东道主。我们在他的工作室里晚餐,吃得很痛快。这是一间布置得别出心裁的工作室;富有怪僻的艺术趣味。这里既有埃特鲁利和日本花瓶①,西班牙的扇子和短剑,中国屏风和意大利曼陀林,又有非洲的贝壳号角,古老的小雕像,五光十色的洛可可小摆设,蜡制的圣母像,铜版画,以及出自迈森柏尔格本人手笔的一些作品。这些东西在工作室内排列得十分显眼,而且井井有条,有的在桌上和墨架上,有的在托架上和墙壁上。墙上和地板上一样,都覆有一层厚厚的东方绒毯和褪色的刺绣丝织物。
燕郊集
散文杂论集。俞平伯著。1936年8月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被列为“良友文学丛书”之一。收文章31篇,没有序跋文字,书末附译稿《长方箱》(美国爱伦·坡作)。收入集中的杂论性文字不少,如《读〈毁灭〉》、《论教育》、《〈东京梦华录〉所载说话人的姓名问题》、《论作曲》、《论研究保存昆曲之不易》等等。但也有《春来》、《赋得早春》、《进城》、《元旦试笔》、《秋荔亭记》、《人力车》一类的散文。序跋文字则有《秋兴散套依纳书楹谱跋》、《脂砚斋评石头记残本跋》、《葺芷缭衡室读诗札记序》、《三槐序》、《积木词序》等等。此书为俞平伯散文中论的成分加强之开始,所以写于1923年的《读〈毁灭〉》便为全书第一篇,其他则多写于20年代末及30年代初,较长的几篇议论性文字,均在书中。俞平伯的抒情、叙事、描写的散文,往往加入议论,这种笔调,造成了特有的涩味,很耐咀嚼。用这种笔调写成杂文,写成议论文,写成学术性的杂论,自然能别具一格。在《燕郊集》中,论的成份加强,学术性文字加多,开后来鲜俞平伯古典文学研究论文撰写之先河,是有成就的。当年,周作人为俞平伯的《杂拌儿之二》写的序言中,曾说:“平伯那本集子里所收的文章大旨仍旧是‘杂’的,有些是考据的,其文词气味的雅致与前编无异,有些是抒情说理的,如《中年》等,这里边兼有思想之美,是一般文士之文所万不能及的。”恐怕这用来说《燕知草》中的文字,依然合适。用雅致的文词撰写考据的、议论的文字,是俞平伯杂论的特色,加以他知识渊博,学有家传,成功是不待言的。后来,俞平伯专心去写《红楼梦》及其他古典文学的学术论文,取得突出成就,正是俞平伯散文发展的必然趋向。《燕郊集》是俞平伯30年代一个重要的、有代表性的文集,抗战期间在后方曾重印,可惜流传不多。解放后一直没有再印过;
太上大圣朗灵上将护国妙经
太上大圣朗灵上将护国妙经,撰人不详。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经文乃义勇武安王崇宁至道真君关羽登坛演说,宣扬因果报应及儒家纲常伦理。劝人作忠臣孝子,为善去恶,省身寡过,不可利己损人。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敕封关羽为「义勇武安王」,本书当出于其后。
楞严经贯摄
楞严经贯摄,十卷,清刘道开纂述并序,徐元文序,熊焯序,高珩序,内题楞严说通。 初名《楞严贯摄》,后改名《楞严说通》。佛典注疏。清康熙七年(1668)刘道开纂述、离指方示鉴订。是唐般剌密帝译《楞严经》的注释书。以儒者章句之例,融会经义。作者在《编辑始末》中称:“爰取《正脉》、《合辙》二书,研味参伍。……大约取《正脉》十之六,《合辙》十之四,而余间有管窥,亦附十之一。”书初成后,又以《如说》复加参订。本书撰成后即刊刻流布。今见载于《嘉兴藏·又续藏》及日本《续藏经》。
序听迷诗所经
景教早期译经。敦煌原本初归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梵文教授高楠顺次郎藏,羽田亨最早研究此经,并著录刊布,见《内藤博士还历祝贺支那学论丛》(1926)。1931年,此经由日本东方文化学院京都研究所影印出版。现卷存一百七十行,首行题“序听迷诗所经一卷”,卷末完好,羽田氏疑有后续而被切割他鬻。全卷计二千八百余字,概述基督教义,多借佛家术语。行文艰涩,错字甚多。学者多疑其为唐贞观九年(635)到达长安的景教传教师阿罗本等所译。
阿难陀目佉尼呵离陀经
一卷,宋求那跋陀罗译。与《佛说一向出生菩萨经》同本,止有华言四十八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