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蒂

作者:约翰娜·斯比丽
海蒂

是瑞士19世纪末期的世界著名儿童文学女作家约翰娜·斯比丽(Johanna Spyri,1827—1901)的家庭教育小说代表作。小姑娘海蒂自幼父母双亡,由姨妈抚养。姨妈为了要到德国法兰克福去谋生,把5岁的小海蒂交给住在阿尔卑斯山上的爷奥希去抚养。奥希被人说成是性情怪僻、人们见他都要退避三舍的老头子。但小海蒂上山后,饱经沧桑、心情悒郁的奥希被小海蒂天真、活泼、善良、纯朴、活泼的品性所感染,逐渐改变了孤僻的性格而变得开朗起来。不料,姨妈又突然来把小海蒂带到法兰克福一个有钱人西斯曼家,去同他那不能走路的女儿克拉娜作伴。从此,小海蒂过上了优裕却终日思念阿尔卑斯山的生活。她和克拉娜交上了朋友,但这一点治了她的“怀乡病”。西斯曼在大夫的劝说下,决定把小海蒂送回瑞士爷爷居住的山上去。这样,小海蒂又来到了奥希爷爷、牧羊人彼得和双目失明的老奶奶身边。奥希在小海蒂的影响下搬到山下来过冬。大家在和奥希的往来中发现他也是个慈祥的老人。第二年春天来到,克拉娜也到阿尔卑斯山上来养病。克拉娜在小海蒂的帮助和鼓励下竟能自己行走了。最后,从法兰克福到阿尔卑斯山上来给奥希老人看病的大夫把善良的小海蒂认作自己的继承人,从此,海蒂一生的生活有了可靠的保证。《海蒂》

约翰娜·斯比丽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往年纪事

往年纪事

古罗斯第一部编年史。12世纪初编纂。记载了至1110年的历史,收录了在当时能够找到的大部分资料。作为一部独立的编年史书没能被保存下来,其中最古老和最基本的部分被收入《拉夫连季编年史》(14世纪)和《伊帕季耶夫编年史》(编于13世纪,现只存有15世纪的抄本)中。这部编年史的一些章节,是由基辅洞窟修道院的僧侣涅斯托尔编撰的(约1111年后曾两次改写)。第一版(即1111年版),收录了基辅洞窟修道院的文件汇编、王公的年代记,10世纪罗斯和拜占庭帝国签订的条约、圣徒列传、斯洛温人的传说,关于基伊(Кий,传说中的基辅王公)的传说和奥丽加(基辅大公伊戈尔的妻子)对德列夫利安人的复仇等。1116年,米哈伊洛夫斯基·维杜别茨基修道院(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的家庙)院长西尔韦斯特(Сильвестр),为扩大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的声誉和影响,对第一版做了修订和补充(补入11—12世纪一些事件),成为第二版。1118年对第二版又做了一些删改和补充,形成第三版。第三版的中心内容是与莫诺马赫家族,特别是与大公之子姆斯季斯拉夫·弗拉基米罗维奇相联系的一些事件。补入了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和他父亲弗谢沃洛德相关的一些事件,进一步细致考证了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同拜占庭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九世·莫诺马赫的亲属关系。

语文零拾

语文零拾

语文零拾,收文14篇,其中书评8篇,译稿4篇,读书笔记2篇,前有作者自序,1948年4月上海名山书局出版。

矶声漩声

矶声漩声

《矶声纪》和《漩声纪》程更生撰,收入岭南遗书本《袁督师事迹》,《矶声纪》和《漩声纪》。前者是崇祯二年十二月程本直为解救袁崇焕所上的奏疏;后者为袁崇焕被害后程本直为袁崇焕辩白之文,又名曰《愚忠纪》。根据《东江客问》记载,当时《矶声纪》和《漩声纪》在袁崇焕死后不久已经梓刻行世。《袁自如公粤西家传》记载:“后布衣程更生疏白督师冤,叙为《愚忠纪》”,引文中将一疏一叙对举,可见《矶声纪》原名《矶声疏》,《愚忠纪》即《漩声纪》。又屈大均《翁山诗外》卷七《再吊袁督师》其一有句“载读《愚忠纪》,凄然泪数行”,亦可证明《愚忠纪》即《漩声纪》,且更可见屈大均确实将袁崇焕疏稿及《矶声疏》、《漩声纪》等文携带回了岭南。

止学

止学

《止学》是隋朝大儒王通以道家思想论处世之道的典范之作。《大学》中讲“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能够知其所止,止于至善,然后意志才有定力;意志有了定力,然后心才能静下来,不会妄动;能做到心不妄动,然后才能安于处境随遇而安;能够随遇而安,然后才能处事精当思虑周祥;能够思虑周祥,才能得到至善的境界。这也是中庸的道理。本书不仅是传统文化关于“止”之思想集大成者,而且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千万不要小瞧一个“止”字,墨曰:知止,则日进无疆,反者,道之动。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持盈保泰、长生久视之道。“谦受益,满招损”,《止学》更多的是告诫做人的哲理。

净慈要语

净慈要语

凡二卷。明代鼓山元贤(永觉元贤)撰。收于卍续藏第一○八册。收集有关念佛、放生之要语而成。‘净慈’系取自其师闻谷广印之庵号。此书依之而立净、慈二门,前者阐明念佛三昧之解行,后者则戒杀生,劝放生。元贤参谒广印,受云栖袾宏之戒本,禀其禅、净、戒一致之说,唱导以念佛三昧总摄万行,以杀生一戒为众善之首。

大吉祥天女十二契一百八名无垢大乘经

大吉祥天女十二契一百八名无垢大乘经

一卷,唐不空译。佛,住安乐世界,为观自在菩萨初说三十八吉祥如来之名号,次说吉祥天女之一百八名。为十二契讽称之,分十二段之曲谱。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