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主的早晨

作者:托尔斯泰
一个地主的早晨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早期创作的中篇小说。描写地主聂赫留朵夫在巡视自己的庄园后,对农民普遍的贫穷深表同情,企图改变他们的处境。他从“博爱”出发,为农民盖房子,采取减租减役的措施;让农民受教育,发扬道德,纠正他们的恶习。但是,农民们对此并不理解,尤赫万卡、达维德卡等农民就是不相信老爷的诚恳,他们“既不愿为自己,也不愿为老爷”好好干活,猜疑在老爷的慈善措施背后掩盖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拒绝接受聂赫留朵夫的种种恩惠。聂赫留朵夫得不到农民的信任,改革失败。小说真实地描绘了农奴制度下农民生活的悲惨处境,反映了农民对地主由来已久的怀疑和不信任情绪,客观上揭示了一条真理:仅靠地主的“慈善”和“博爱”原则调和不了地主和农民之间的矛盾。小说是根据作者自己在庄园里实行“农事改革”的亲身体验写成的,它体现了作者的思想矛盾:一方面同情农民的苦难,另一方面又为自己在精神上找不到出路而苦恼,这种矛盾形象地反映在作品主人公聂赫留朵夫身上,所以,作品具有自传性质。作品创造了一系列农民形象,从中可以看到俄国农民性格的两个主要特征:对贵族地主的极端怀疑和对自己力量的确信。人物又各具个性,伊万·楚里斯聪明、和气并富有幽默感,他尽管穷到极点,却显示出一种“平静的自信和对周围一切略带

猜你喜欢的书

苹果树

苹果树

《苹果树》是英国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创作的中篇小说。作者以荡气回肠的抒情笔触与细腻真切的心理刻画,抒写出一个令人动情的爱情悲剧:大学生艾舍斯特在旅行中遇到天真纯朴的农村姑娘梅根,与她在苹果树下定情,答应和她一起去伦敦结婚。后来他到托尔基取钱、为梅根选购衣服时,遇到了门当户对的女孩斯苔拉,艾舍斯特逐渐对自己和梅根的感情怀疑甚至后悔。在经历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他终于抛弃了梅根,和斯苔拉结了婚。令艾舍斯特没有想到的是,梅根却因此而殉情。

谢光禄集

谢光禄集

诗文集。南朝宋人谢庄(421—466)撰。一卷。庄字希逸,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文学家。文帝(刘义隆)时历太子中庶子,孝武帝(刘骏)时累吏部尚书,领国子博士,明帝(刘彧)初,转中书令,加金紫光禄大夫。能文,善诗赋。原集已佚。今本系明人张溥辑成。收所著诗文四百余首。主张收复北方,反对与北魏议和,要求不限门阀,广泛任用人材。《怀园引》抒怀念中原欲归不得的悲愁,寓元嘉北伐失败之哀痛。又《游豫章西观洪崖井》诗,亦清雅飘逸。《文选》所录《月赋》亦有名。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

尊白堂集

尊白堂集

宋代诗文别集。6卷。虞俦著。据陈贵谊原序,本有22卷,年久有散佚。《四库全书》据《永乐大典》所收编为诗4卷、文2卷。集名“尊白”,即表示对白居易的仰慕。在《读白乐天诗集》中有“大节更思公出处,寥寥千载是吾师”的句子。《四库全书总目》谓其“所作韵语,类皆明白显畅,不事藻饰。其真朴之处,颇近居易,而粗率流易之处,亦颇近居易”。如《劝农》一诗所表现的忧国忧民之心,与白居易的精神极为相通:“平生忧国愿年丰,荒政那知技已穷。千里农桑千里雨,一番桃李一番风。宦游老去春强半,劝相归来日过中。自愧活人无好手,只将水旱祷天公。”散文大多是制诰、札子,其中有些对时政的议论,十分激切。如《上时政阙失札子》内有“臣闻明主不恶切谏以博观,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言路之开,社稷之福也”等语,表现了对国事的关切。

中说译注

中说译注

亦称《文中子》,十卷。隋王通 (584—618)撰。王通字仲淹,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任蜀郡司户书佐,曾上隋文帝《太平策》十二篇,为朝所疑忌,弃官归家,以讲学著书为业。仿《论语》作《中说》,由其子福郊、福时记述。门人私谥“文中子”,因以名书。《唐书·艺文志》录(文中子)《中说》五卷,《文献通考》及《玉海》则作十卷,与今本合。共十篇。末附《序文》一篇及杜淹所撰《文中子世家》一篇。通子福时录唐太宗与房魏《论礼乐事》一篇。卷末有阮逸《序》。又有福时贞观二十三年《序》。全书崇尚儒家思想,以为“千变万化,吾常守中”,又以仁义为教化之本。提倡“时异事变”,“通变之谓道”、“通其变天下无弊法”。从认识论上,主张“居近识远,处今知古”。反对 “执古御今”,强调 “知之者不如行之者”,但也有“行之者不知安之者”保守的一面。又主张“名实相生,利用相成,是非明,去就相安”,说明事物的相互依存关系。曾提出儒、释、道“三教于是乎可一矣”的主张。宋阮逸作注。有 《四部备要》本

礼舍利塔仪式

礼舍利塔仪式

礼舍利塔仪式,一卷,清弘赞编,附供斋赞。

广大莲华庄严曼拏罗灭一切罪陀罗尼经

广大莲华庄严曼拏罗灭一切罪陀罗尼经

一卷,宋施护译。佛在鹿野苑中,梵寿国王,偶至一寺。寺僧以佛顶华鬘迎之。王受戴头上。忽然头痛,医不能疗。使其妹勤见佛。佛三请观自在菩萨使说救济之咒并画像念诵之仪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