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
作者:罗素
英国著名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著。本书的副标题为“及其与从古代到现代的政治、社会情况的联系。”作者在“美国版序言”中,开宗明义道出本书的目的和特色;“我的目的是要揭示,哲学乃是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并不是卓越的个人所做出的孤立的思考,而是曾经有各种体系盛行过的各种社会性格的产物与成因。”在本书中,作者正是从社会的整体联系和现实的意义出发,对历史上有一定影响的哲学家和学派进行了较为全面、客观的评述。作者认为哲学家既是果,又是因,他们既是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的产物,又是后来政治制度信仰的起因。本书上册第1卷主要论述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哲学,涉及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雅典文化、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犬儒学派、斯多葛主义等学派和人物。在这卷中,作者着墨比较多的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因为他们是“古代、中古和近代的一切哲学家中最有影响的人。”作者认为柏拉图哲学中最重要的东西有:乌托邦思想、理念论、灵魂不朽的论证、宇宙起源论和知识与知觉关系学说,由此作者对柏拉图的思想来源、生活环境和各种学说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对于亚里士多德,作者认为从他前人和后人的角度看,他的优点缺点都是巨大的。本书第2卷用2篇
章节列表
升序↑-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出版说明
- 美国版序言
- 英国版序言
- 绪论
- 卷一 古代哲学 第一篇 前苏格拉底哲学家 第一章 希腊文明的兴起
- 第二章 米利都学派
- 第三章 毕达哥拉斯
- 第四章 赫拉克利特
- 第五章 巴门尼德
- 第六章 恩培多克勒
- 第七章 雅典与文化的关系
- 第八章 阿那克萨哥拉
- 第九章 原子论者
- 第十章 普罗泰戈拉
- 第二篇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第十一章 苏格拉底
- 第十二章 斯巴达的影响
- 第十三章 柏拉图见解的来源
- 第十四章 柏拉图的乌托邦
- 第十五章 理念论
- 第十六章 柏拉图的不朽论
- 第十七章 柏拉图的宇宙生成论
- 第十八章 柏拉图哲学中的知识与知觉
- 第十九章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 第二十章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
- 第二十一章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 第二十二章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
- 第二十三章 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
- 第二十四章 希腊早期的数学与天文学
- 第三篇 亚里士多德以后的古代哲学 第二十五章 希腊化世界
- 第二十六章 犬儒学派与怀疑派
- 第二十七章 伊壁鸠鲁派
- 第二十八章 斯多葛主义
- 第二十九章 罗马帝国与文化的关系
- 第三十章 普罗提诺
- 卷二 天主教哲学 导言
- 第一篇 教父 第一章 犹太人的宗教发展
- 第二章 基督教最初的四个世纪
- 第三章 教会的三位博士
- 第四章 圣奥古斯丁的哲学与神学
- 第五章 公元五世纪和六世纪
- 第六章 圣边奈狄克特与大格雷高里
- 第二篇 经院哲学家 第七章 黑暗时期中的罗马教皇制
- 第八章 约翰·司各脱
- 第九章 公元十一世纪的教会改革
- 第十章 回教文化及其哲学
- 第十一章 公元十二世纪
- 第十二章 公元十三世纪
- 第十三章 圣托马斯·阿奎那
- 第十四章 弗兰西斯教团的经院哲学家
- 第十五章 教皇制的衰落
- 卷三 近代哲学 第一篇 从文艺复兴到休谟 第一章 总说
- 第二章 意大利文艺复兴
- 第三章 马基雅弗利
- 第四章 埃拉斯摩和莫尔
- 第五章 宗教改革运动和反宗教改革运动
- 第六章 科学的兴盛
- 第七章 弗兰西斯·培根
- 第八章 霍布士的利维坦
- 第九章 笛卡尔
- 第十章 斯宾诺莎
