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夫人
作者:简·奥斯汀
《苏珊夫人》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创作的一部中篇书信体小说,描述了寡妇苏珊夫人为自己寻找新的丈夫,并且也决定要将自己的女儿也嫁出去的计划,充分显示了奥斯汀的讽刺特点。一个邪恶的母亲企图强迫女儿缔结有害的婚姻。苏珊夫人自私残忍,操纵欲极强。她虐待孩子,背叛友情,仗势欺人到令人发指的地步。她原先的结婚阴谋没有得逞,直到小说结尾也没有像读者期待的那样表现出一点点羞耻之心和自知之明,而简·奥斯丁居然没有给予她相应的惩罚。这或许是因为她本人有点欣赏这个性格诡诈并且在两性关系方面胆大妄为的人物:不管怎么说,苏珊夫人善于运用权力,只是主要用来破坏别人的家庭和设法折磨自己的女儿。
章节列表
升序↑- 1.苏珊·弗农夫人致弗农先生
- 2.苏珊·弗农夫人致约翰逊太太
- 3.弗农太太致德·库尔西夫人
- 4.德·库尔西先生致弗农太太
- 5.苏珊·弗农夫人致约翰逊太太
- 6.弗农太太致德·库尔西先生
- 7.苏珊·弗农夫人致约翰逊太太
- 8.弗农太太致德·库尔西夫人
- 9.约翰逊太太致苏·弗农夫人
- 10.苏珊·弗农夫人致约翰逊太太
- 11.弗农太太致德·库尔西夫人
- 12.雷金纳德·德·库尔西爵士给儿子的信
- 13.德·库尔西夫人致弗农太太
- 14.德·库尔西先生致雷金纳德爵士
- 15.弗农太太致德·库尔西夫人
- 16.苏珊夫人致约翰逊太太
- 17.弗农太太致德·库尔西夫人
- 18.同上,弗农太太致德·库尔西夫人
- 19.苏珊夫人致约翰逊太太
- 20.弗农太太致德·库尔西夫人
- 21.弗农小姐致德·库尔西先生
- 22.苏珊夫人致约翰逊太太
- 23.弗农太太致德·库尔西夫人
- 24.同上,弗农太太致德·库尔西夫人
- 25.苏珊夫人致约翰逊太太
- 26.约翰逊太太致苏珊夫人
- 27.弗农太太致德·库尔西夫人
- 28.约翰逊太太致苏珊夫人
- 29.苏珊·弗农夫人致约翰逊太太
- 30.苏珊·弗农夫人致德·库尔西先生
- 31.苏珊夫人致约翰逊太太
- 32.约翰逊太太致苏珊夫人
- 33.苏珊夫人致约翰逊太太
- 34.德·库尔西先生致苏珊夫人
- 35.苏珊夫人致德·库尔西先生
- 36.德·库尔西先生致苏珊夫人
- 37.苏珊夫人致德·库尔西先生
- 38.约翰逊太太致苏珊·弗农夫人
- 39.苏珊夫人致约翰逊太太
- 40.德·库尔西夫人致弗农太太
- 41.弗农太太致德·库尔西夫人
- 结局
猜你喜欢的书
刚多林的陷落
这个 述及图奥在刚多林的旅居、他与伊缀尔·凯勒布琳达尔的结合、埃雅仁迪尔的出生、迈格林的背叛、城邦的陷落和幸存者的逃离的故事,这个在家父对第一纪元的想象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故事,家父平生写出的完整版本却仅有一个,便是那部创作于青年时代的文稿,这样的事实可谓极不寻常。——克里斯托弗·托尔金 继《贝伦与露西恩》《胡林的子女》之后,《刚多林的陷落》作为中洲远古时代的三大传说最终章,见证了第一纪元终于走向终结。这三大传说既是《魔戒》那宏大背景的组成部分,更是《精灵宝钻》必不可少的基石。 《刚多林的陷落》也是克里斯托弗·托尔金编辑整理的最后一部托尔金作品。
宁坤秘笈
妇科著作,署名竹林寺僧撰写的女科著作。竹林寺位于浙江省肖山县,据传自五代后晋建寺后,寺中僧人有善医女科病症者,并逐代相传,闻名于世。其所授女科著作,均秘不外传,自清初以后始有据不同传抄的各种刊本行世,但书名与内容、体例均有较大的出入,种类亦多达30余种,其中流传较广的如《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宁坤秘笈》、《竹林寺女科秘书》等。现存多种清刻本。
伤寒微旨论
北宋·韩祗和撰。韩氏为宋哲宗时人, 对《伤寒论》研究颇深, 乃于元祐元年(1086) 撰成此书。原书早佚, 而《永乐大典》内散见颇多, 王好古《阴证略例》中间引其文。《四库全书》纂集者乃“采掇荟萃, 复成完帙, 谨依原目, 厘为上下两卷”。上卷内容为伤寒源、伤寒平脉、辨脉、阴阳盛虚、治病随症加减药、用药逆等八篇。下卷内容为总汗下、辨汗下、药力轻重、温中、大小便等七篇。全书共十五篇,间附方论。书中强调伤寒不可早下, 重视时辰季节对疾病诊断与治疗的影响。但祗和“纯以温暑作伤寒立论, 而即病之伤寒反不言及, 此已是舍本徇末, 全不能窥仲景蕃篱”。(王履《伤寒溯洄集》)。本书对仲景旨意多有发挥。现有《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本、1914年上海千顷堂书局石印本等。
大易缉说
十卷,元王申子著。该书专主数术之学,但其论与先前绝异。大旨以《河图》配先天卦,以《洛书》配后天卦,而对陈抟、邵雍、程颐、朱熹之说——辨其所误。《通志堂经解》本。此书前二卷述河图洛书之义,不取陈抟、邵雍旧说而自创新意;后八卷训解《周易》经传,大致平实,亦颇有发明。《四库全书提要》指出:王氏“说《易》则力主数学,而持论与先儒迥异。大旨以河图配先天卦,以洛书配后天卦,而于陈抟、邵子、程子、朱子之说一概辨其有误。于古来说《易》七百余家中,惟取六家:一、河图洛书,二、伏羲,三、文王,四、周公,五、孔子,六、周子太极图也。
唯心集
唯心集,一卷,清乘戒著并序。
众经目录
凡七卷。隋代法经等撰。又称隋众经目录、法经录。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五册。收录后汉至隋代所翻译之经论等。凡立九录,分类录出译经之目。前六卷为别录,第七卷为总录,初附上表,其次列出本录之总目次。依第七卷总录九录为:(一)大乘修多罗藏录七八四部,一七一八卷。(二)小乘修多罗藏录八四二部,一三○四卷。(三)大乘毗尼藏录五十部,八十二卷。(四)小乘毗尼藏录六十三部,三八一卷。(五)大乘阿毗昙藏录六十八部,二八一卷。(六)小乘阿毗昙藏录一一六部,四八二卷。(七)佛灭度后抄集录一四四部,六二七卷。(八)佛灭度后传记录六十八部,一八五卷。(九)佛灭度后著述录一一九部,一三四卷。九录合计二二五七部,五三一○卷。九录中,前六录各有一译分、异译分、失译分、别生分、疑惑分、伪妄分等六分,后三录各有西域圣贤分、此方诸德分等二分,凡四十二分。本书之记载颇为正确,尤以疑惑及伪妄之鉴别,特为现代学者所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