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大帝的黑奴

作者:普希金
彼得大帝的黑奴

《彼得大帝的黑奴》是一部中篇小说。。普希金1827年7月动手写作,1829年,这部小说的两个片断曾在文集《北方之花》上发表。可惜普希金早逝。这部小说没有写完,连书名也没有确定,《彼得大帝的黑奴》这个书名是他死后别人加上去的。这是一部历史小说,普希金想在其中再现雄才大略的彼得大帝用“铁的意志”改造俄罗斯的整个历史时代。小说里有个中心人物,这就是黑人伊卜拉金姆——其实就是普希金的曾外祖父汉尼巴。阿卜拉姆·汉尼巴(1697年——1781年)是阿比西尼亚(现名埃塞俄比亚)一个酋长的儿子,被土耳其人所俘获,被解押到君士坦丁堡。一个俄国使节买下了他,送给彼得大帝作为一件礼物。彼得很喜爱他,收他做养子,派他去法国留学,后来又封他为贵族。他是个军事工程师,功勋卓著,晋升为元帅,活到八十四岁的高龄才去世。

猜你喜欢的书

洞玄灵宝玉箓简文三元威仪自然真经

洞玄灵宝玉箓简文三元威仪自然真经

《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引,《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1《斋坛安镇经目》著录《洞玄灵宝三元威仪自然真经》,本经当出自六朝。述诣师及为师威仪。

王阳明

王阳明

《少年丛书》之一,《少年丛书》最早于1908年冬天由张元济主持的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出版,又名《中外伟人的传略》。《少年丛书》共28册,分别讲述了28位中外名人的人生故事。《王阳明》孙毓修著。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我国古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书法家和军事家。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弘治十二年进士。一生仕途坎坷, 但治学不倦,成就卓著。先后提出了“知行合一” 、“致良知” ,创立“心学”体系,开创了“姚江学派” 。身为文臣,资兼武略,治军严明,娴于韬略,具有非凡的军事才能,先后平定了江西、两广等地的叛乱。 王阳明对文学、书法艺术造诣精深,颇具成就。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谥文成。

悔逸斋笔乘

悔逸斋笔乘

清末民初李岳瑞撰。书中多记晚清名宦、文人轶闻杂事,其中对清代围棋名家及棋坛流变的记载,尤为他书所罕见。今据《满清野史五编》本标点整理。

四书讲义困勉录

四书讲义困勉录

清陆陇其为补充朱熹《四书集注》而辑录的明以后各家《四书》解说。共37卷:《大学》1卷,《中庸》2卷,《论语》20卷,《孟子》14卷。陇其“一生心力毕萃于孔、曾、思、孟之书” ,“其于《四书》义蕴如食充饥,如衣御寒,穷年矻矻,无异经生举业时” (彭定求序) 。他十分推崇朱熹学说,而与王阳明学说势同水火。此书辑录明万历以后各家《四书》解说,实际成为朱熹《四书集注》的补注。创始于顺治戊戍(1658),未成而陆陇其去世。后由族人陆公穋缮写编次,由门人席永恂等刊析。陆陇其笃信朱熹之学,书中荟粹群言,一一别择,一切支离影响之谈,刊除略尽。

管子

管子

战国时齐国稷(ji)下学者著作的总集。其中亦有汉代附益的部分,托名春秋时齐国管仲所著。大体成书于战国末期至汉初。共24卷,西汉刘向校定为86篇,今存76篇。该书内容庞杂,包含有儒、道、法、名、兵、农、纵横、阴阳各家思想及天文、舆地、历数、经济和农业等方面的知识。但以管仲为代表的齐法家思想为主。书中提出了“水”和“气”是万物本原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认为天就是自然界,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提出“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的观点;认为掌握了自然界的规律,做事就会成功。同时强调法治的作用,把法看作最高准则;认为治民之本,在于治令,“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法令明而赏罚之所立者当”。对井田制也进行了批判,提出实行实物地租和按地质量的好坏分等征税的主张;强调治国的任务是发展生产,提倡发展盐、铁、矿产、森林、商业、水利、土壤等经济事业。该书中的《轻重》等篇是中国古代典籍中阐述经济问题篇幅较多的著作,对生产、分配、交易、消费和财政等问题均有所论述,价值尤大。有关《管子》的研究著作主要有:唐贺知章《管子注》、辽刘绩《管子补注》、俞樾《管子平议》、近人章炳麟《管子余义》等。

妙吉祥平等瑜伽秘密观身成佛仪轨

妙吉祥平等瑜伽秘密观身成佛仪轨

一卷,赵宋慈贤译。依经具说课诵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