- 第十一章 莱布尼兹
- 第十二章 哲学上的自由主义
- 第十三章 洛克的认识论
- 第十四章 洛克的政治哲学
- 第十五章 洛克的影响
- 第十六章 贝克莱
- 第十七章 休谟
- 第二篇 从卢梭到现代 第十八章 浪漫主义运动
- 第十九章 卢梭
- 第二十章 康德
- 第二十一章 十九世纪思潮
- 第二十二章 黑格尔
- 第二十三章 拜伦
- 第二十四章 叔本华
- 第二十五章 尼采
- 第二十六章 功利主义者
- 第二十七章 卡尔·马克思
- 第二十八章 柏格森
- 第二十九章 威廉·詹姆士
- 第三十章 约翰·杜威
- 第三十一章 逻辑分析哲学
猜你喜欢的书
疯癫与文明
米歇尔·福柯的博士论文。最先由巴黎出版,书名为《疯癫与非理智-古典时期的疯癫史》(Folieetderaison:histoiredelafolieal’ageclassique)。1965年,该书根据缩写本出版了英译本,在英译本中福柯根据全本中的一章“欲望的超越”缩写的“激情与澹妄”补充了一些内容,因而书名也改为《疯癫与文明-理性时代的疯癫史》(Mad-nessandCivilization:AHistoryofInsani-tyintheAgeofReason)。全书共分为11个部分。包括前言、“愚人船”、大禁闭、疯人、激情与澹妄、疯癫诸相、医生与病人、大恐惧、新的划分、精神病院的诞生和结论。书中福柯全面考察了从文艺复兴到今天,造型艺术、文学和哲学中所体现的疯癫对于现代人的意义。力图说明,疯癫是“社会空间”中的一个知觉对象,它是在历史过程中由许多方面建构成的,是由多种社会实践捕捉到的。它不能简单成为思辨理解的分析对象。
天才
长篇小说。德莱塞著。作于1915年。主人公威特拉青年时代追求现实主义艺术,在画布上描绘了城市贫民区的景象、饥饿的人们和衣衫褴褛的儿童形象,但这些很快就不“时髦”了。他为了狭隘的个人利益,把自己的优秀作品低价出售,放荡形骸而养成好色恶癖,家庭也遭到不幸,在创作上和精神上都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作品通过“天才”艺术家威特拉逐步成为资本家所豢养的匠人的事实,揭露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对天才的扼杀。小说出版后遭到围攻,被法院宣布为“诲淫之书”而禁止发行,直到1923年才得以再版。这是作家自己最满意的一部长篇小说。
大唐西域记
简称《西域记》,或称《西域志》、《西域传》、《西域行传》、《玄奘行传》、《玄奘别传》。唐释玄奘(602—664)述,释辩机编。十二卷。玄奘俗名陈祎,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俗称唐僧,通称三藏法师,佛教法相宗创始人。辩机为道岳法师弟子,曾参予玄奘译经,后被腰斩。书成于唐贞观二十年(646)。以玄奘赴五天竺(今印度、巴基斯坦一带)求法亲历和闻见的一百三十八个城邦、地区、国家为目,记其历史、地理、交通、物产、民俗、文化、宗教、政治、经济等情况,于摩揭陀国,叙述特详。 凡十二万余字。范围西抵今伊朗,南达印度半岛和斯里兰卡,北至中亚南部和阿富汗北部,东至孟加拉一带。为研究佛教、中国新疆和中亚、南亚社会历史(特别是印度)与中西交通的珍贵文献。亦有助于深入研究唐三藏和《西游记》以及唐代西北民族历史。有《四部丛刊》影宋梵英本、文学古籍刊行社影明《径山藏》本等。一九七七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刊有章巽校点本。一九八一年中华书局刊有向达辑敦煌、福州藏、金藏三残本影印合刊本,有日、英、法等文译本。
名香谱
香料专著。南宋叶廷珪著。1卷。记蝉蚕香等52种。每种先标名,而后叙其异名、产地、形状、性能、传入及合成时期。如“百濯香,孙亮为四姬合四炁香。衣香百濯不落,因名。”又如“月支香,月支国进,如卵。烧之辟疫百里,九月不散。”有《说郛》、《香艳丛书》、《国学珍本文库》本。
太上长文大洞灵宝幽玄上品妙经
太上长文大洞灵宝幽玄上品妙经,简称《长文大洞经》。撰人不详。从内容看,似出于晚唐五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书为内丹经典,经文分十九章。内称:人之形神精血皆为天地气化所生。「神者为阴阳气之用也,形者为神气之宅也,阴阳魂魄为精血之神」。故唯有存神养气,固血炼精,方可长生。炼气养神之法称作真一之法。经文曰:「但于身中炼丹田之气壮,生自然之神全,于十二时中守天真之气入丹田宫中,心无乱想,外无别意,不出不入,无来无往,神定自安,此是真一之法」。又论还丹之道,宣称:「但将本元真气自下返于上,谓之阴返阳也;却将真元一气自上还于下,谓之阳返阴也。六阴六阳会合黄庭,还归丹田,神气皆足,故为还丹也。」其说较为简明。
庆芝堂诗集
《庆芝堂诗集》18卷,收录诗文1312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