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人类学
作者:舍勒猜你喜欢的书
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边裔典
《方舆汇编》是《古今图书集成》有关地理内容的资料汇编,分为4典。其中,《坤舆典》分为土、泥、石、砂、 汞、矾、黄、灰尘、水、冰、泉、温泉、井、舆图、建都、留都、关隘、市肆、陵寝、冢墓等20部,共140卷。《职方典》分为京畿、盛京、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江南、江西、浙江、福建、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16省,省下分府,先汇考,次总论,有图志,然后按府逐一记述建置沿革、疆域、星野、山川、城池、关梁、公署、学校、赋役、风俗、祠庙、古迹、艺文、杂录、外编等项内容,共1544卷。《山川典》分为山部和水部,山部载大山、名山283座,水部载江河湖海等117个水体,共320卷。《边裔典》记载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及其它国家,共140卷。
郑板桥集
清代郑燮著。分诗词卷、题画卷、书信卷、杂著卷四个部分,系作者生前编定。作者的散文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家书部分。他推崇“沉着痛快”的美学风格,认为“文章以沉着痛快为最”,并举出“《左》、《史》、《庄》、《骚》、杜诗、韩文”“六君子本色”为例,加以证明(见《家书·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这突破了当时诗坛领袖王士祯“神韵说”的藩篱,也越出了自唐以来部分文论家以含蓄蕴藉为无上妙境的局限。作者以禅论文,提出了“文章有大乘法,有小乘法”(《补遗·与江宾谷、江禹九书》)的著名观点。他强调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强调作品艺术的“美”、内容的“真”和命意的“善”三者兼备:“理明词畅,以达万物天地之情,国家得失兴废之故。’(同上)他把这类作品称之为“大乘法”,而把单纯追求形式美的“锦绣才子”那些“劳而无谓”的作品称之为“小乘法”。虽然以禅为喻不免有几分模糊,归入“大乘法”的作家作品也未必都很恰当,但作者的倾向性是明显的,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棠阴比事
中国古代的一部案例汇编。宋代桂万荣编。1211年刊行,以后一再重刊,受到各朝统治阶级的重视。本书是在和凝、和㠓编撰的《疑狱集》和郑克编的《折狱龟鉴》两书的基础上选编出一部分,并从正史、野史、名人笔记中选出一些案例,合编而成的。原书分2卷,共144条,明朝吴讷又将它删去64条,剩80条,增补50条,共130条。内容有:原编“棠阴比事”包括小事函首、乖崖察额、彦超虚盗、吕妇断腕、王珣辨印、钱推求妇、程琳烓灶、孔察代盗、裴均释夫、曹摅明妇、魏涛证死等案例故事;“棠阴比事续编、补编”包括有寒朗悟帝、素立守法、李峤列枉、高柔察色、提举辩明、师泰折狱、筠守释诬等案例故事,介绍了封建社会执法、断狱、量刑等情况,总结了古代司法检验和审判的经验,其中许多案例,通过实地勘验调查案情原委、取得确凿证据等,对现存司法机关侦察破案、判罪量刑,也有一定参考价值。本书在当时对于指导司法活动,减轻人民讼累、避免冤案错案发生,加强封建统治,具有一定意义,它还流传到日本,被译为日文,对传播中国古代法律文化起了一定作用。
丁香花
《丁香花》,是 “辨伪”之作,欲辨之伪,乃是当时哄传龚自珍与绘贝勒夫人顾春的“婚外恋”。流言即以1839年自珍至北京接眷南下而自己不进京城为借口,说他正因为害怕贝勒报复而不敢进城。孟森将其他有涉暧昧的举证破除得一干二净,本可宣告辨伪成功,但他偏要加一笔,解释自珍何以不入北京。当然,他并无自珍亲供,亦即没有确证说明自珍何以如此。然他偏要说:“定公(自珍号定庵)清兴所至,原难以常理论”。一般治史者不会用“清兴所至”解释史事,因为这不“科学”,也不“专业”。孟森何尝不知?却偏要说,偏要留下“破绽”,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他自信能“同情的理解”龚自珍。
通天乐
清代白话短篇小说集,石成金撰。所见有刊本,附《传家宝》三集《雨花香》后,收拟话本十篇。年、嵩年校刻本,也附在《雨花香》之后,全称《新刻扬州近事通天乐》,收拟话十二种。与《雨花香》一样,也汇记明末清初扬州或与扬州有关的故事。大旨亦在劝人安分守己,也时作警世报应之言,反映了某些现实。其中第二种《莫焦愁》写韩苦鬼的刻吝成家,写得朴素、深刻。韩苦鬼与《雨花香》中的“铁菱角”,堪称中国小说史上的吝啬鬼形象。而《沈大汉》一则,写沈大汉的义勇,也有感人的力量。第五种《追命鬼》则表现了作者较为进步的妇女观。可惜,全书的说教味太浓,多乏文学趣味。附目次如下:第一种 长欢悦,第二种 莫焦愁,第三种 沈大汉,第四种 麻小江,第五种 追命鬼,第六种 讨债儿,第七种 除魇魅,第八种 打县官,第九种 下为上,第十种 尊变卑,第十一种 投胎哭,第十二种 念佛功。其中第十一、十二种为雍正四年自叙刊本后所附《通天乐》所无。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李净通编,全一册。此书为李净通居士,虽忝立大师门墙而未获亲炙,乃取大师《文钞》昕夕披览,惟词丰义博,未易猝解。乃掇其至精至粹之言,或意义同而下语殊胜微妙者,提要录为一编。惟所取者只限于文钞正续两编。后编者之友唐慧峻见稿,犹嫌未足,乃商请妙真和尚,取《文钞三编》之稿本,再采妙文,遂成全集文钞之精华。是集综《文钞》正、续、三各编,共得精要333则,按正编《嘉言录》编次,分立十科。并遂句详加标点,名为《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是书出版之前又经灵岩山了然、德森两法师遵照原著,详为鉴定,是书可为修净业而不克通读文钞者之良导。1952年冬圆瑛老法师为作《序文》,其中有:“师之《文钞》,虽处处指归,而人事倥偬,欲求一目全豹,涵泳有得者,则以李净通居士所编《文钞菁华录》尚矣。是书都三百三十三则,理显真常,语无重见,至精至粹,世解其俦。而居士重道尊师之心,尤所难能。吾知一卷风行,万流蒙益。正人心而辅郅治,其在斯乎!”可见圆老对此书评价之高。其编目可参见《印光法师嘉言录》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