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
作者:托尔斯泰
长篇小说。写于1889—1899年。生在牛棚,三岁时母亲死后即成了地主“半养女、半家奴”的玛丝洛娃,刚长大成人就遭贵族少爷聂赫留朵夫的践踏遗弃,沦为娼妓,最后蒙冤进狱并被判刑流放到西伯利亚服苦役。自私堕落的聂赫留朵夫后来在法庭上同玛丝洛娃相遇,深受触动,开始了“灵魂大扫除”,为营救玛丝洛娃出火坑而奔走,在一切努力失败后,又决定和玛丝洛娃一起去流放。玛丝洛娃受“忏悔”后的聂赫留朵夫的精神的感召,终又“更深深地爱上他”。小说以单线条的明快结构,通过男女主人公的复杂经历,描绘了农奴制度改革后俄国社会生活的广阔图景,撕下了贵族资产阶级的“一切假面具”。作者通过极为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强烈控诉从外省到首都,从地方到中央,整个俄罗斯帝国,包括它的国家机器、官方教会、社会制度、经济基础和伦理道德,已经成了囚禁和残害人民的监狱。但也正是在这部小说中,托尔斯泰思想和艺术上的矛盾和局限性,也得到最充分的表现。他谴责地主资产阶级的暴力,同时也否定革命的暴力,并且歪曲革命者的形象;他反对官方教会,却又鼓吹“清洗过的新宗教”,用一种“精制的新毒药来麻醉被压迫群众”;他不赞成地主阶级的土地私有制,但没有“去反对地主土地占有制和它的政权工具,即君主政
章节列表
升序↑- 第一部 一
- 第一部 二
- 第一部 三
- 第一部 四
- 第一部 五
- 第一部 六
- 第一部 七
- 第一部 八
- 第一部 九
- 第一部 十
- 第一部 十一
- 第一部 十二
- 第一部 十三
- 第一部 十四
- 第一部 十五
- 第一部 十六
- 第一部 十七
- 第一部 十八
- 第一部 十九
- 第一部 二十
- 第一部 二十一
- 第一部 二十二
- 第一部 二十三
- 第一部 二十四
- 第一部 二十五
- 第一部 二十六
- 第一部 二十七
- 第一部 二十八
- 第一部 二十九
- 第一部 三十
- 第一部 三十一
- 第一部 三十二
- 第一部 三十三
- 第一部 三十四
- 第一部 三十五
- 第一部 三十六
- 第一部 三十七
- 第一部 三十八
- 第一部 三十九
- 第一部 四十
- 第一部 四十一
- 第一部 四十二
- 第一部 四十三
- 第一部 四十四
- 第一部 四十五
- 第一部 四十六
- 第一部 四十七
- 第一部 四十八
- 第一部 四十九
- 第一部 五十
- 第一部 五十一
- 第一部 五十二
- 第一部 五十三
- 第一部 五十四
- 第一部 五十五
- 第一部 五十六
- 第一部 五十七
- 第一部 五十八
- 第一部 五十九
- 第二部 一
- 第二部 二
- 第二部 三
- 第二部 四
- 第二部 五
- 第二部 六
- 第二部 七
- 第二部 八
- 第二部 九
- 第二部 十
- 第二部 十一
- 第二部 十二
- 第二部 十三
- 第二部 十四
- 第二部 十五
- 第二部 十六
- 第二部 十七
- 第二部 十八
- 第二部 十九
- 第二部 二十
- 第二部 二十一
- 第二部 二十二
- 第二部 二十三
- 第二部 二十四
- 第二部 二十五
- 第二部 二十六
- 第二部 二十七
- 第二部 二十八
- 第二部 二十九
- 第二部 三十
- 第二部 三十一
- 第二部 三十二
- 第二部 三十三
- 第二部 三十四
- 第二部 三十五
- 第二部 三十六
- 第二部 三十七
- 第二部 三十八
- 第二部 三十九
- 第二部 四十
- 第二部 四十一
- 第二部 四十二
- 第三部 一
- 第三部 二
- 第三部 三
- 第三部 四
- 第三部 五
- 第三部 六
- 第三部 七
- 第三部 八
- 第三部 九
- 第三部 十
- 第三部 十一
- 第三部 十二
- 第三部 十三
- 第三部 十四
- 第三部 十五
- 第三部 十六
- 第三部 十七
- 第三部 十八
