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

作者:德莱塞
天才

长篇小说。德莱塞著。作于1915年。主人公威特拉青年时代追求现实主义艺术,在画布上描绘了城市贫民区的景象、饥饿的人们和衣衫褴褛的儿童形象,但这些很快就不“时髦”了。他为了狭隘的个人利益,把自己的优秀作品低价出售,放荡形骸而养成好色恶癖,家庭也遭到不幸,在创作上和精神上都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作品通过“天才”艺术家威特拉逐步成为资本家所豢养的匠人的事实,揭露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对天才的扼杀。小说出版后遭到围攻,被法院宣布为“诲淫之书”而禁止发行,直到1923年才得以再版。这是作家自己最满意的一部长篇小说。

章节列表

升序↑

德莱塞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宫本武藏

宫本武藏

宫本武藏幼名弁之助,从小便跟著父亲平田无二斋习武,之后未曾再师事他人,完全凭靠著自己的开发与学习修得高超的武术,生平比试六十多次未尝稍败。他的表达力很好,也是深思熟虑之人;有艺术天份,擅于雕刻、绘画,也制作刀箭弓等换取生活所需,并完成《五轮书》、《武术三十五篇》等著作。 可是将剑道发挥于极致,处于“武术家”的顶点的他,却求不得一席身为“兵法家”的官位--武藏晚年亟于在幕府求得官禄,却成了他一生的业障。 深受本地读者喜爱的日本历史小说家司马辽太郎,以一贯的精工细笔,尝试拨开围绕著这位卓越武士身边的迷雾,以独特“司马史观”来描写史上独一无二、最富传奇性的日本武士宫本武藏。不做妄言、虚闻的写作态度,让本书更显清新。作者描绘出的主人翁跳脱浪迹天涯剑客的刻板印象,而是实实在在奋斗向上的武士之一生。

格林童话

格林童话

德国的雅科布·格林(1785—1863)、威廉·格林(1786—1859),兄弟俩均是德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民俗学家。生在哈瑙城,父亲是一名律师。兄弟俩经历相似,兴趣相近。1840年,二人受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之邀,前往柏林,任皇家科学院院士,并在大学执教。他们从1806年起,就动手搜集民间流传的童话故事,又将长年累月搜集到的材料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然后汇编成册,题为《儿童与家庭童话集》,直到晚年,他们还在补充、修订着童话集。1857年最后一版全集收有216篇故事。其影响远远超出德国国界,现已成为世界上的一部经典著作的《格林童话》,正是因为格林兄弟的辛勤努力,这类流传在民间口头的童话故事,用文字写出来才得以永远保存。这部在欧洲地区搜集、编写得最早、最有系统,篇幅也最多的童话集,反映了人民丰富的想象力、美好的内心世界和崇高的道德境界,抓住了勤劳和善良、奋斗与理想的永恒性的主题。为人正直、治学严谨的格林兄弟整理、出版的这些童话故事乡土气息浓厚,结构精炼,情节幽默有趣,语言浅近易懂,有些甚至富有诗意。许多优秀童话故事历代相传,不分国界,家喻户晓,如《白雪公主》、《灰姑娘》、《小红帽》、《勇敢的小裁缝》、《七只乌鸦》、《穷人和富人》、《跳舞跳破了的鞋子》等。

乾隆皋兰县志

乾隆皋兰县志

清乾隆年修《皋兰县志》二十卷,共4册,吴鼎新修,黄建中纂。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刻本。该志所述皋兰县,即今日之兰州,位于黄河上中游的西北黄土高原。此志共分20卷:卷一,图,其中主要收录有关星野、疆域、城池、府文庙、县文庙、庆祝宫、城隍庙、贡院、书院、督署、经费局、藩属、皋属、道属、府属、县属、河桥、五泉、莲池等重要地方的详图;卷二,表,下设沿革、职官、贡举三个目录;卷三,星野,其中附有祥异,记载了皋兰县祥瑞和灾难之事;卷四,建置,下设城池、关隘、里堡、附桥津;卷五,疆域,下设山川、水利,附形胜;卷六,官置;卷七,学校,下设典籍、书院、书院存储书籍、社学俱附;卷八,风俗,其中对土特产有详细的记载;卷九,赋税,下设仓库、社仓、赈恤、邮政、茶课等多个目录,并附有窑厂的具体记录;卷十,祠祀;卷十一,武卫,下设营制、量饷、营场、塘汛等目录;卷十二,古迹,记载了皋兰县内古代遗迹,并附有坊士、墓寺观;卷十三,人物,下设名宦目录;卷十四,人物,下设乡贤目录;卷十五,人物,下设列女目录;卷十六,艺文,下设天章目录;卷十七,艺文,下设奏疏目录;卷十八,艺文,下设碑记目录,并附有辩说;卷十九,艺文,下设诗赋目录;卷二十,杂录,其中收录了肃藩表传、流寓、仙释、分据和轶事等。

法书要录

法书要录

书学论著汇编。唐张彦远编。十卷。辑录东汉至唐代元和年间各代的书法理论著作及著名法书著录等。收录较广,采辑较精,保存不少书法史料,对研究书法有重要参考价值。收载东汉至唐元和 (806—820)时各家书法理论文字及著名法书著录等共38篇,存目4篇。采集较精,前代遗文佚篇,往往赖此以传。存世版本主要有:《王氏书苑》本、《津逮秘书》本、《学津讨源》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

三无性论

三无性论

梵名Try -asvabha^va-prakaran!a 。凡二卷。陈·真谛译。今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本书旨在解说三无性之义,以明法空之理。内容先述造论之旨趣,次说分别性品类功用之差别、依他起性成立之理及其体相、七种真如、四种道、二种转依等。本书之作者,或谓世亲,或谓无著,迄无定论。

唯识二十论述记

唯识二十论述记

凡二卷。唐代窥基(632~682)述。又作二十论述记、二十唯识述记、二十唯识论述记、二十唯识论疏。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三册。本书为世亲所著唯识二十论(玄奘译)之注释书。内容首叙唯识二十论之著作缘起,其次分三门阐释安立大乘三界唯识之义,并解释非一切种拨有性等问题。又唯识二十论及成唯识论乃法相宗之根本要典,故本书与成唯识论述记乃成为有关唯识学之基本入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