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本自传

作者:吉本
吉本自传

《吉本自传》的作者吉本是十八世纪的英国大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其巨著《罗马帝国衰亡史》闻名遐迩,二百多年来盛行不衰。本书同样是一本在西方闻名遐迩的自传名著,由《吉本回忆录》和《吉本书简》两部分组成。书中记述了作者看似平淡无奇却又蕴藉厚致的一生,重点则是其如何通过一己努力在学术上取得巨大成就。而吉本与启蒙运动诸领袖的交往及其对当时法国大革命的强烈反感,今日读来也饶有兴味。

吉本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魔山

魔山

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长篇小说。情节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瑞士某高山结核疗养院里。主人公汉斯·卡斯特罗普是个商人之子,大学毕业后来到疗养院看望生病的表兄。他本来只打算在这里逗留3个星期,可是他发现自己也患有肺病,便在这里一住7年,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所疗养院被人称作“魔山”,实际上是本世纪初期资产阶级精神世界的缩影。在这里疗养的有德国人、意大利人、荷兰人、俄国人以及欧洲其他各国的人。他们没有工作,没有职业,没有家庭,没有孩子,不参与政治经济生活,只是靠着股息和年金,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宁静的疗养生活给一切衰败、病态的东西蒙上一层迷人的面纱,诱人远离现实,对人生进行各种空洞的议论。汉斯在这个病态的世界里昏睡了7年,最后被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炮声给震醒,企图把帝国主义战争当作摆脱这种精神状态的出路。但是这也只能把他推向毁灭的深渊,在小说结尾,汉斯穿着军大衣,消失在手榴弹的阵雨中。小说出版于20年代,是对那些逃避现实的人发出的警告,让他们小心,不要使自己与煽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反动势力联系在一起。

噶玛兰志略

噶玛兰志略

地方志。十四卷,卷首一卷。作者柯培元,字复子,号易堂,山东胶州人。1835年(清道光十五年)出任噶玛兰厅通判,任期仅两月。噶玛兰古称“蛤仔难”,位于台湾岛东北,嘉庆年间设官置厅,1875年(光绪元年)改为宜兰县。该书成于1837年(道光十七年),凡14卷,下分33篇。书成未刊。十四卷,卷首一卷。培元号易堂,山东历城人。道光举人,累官知县、通判。是编为其道光十五年(1835)任噶玛兰通判时修纂。共三十三志,见存抄本九万余字。全书除卷首天文志外,卷一为建置、疆域两志,卷二为山川志,卷三为城池、街市、关隘、津粱四志,卷四为海防、水利两志,卷五为户口、田赋、屯田三志,卷六为盐法、蠲政两志,卷七为祀典、祠庙、寺观、学校、书院五志,卷八为公署、职官两志,卷九为兵制、铺递两志,卷十为宦绩、人物、武功三志,卷十一为祥异、物产、风俗三志,卷十二为番市志,卷十三为艺文志,卷十四为杂识志。

医学真传

医学真传

一卷。清高世栻撰。高氏认为 “经论之道,遂失其传,舛谬纷纭”,故为其弟子“讲学论道”,使学者“知医之传有其真”。此书即高氏教授门人之言,由其弟子王嘉嗣等据其讲稿整理而成。全书约四万字,共三十四篇。论述阴阳气血、脏腑经络、五运六气、生理、病理、六淫外感、七情内伤、诊断、治疗以及用药,简括 《素》、《灵》要义,以探其原理。又论诸证,皆抉其受病之由,指其误治之弊,以求正法之准。其中 “用药”、“辨药”二 篇,本于 《本草崇原》之说,剖析论辨,指正前人之失。强调治病求本,灵活施治,反对拘泥成方。卷末高氏自述中称:早年习医不得要领,误人自误。后与张志聪参究《伤寒》、《金匮》、《神农本草经》、《素》、《灵》诸书,始窥门径,认为医理如剥蕉心,剥至无可剥; 方为至理。此书虽卷帙不多,却颇有实用价值。姚运圣曰:“意宗前哲,而言其所未言;说本先民,而发其所未发。辨之乎疑似,而无毫厘千里之差,晰之乎微茫,而有一举百当之妙。”有医林指月本,1939年上海千顷堂书局铅印本。

病机气宜保命集

病机气宜保命集

三卷。金张元素撰。又名《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医经类著作。张元素,字洁古,易州 (今属河北)人。八岁应童子试,二十七岁应进士试,因犯庙讳落第,乃去而学医,遂精通医术。为易水学派开山,因抒医学所得,便撰成此书。此书初罕传播,金末杨威得其本刊行,而题为河间刘完素所著。明初宁王权重刊,又伪撰刘完素序文词调于卷首。所以一说认为此书为刘完素撰。李时珍著《本草纲目》时得已纠误,定为出于元素之手。张氏医术造诣深邃,自成一家。据李濂《医史》中载,刘完素曾患伤寒八日,头痛脉紧,呕逆不食,十分沉重,元素诊视,为其开方,完素服其药遂愈,遂深服其医术。此书上卷介绍养生、诊法、伤寒、本草等,探讨风、暑、燥、湿、寒等病邪、病机、运气等共九篇。中、下卷论述内科杂病、妇科、儿科等多种常见病病原、证候与治疗方法,共二十三篇,七万余字。张氏于医理精蕴阐发极为深至,其书对于临床实践有重要意义。初刊于金大定二十六年 (1186)。有明宣德六年 (1431)怀德堂刻本、《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1959年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铅印本、《四库全书》本。

谠论集

谠论集

五卷。宋陈次升撰。陈次升(1044-1119),北宋兴化军仙游(今属福建)人,字当时。熙宁进士。为太学生时即斥王安石《字说》为秦学。曾做安邱县知县、监察御史,提点淮南、河东刑狱,劾蹇周辅经画盐法害民。后任殿中侍御史,论章祐、蔡卞植党为奸。迁左司谏,因事被贬为南安军酒税。徽宗时,官复侍御史,劾贬章祐、蔡卞、蔡京等人,并上仁民、节用等六事。崇宁年间,以党籍累贬,编管循州。陈次升的事迹见于《宋史·本传》。史称其为人刚直,对党祸尤为明白痛切,耸动耳目,为官十余年评议政治得失之故,发他人所不敢发。《谠论集》为陈次升兄长的儿子南安丞陈安国所编,取哲宗顾问之语为名。集中作者对时事人物的评议大多公正,持论有理有据,破除成见,毫无党同伐异之私,非曲加指责者可比。该集原录有奏疏二〇七篇,后久佚不传,只有《永乐大典》中尚有散篇,编次成八十六篇;后又从《历代名臣奏议》中增补三十篇,但仍然仅是原书的十分之五六。此书有《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

春秋列国诸臣传

春秋列国诸臣传

又名《春秋臣传》。传记著作。北宋王当撰。30卷。当字子思,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好学博览,精《易》与《春秋》。此书仿司马迁《史记》以人类事之例,为春秋诸臣作传。传记内容主要据《左传》所载,采用他书者则附在传末。每传之后各附以赞,议论纯正,文辞古朴,于经义多所发明。其编次时世,则多证引《国语》、《史记》等书以补《左传》阙略,该备无遗,于经传颇有补益。宋诸书目著录,皆作51卷,所传人数《郡斋读书志》作134,《中兴馆阁书目》作334,而今本为191。《四库全书》著录。有《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