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本

- 姓名:吉本
- 全名:爱德华·吉本
- 性别:男
- 国籍:英国
- 出生地:伦敦
- 出生日期:1737年4月27日
- 逝世日期:1794年1月16日
- 民族族群:
爱德华·吉本(Edward Gibbon,1737年4月27日─1794年1月16日),英国18世纪著名历史学家。1737年5月8日生于伦敦附近普特尼镇的一个士绅家庭。1752年入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次年被其父送往瑞士洛桑城留学,在加尔文派牧师指导下学习,并改信英国国教。1758年回到英国,在军队服役 5年。1763年,离英赴欧旅行。在巴黎逗留期间,结识D.狄德罗、J.Le R.达兰贝尔、C.-A.爱尔维修等法国启蒙思想家。1764年,历游意大利那不勒斯、威尼斯、罗马等城。在参观罗马卡皮托废墟时萌生编写罗马帝国衰亡史的念头。1770年,定居伦敦,全力撰写《罗马帝国衰亡史》。1774~1783年任下院议员,曾反对政府派兵去美国。1776年《罗马帝国衰亡史》第1卷出版。其中论述基督教成长的两章,遭到宗教界的强烈攻击。1781年出版该书的第2、3两卷。1788年5月8日该书最后 3卷同时出版。《罗马帝国衰亡史》共 6卷。前4卷叙述公元180~641年的历史,显示学力精湛;后 2卷是641~1453年拜占廷史摘要,这虽在西方是拓荒之作,但取材和论述范围都难与前4卷相比。吉本十分重视对原始史料的研究。他曾披阅希腊文和拉丁文的古典著作。《罗马帝国衰亡史》文笔优美,言语冷峭,词句含蓄摇曳,从婉约中见深刻。它讽刺并批判了基督教会,认为基督教破坏了罗马的英勇精神,是罗马帝国衰亡的主要原因。《罗马帝国衰亡史》是欧洲启蒙时期史学的代表作品,继承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体现怀疑主义和理性主义,对欧洲中古历史持否定态度。但是,他只记述政治、军事、文化和宗教上的史实,而忽略社会经济的发展,漠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1794年1月16日吉本在伦敦逝世。
猜你喜欢的书
兰言述略
四卷。清袁世俊撰,卷首为“艺兰总说”。内分花晶、花性、种类,培养、名贵、杂说,纪事等项,记述兰花的品名,技艺和事典。其中纪事项下,记载道光后植兰名家事迹,情况尤详,为其他记兰之书所不及。世俊字忆江,江苏苏州人。据文献记载和调查访问资料于光绪二年(1876)成书。有光绪二年刻本,光绪二十三年袁仲蔚重刻本。
温病辨症
《温病辨症》集中体现了清代医家马宗元对温病诊治方面诸多的精辟学术理论及丰富的临证经验,对其原文分上下卷进行整理,并将温病与伤寒、时邪与伏邪、温病之寒热虚实表现等分析鉴别,以及对温病常见症状的辨证论治、预知生死等马氏的独到见解。
壬归
《壬归》七卷,卷一提纲例约、卷二壬占易简例约、卷三谋望门、卷四婚姻门、卷五农事门、卷六出行门、卷七三才门。按于公先生所言,大六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传承最为古老的绝学,《壬归》则堪称大六壬学术体系的纲领。《壬归》言简意深,行文优美,笔法严谨,将上古易学的要点——理、气、类、象、数,以及三才转变之法,归结成一套严密精细的大六壬思想逻辑体系。学者有言,《壬归》的价值,类同于开启壬占大堂内室的钥匙,学人想要审视壬占真正的奥秘,《壬归》的方向,即明理、辨气、通象,肯定是最直截了当的路径。
宫闱搜秘
宫墙九仞,秘辛千年,有多少惊心动魄,又复几许遗恨,上穷碧落下黄泉,层层帷幕为读者揭开。本书收录了烛影斧声、华阳教主、明宫大喋血发秘、雍正压嫡的真相、清圣主如何解决他的皇位继承问题等。“斧声烛影”:宋太宗赵光义是否弑兄夺了皇位;“明宫大喋血发秘”:明成祖朱棣何以在晚年血洗后宫;“朱三太子”:困扰清朝皇帝多年的“明朝太子”孰真孰假;“雍正夺嫡”:雍正皇帝是否真改了传位诏书…… 正史往往对这些宫闱逸闻秘而不宣,因为常常关乎皇室的声誉;而民间说法、野史记载杂芜,难辨真伪。高阳抓住正史里的只言片语,又旁征博引,终于还原了历史上几个有名的宫闱秘事的来龙去脉。
林公案
近代白话章回小说。60回。佚名著。清未刊本。1984年3月广雅出版有限公司(台北)收人“晚清小说大系”丛书。1987年11月吉林文史出版社(长春)收入“晚清民国小说研究丛书”。故事主要讲述了林则徐出任闽清知县,接连破获大案,与兵部尚书穆彰阿等一班奸臣斗争,后又升为湖广总督,在虎门销烟,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故事。着重歌颂了林则徐为国为民勇于任事、不畏强暴的爱国主义精神。
瓮中人语
靖康稗史之一。一卷。宋人韦承编。成书年代及作者事迹无考。所谓“瓮中人”即是困于金兵所围的汴京城中之人。此书为编年体,记事起自宋政和元年(1111年)冬,赵良嗣献宋约金灭辽取燕之策;止于宋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初一,宋徽、钦二帝北迁。在此书所记内容中,靖康之前的史事极简,只略存缘由梗概;靖康以后则按日系事,记载详细。《瓮中人语》书中所载内容与《靖康要录》、《靖康纪闻》等同类著作相比较,此书则显然具有简明扼要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