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兽心
作者:左拉章节列表
升序↑- 作品简介·导读
- 第1章
- 第2章
- 第3章
- 第4章
- 第5章
- 第6章
- 第7章
- 第8章
- 第9章
- 第10章
- 第11章
- 第12章
- 第13章
- 第14章
- 第15章
- 第16章
- 第17章
- 第18章
- 第19章
- 第20章
- 第21章
- 第22章
- 第23章
- 第24章
- 第25章
- 第26章
- 第27章
- 第28章
- 第29章
- 第30章
- 第31章
- 第32章
- 第33章
- 第34章
- 第35章
- 第36章
- 第37章
- 第38章
- 第39章
- 第40章
- 第41章
- 第42章
- 第43章
- 第44章
- 第45章
- 第46章
- 第47章
- 第48章
- 第49章
- 第50章
- 第51章
- 第52章
- 第53章
- 第54章
- 第55章
- 第56章
- 第57章
- 第58章
- 第59章
- 第60章
- 第61章
- 第62章
- 第63章
- 第64章
- 第65章
- 第66章
- 第67章
- 第68章
- 第69章
- 第70章
- 第71章
- 第72章
- 第73章
- 第74章
- 第75章
- 第76章
- 第77章
- 第78章
- 第79章
- 第80章
- 第81章
- 第82章
- 第83章
猜你喜欢的书
文学闲谈
文学理论集。朱湘著。上海北新书局1934年8月初版。收论文13篇,附录文章4篇。主要论述文学的功用,载道文学、异域文学、古典文学、浪漫文学、地方文学、儿童文学的特点,以及诗歌创作过程、诗歌的特征与技巧等问题。不乏独创见解,也有不准确的观点,如认为“最新的现代文学与最旧的古代文学,在本质上并没有变更,所变更的只是方式”。
田间易学
清钱澄之撰。十二卷。《四库全书》本。钱氏家世学《易》,又曾问《易》于黄道周。初撰《易见》一书,因避兵闽地而失其本,又追忆原意而撰《易火传》;乱定归里,复得《易见》旧稿,乃合并二编,删其重复,增益诸家之说,勒为此书。全书用孔颖达《周易注疏》本,其说颇取《易》数,兼求义理,而大旨以朱熹之说为归。《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其学初从京房、邵康节入,故言数颇详,盖黄道周之余绪也。后乃兼求义理,参取王弼《注》、孔颖达《疏》、程子《传》、朱子《本义》,而大旨以朱子为宗。其说不废图,而以陈抟先天图及河、洛二图皆因《易》而生,非《易》果因此而作;图中奇偶之数,乃揲蓍之法,非画卦之本。持论平允,与元钱义方之论合,而义尤明畅。故卷首《图象》虽繁,而不涉支离附会之弊。独其《周易杂考》一条,既深慨今本非朱子之旧,而徒以《彖传》、《象传》篇首之注推其说,竟不能更其次第,以复古本。盖刘㝐旧刻,国初尚未得见,故知其误而不能改,仍用《注疏》本也。”按,《桐城钱饮光先生全书》刊入此书不分卷,可资参考。
孽海花
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曾朴(原署东亚病夫)著。三十五回。前五、六回为友人金松岑(原署爱自由者)所撰。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由小说林社出版十回。1930年成书三十回本。建国后始出全本。作者以状元郎金雯青(影射洪钧)与名妓傅彩云(影射赵彩云)的婚姻生活故事为情节主线,将30年间重要历史事件的侧影及其相关的趣闻轶事,加以剪裁提炼,熔铸成篇。《孽海花》所表现的30年历史内容,亦即同治中期至光绪后期这一特定历史阶段政治和文化的变迁史。《负暄絮语》说:“近来新撰小说,风起云涌,无虑千百种,固自不乏佳构。而才情纵逸,寓意深远者,以《孽海花》为巨擘。”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称其“结构工巧,文采斐然”。最早见于《江苏》杂志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后由曾朴续写而成于1928年前后。小说采用隐喻的手法,以苏州状元金汮和名妓傅彩云的经历为线索,展现了同治初年至甲午战争三十年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生活的历史变迁。书中笔墨最为集中也最成功的是对封建知识分子与官僚士大夫的刻画,突出虚伪造作和庸腐无能。
朱砂担滴水浮沤记
元杂剧剧本。简名《朱砂担》或《浮沤记》。无名氏撰。末本。叙河南府王文用到南昌做生意,利增百倍,购得朱砂10数颗,藏之箱笼,挑担回家。路遇贼人白正,强与王文用结拜为兄弟,探知文用家中情况。文用觉此人不良,趁其酒醉逃走。夜宿黑石头店,白正赶来,亦宿此店。文用觉察又逃。路上遇雨,躲入东岳殿前太尉庙,白正亦到,抢其朱砂。欲杀文用。文用愤言,要到阴司告状,并说太尉爷爷可作证见。白正将其拉到房檐下,谓再无证见。文用道,房檐滴水浮沤(水面泡沫)可证。白正认为浮沤不可为证,遂杀文用。白正至王家,自称是文用义弟。骗王父出门打水,推其入井,随后强占王妻。文用阴魂不散,告状到太尉处。再到家中,向白正索命。白正谓无见证,太尉率鬼力上,道昔日滴水浮沤便是证见,将其押入地狱,永为饿鬼,以示天理之不爽。此剧本事出宋人庄季裕《鸡肋编》,亦见《夷坚志·张客浮沤》条。现存主要版本有脉望馆钞校本、《元曲选》本。
玉台新咏
诗歌总集。南朝陈徐陵编。陵字孝穆,东海郯人。历时梁陈,为当世文学名士。他的诗歌和骈文大多精巧细密,圆融流畅,文辞绮艳。与庾信齐名,号称“徐庾”。《玉台新咏》是他奉梁太子萧纲之命而编纂的。选录诗歌的宗旨是“撰录艳歌”,共计七百六十九篇。计有五言诗八卷,歌行一卷,古绝句即五言四句的古体诗一卷,共十卷。前八卷按作者时代排列,卷九为歌行,卷十为五言二韵之诗。保存了一部分乐府民歌及六朝前已佚诗篇。大部分为艳情宫体之作。有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赵均小宛堂覆宋本。
张良
《少年丛书》之一,《少年丛书》最早于1908年冬天由张元济主持的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出版,又名《中外伟人的传略》。《少年丛书》共28册,分别讲述了28位中外名人的人生故事。孙毓修著。张良,西汉初大臣。字子房。祖先五代相韩。秦灭韩后,他结交刺客,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谋刺秦始皇未遂。后更姓名,亡匿下邳 (今江苏邳县西南),得《太公兵法》。前208年,聚众归刘邦,为其重要谋士。汉朝建立,封留侯。刘邦曾夸赞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