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教与道教

作者:韦伯
儒教与道教

该文的最初文稿以《儒教》为题发表在《社会科学与社会政策文库》。1915年初版。1919年,韦伯把“世界宗教的经济伦理”一系列作品(《导论》《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中间考察》《印度的宗教》《古犹太教》) 和《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及其他一些相关的论文合为《宗教社会学论文集》,于1920年出版,其中把《儒教》改名为《儒教与道教》。该书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包含英译本(如H.葛斯的英译本The Religion of China,1964)、日译本(如木全德雄的《儒教道教》,1971年) 、中译本(如最早由台湾的康乐、简惠美翻译的中译本,2012年由王容芬翻译、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中译本)。 全书共8章,第1~4章为“社会学的基础部分”,第5章为“士人阶层”,第6章为“儒教的生活取向”,第7章“ 正统与异端(道教)”。第8章“结论:儒教与清教”。其中第1~4章从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较为系统地考察了中国社会有利于或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要素。第5~6章对士人阶层及儒家学说进行考察。第7章主要分析了道教与儒教的异同及其与资本主义的关系。第8章系统梳理了儒教与新教的异同。 韦伯大大扩展了关于“中国宗教”的“社会学基础”的讨论,细致分析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城市、君侯、国家、农业、法律诸方面,对儒教的主要担纲者士人阶层

猜你喜欢的书

德国农民战争

德国农民战争

德国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1895)著。本书是1850年恩格斯旅居英国伦敦时所写,并在同年《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第5、6期合刊号上首次发表。作者引证齐美尔曼《伟大的德国农民战争史》一书中的史料,叙述了从1524年8月德意志施图林根农民拒绝向领主缴纳贡赋举行起义,到1526年秋起义最后失败的历史进程。阐明了农民战争的起源、参加这一战争的各阶级的政治立场和他们各自的宗教观念和政治理论,以及从当时这些阶级的社会生活历史条件中必然产生的斗争结局。从唯物史观出发,作者指出,当时德意志的政治制度和反对这一制度的起义,以及那个时代的政治和宗教理论,并不是德意志工农业经济、商业贸易、水陆交通和货币流通所达到的发展程度的原因,而是它的结果。农民战争所产生的震荡,不过是阶级斗争的直接反映。本书联系1848年欧洲革命的经验教训,阐明了农民作为工人运动同盟军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了革命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和策略。中译本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

人性的弱点

人性的弱点

卡耐基著,作者在书中主要论述了处置人的技术,获得他人喜欢的方法和同意的方法,改变人而不触犯或引起反感的方法,使家庭生活更加快乐的法则以及信函在人际交往的妙用。作者认为,人们在日常事务及交际上和人相处的艺术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要想使人喜欢你,必须做到以下6点:真实地对别人发生兴趣;微笑;记住一个人的姓名;当他是讲话中最甜蜜最重要的声音,做一个善于静听的人;鼓励别人谈论他自己;就别人的兴趣谈论,使别人感觉重要——并真诚地这样做。要想取得他人同意你,必须努力做到:尊重别人的意见,永勿告诉人他是错的;如果你错误了,迅速着重的承认;避免争论;用友善的方法开始;使对方立刻说“是,是”;让对方多说话;使对方以为意念是他的;真诚的尽力由对方的观点看事;同情于对方的意念和欲望;激动更高尚的动机;使你的意念戏剧化;抛下一个挑战。要想改变人必须遵守这样的法则:用称赞及真诚的欣赏开始;间接指出他人的错误;在批评对方以前,谈论你自己的错误,发问而不发直接的命令;使对方保持他的面子;称赞最小的进步,并称赞每个进步;给人一个好名誉去保全;用鼓励使你要改正的错误好像容易改正,使你要让对方做的事好象容易做;使对方乐于做你所建议的事。对于如何使家庭更幸福,作者建议有7条;切勿喋喋不休;不要改造你的配偶;不要批评;给真诚的欣赏;加以小小的注意;要有礼貌;读一本关于结婚性生活的好书。此书的目的在于帮助读者发现、发展、利用那些潜伏未用的资才,在美国和西方世界被读者誉为“人类出版史上第二畅销书。”

周元公集

周元公集

诗文别集。北宋周敦颐撰。八卷。敦颐原名敦实,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以舅任为分宁主簿,调南安军司理参军,移桂阳令,有治绩。后为广东转运判官。晚年家庐山莲花峰下,名为莲溪,卒谥元公。此集马端临《经籍考》作七卷。本集一般题为《宋濂溪周元公先生集》,简称为《濂溪集》,《四库全书》本简称为《周元公集》。

刍言

刍言

三卷,南宋崔敦礼撰。崔敦礼好读书,经史百家无不通览,结合平生阅历世务,偶有心得,笔录成书。自序云“言语简朴,不知缘饰,其刍荛之愚乎”,因名其书曰《刍言》。全书共分三卷,上卷言政,中卷言行,下卷言学,共三百零五篇。所录多为治国经邦之道、前贤往行之事、学仁施义之语。

杜骗新书

杜骗新书

明万历存仁堂陈怀轩刊本《杜骗新书》扉页书影明万历存仁堂陈怀轩刊本《杜骗新书》正文书影明代文白相间短篇世情小说集。全称《江湖历览杜骗新书》,一名《江湖奇闻》。存明万历间存仁堂陈怀轩刊本,四卷八十三则。每卷前附图一幅。正文前题《鼎刻江湖历览杜骗新书》,“浙江夔东张应俞著,书林汉冲张怀耿梓”。本书所叙,乃形形色色诈骗故事,共分脱剥、丢包、换银、诈哄、伪交、牙行、引赌、露财、谋财、盗劫、强抢、船中、诗词、假银、衙役、婚娶、奸情、妇人、拐带、夤缘、僧道、炼丹、法术等二十四骗。成书于明万历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明万历存仁堂陈怀轩刊本,藏大连图书馆、日本内阁文库、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张怀耿刊本,藏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日本皇都书林五车楼翻刻本,藏日本东洋文库。

逃禅词

逃禅词

原名《补之词》。词别集。南宋扬无咎撰。一卷。无咎,为汉扬子云之后,诸书误“扬”为“杨”,字补之,号逃禅老人,又号清夷长者,清江(今属江西)人。约公元一一三一年前后在世。高宗朝秦桧专权,屡征不赴,人品高洁。所画墨竹,历代宝重。《直斋书录解题》载长沙本《逃禅集》一卷。《千顷堂书目》著录《逃禅集》二卷。《也是园藏书目》、《佳趣堂书目》、知圣道斋藏明抄《南词》本、《唐宋名贤百家词》本、明紫芝漫抄《宋元名家词》本、明石村书屋抄《宋元明三十三家词》本、明抄《宋二十家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