- 第三部 十九
- 第三部 二十
- 第三部 二十一
- 第三部 二十二
- 第三部 二十三
- 第三部 二十四
- 第三部 二十五
- 第三部 二十六
- 第三部 二十七
- 第三部 二十八
猜你喜欢的书
柯山集
又名《宛丘先生文集》。诗文别集。宋张耒(号柯山)著。是集宋刊本原有多种,卷数不一。汪藻《柯山张文潜集书后》曰:“文潜诗千一百六十有四,序、记、论、志文、赞等又百八十有四,第为三十卷。”绍兴十三年(1143),张表臣作《张右史文集序》称:“定取七十卷,号《张右史集》。”后周紫芝《书谯郡先生文集后》云:“归于所谓一百卷者,以为先生之大全焉。”《郡斋读书志》著录“张文潜《柯山集》一百卷”,《文献通考》同。《直斋书录解题》著录蜀刊本《苏门六君子集》,其中收《宛丘集》七十五卷。宋刻各本,皆久已失传。今传明清抄本及刊本,卷数与宋人著录皆不合。《四库全书》收《柯山集》五十卷,卷一至卷二赋,卷三至卷三○为诗,卷三一至卷五○为文。《武英殿聚珍版书》(广雅书局本)较四库本多《拾遗》十二卷。民国十八年(1929),田毓璠以聚珍本付梓,刊成《柯山集》五十卷,《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附邵祖寿所编《张文潜先生年谱》。《丛书集成初编》又据聚珍本排印。另《四部丛刊》收《张右史文集》六十卷,据上海涵芬楼藏旧抄本影印。另有中华书局1990年出版的点校本。
续释常谈
一卷。宋龚颐正撰。龚颐正字养正,本名敦颐,因避讳改。处州遂昌(今浙江遂昌县)人。光宗时为国史院检讨官。另著《芥隐笔记》一卷。是书为《释常谈》之续篇,辑录范围颇广泛,遍及经史子集、诗词及笔记小说等。文字较简洁,只引原文,不释义,亦不辨析出典。
义盗记
短篇小说。吴趼人著。载《月月小说》第三号,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十一月出版。此篇颇类似乎一则文言笔记,记山东一个被捕的盗贼,直供求死,拒绝反正充当引线出卖“兄弟”,说是“卖兄弟,不仁;贪功以偷生,不义;伪为投诚而无可破获,不信;某宁死不为也”。在死之前夕,他只要求叩别老母,又从老母处取回无主赃金千两,交官府“速以此倡设警察;警察严,则盗自匿迹,无烦缉捕矣”。然后从容就刑。在吴趼人眼中,这自是一种“义举”,主人公也便成了“义盗”。篇末有一段“趼人氏曰……”,感于“叔季之世,道德沦亡;富贵热中,朋友道丧”,而独独这一个盗贼却是“义侠而明”,岂不令他发出“天壤间其犹有人乎?道德其犹未尽亡乎”的感慨!“君子读此,当亦为世道人心一恸”。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八篇《清末之谴责小说》评吴趼人“其大要,则在‘主张恢复旧道德’(见《新庵译屑》评语)云”,此篇即是明证。
人生大策略
胡适一生著述甚多,在哲学、文学、历史学等方面都有专门著述。在胡适大量的著术中,编者取人生问题这一角度,选编了一本这样的书,旨在使读者通过这些文章对胡适的人生观有一大致了解,也可从中引出些微镜鉴。本书从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再至暮年为主线索,插 入人生各个阶段的重大问题,共分为“树头铜钲”等六节,每节标题为编者所加,这样分类罗列的编排,其区区用心唯在便于阅读。
般若心经疏
唐靖迈撰。一卷。是唐玄奘译《般若心经》的注释书。分四门:(1)明始无“如是”,终缺“奉行”所由;(2)明说般若意;(3)明教之宗旨;(4)分文解释。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贝多树下思惟十二因缘经
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与《佛说缘起圣道经》同。谓逆顺观十二因缘。如行旧道。而达旧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