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灭

作者:亚里士多德
论生灭

共有2卷,第1卷分为10章,第2卷分为11章。《论生灭》第1卷第1~4章区分了实体的生成和毁灭与一般的性质变化。亚里士多德指出生成与毁灭是一种独立的变化类型,不能被还原为主体的性质变化或元素的结合与分离。可感实体是能够被生成和毁灭的,它们的生成与毁灭区别于一般的性质变化,因为任何性质变化都预设了一个持存的主体和在主体之中交替的性质,但是一个实体的生灭是从这个事物到那个事物的整体变化,它的质料和形式都发生了改变,即在生成和毁灭的过程中,主体是不持存的。

猜你喜欢的书

逻辑哲学论

逻辑哲学论

著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生前出版的唯一的一本著作,也是他早期哲学的代表作。1921年出版。这本书可以说是一部“奇书”,因为它既无章节,又无论述,整部书都是排列有序的格言式的短句。全书宗旨可以用作者在书中写下的一句名言来表示,那就是:“凡不可说的,应当沉默。”维特根斯坦一反过去哲学家们那种苦苦思索本体问题的做法,而把整个哲学问题归结到语言问题上。他认为一切所谓哲学问题之所以存在,乃是因为我们日常语言的背离逻辑,因而他要致力于建立一种完善的语言,研究出能够完善地表达我们的思想的符号体系之逻辑基础,一句话,就是划分清楚什么是可说的,什么是不可说的。在这本书中,作者有两次提到美学问题,一次是说“美”、“善”跟大多数哲学命题一样,毫无意义;另一次是说,美学和伦理学一样是先验的,不能表述的。根据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观点,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分析美学的代表人物将美一词看作不能说的命题,应该对它保持沉默;关于美的问题仅仅限于日常语言中的一种具体运用的形容词或感叹词而已,美、善一类命题属于语言批判之外的东西,所以是无须探讨的。维特根斯坦的这一套理论对于美学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观念,即摆脱对美的本质、规定性的研究,把这些当作“不可说的”,而将研究美学变为研究某种态度与日常语言运用的关系问题。追随维特根斯坦的方法和观念的人如莫里斯·韦兹(Morris Weitz)、肯尼克(W.E.Kennick)、保罗·齐夫(Paul Ziff)等等,形成了西方当代美学中分析美学一派。

梅村集[四库本]

梅村集[四库本]

明末清初诗文别集。吴伟业撰。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明末清初文学家。此集共40卷,计有诗18卷(五古3卷、七古4卷、五律3卷、七律5卷、五排1卷、绝句2卷),词2卷,文20卷(序7卷、记2卷、神道碑铭2卷、墓志铭1卷、墓表塔铭1卷、传1卷、书铭赞1卷、杂著杂文1卷)。为其弟子顾湄、周瓒所编,始刻于康熙七年(1668),康熙八年刻竣。此即《四库全书》据以著录之本。卷首有卢綋与陈瑚序,并附钱谦益《与梅村先生书》和钱氏于顺治十七年(1660)为10卷本之《梅村先生诗集》所撰序文。此集的诗歌部分分体排列,但各体诗内大致按年编次,可以考订写作日期。几种吴诗注本,如靳荣藩的《吴诗集览》,吴翌凤的《吴梅村诗集笺注》,任光奇的《吴诗校正》,诗目编次悉本此集。程穆衡的《吴梅村编年诗笺注》虽改分体为编年,诗目同样以此集为本。

滋溪文稿

滋溪文稿

元代诗文别集。30卷。苏天爵撰。苏天爵字伯修,真定(今属河北)人。累官肃政廉访使、集贤侍讲学士、江浙行省参知政事等。其藏书之所名滋溪书堂,故名集。原稿三十七卷。诗七卷,文三十卷。诗稿七卷已佚。文稿三十卷为天爵任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时,属掾高明、葛元哲所编。《四库全书》曾据两淮马裕家藏本编入别集类。卷首有至正十一年(1351)赵汸序,祝蕃《湖广省参政苏公像赞》,商企翁《国子祭酒苏公画像赞》。目录之后有至顺元年(1330)马祖常跋,至正元年(1341)陈旅跋。卷1为词、赞、铭、诗(仅2首),卷2—4为记,卷5—6为序,卷7—21为碑志,卷22为行状,卷23为行状、传,卷24为制诰、祝文表笺、祭文、策问、书,卷25为杂著,卷26—27为章疏,卷28—30为题跋。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

金匮类著作。清吴谦等纂注。八卷。谦另有《医宗金鉴》 已著录。因《金匮要略》传世较久,多有残阙、误漏,作者欲加厘正,去其错讹,删繁补遗,遂博采诸家精华编辑成书。该书为乾隆七年(1742) 官修医学丛书《医宗金鉴》卷十八至卷二十五。卷一为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至痉湿暍病脉证止,卷二从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至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止,卷三从奔豚气病至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止,卷四从痰饮咳嗽病至水气病止,卷五从黄疸病至趺厥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病止,卷六从妇人妊娠病至杂疗方止,卷七禽兽鱼虫禁忌并治,果实菜谷禁忌并治,卷八为正误存疑篇。每篇先录仲景原文,后列按、注、集注。论述精辟,简明扼要,切于实用,为初学中医者必读书。于《金匮要略》之研究亦有重要参考价值。现存乾隆七年武英殿刊本,一九六三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武英殿刊本排印本。

阿丽思中国游记

阿丽思中国游记

长篇小说。沈从文著。1928年上海新月书店出版。分上下两卷。这是一部长篇童话小说。阿丽思写信给兔子约翰·傩喜先生,相约一起去游览中国。事前约翰·傩喜先生弄到一本《中国旅行指南》,知道了中国的一些情况,如住旅馆、去公寓见人、问路、买东西、坐船都得付小费; 中国的阔老喜欢玩麻将; 中国的乞丐多,乡下人过年进城讨钱; 中国军队都怕外国人……而阿丽思则对此还一无所知。到中国的第一天,阿丽思便知道外国人坐车碾死了中国人,五十块钱便打赢了那场官司。又知道了中国的算命先生本事高强,无所不知。第二天,他们遇到一个乞丐,讨饭的希望他们把他杀死,不必再为怎样活下去而发愁。后来,阿丽思参加了一个八哥博士欢迎会,会上八哥写下“恋爱的讨论”一题准备演讲,但下面意见不一,争论不休,差点就要动手打起来。后来阿丽思不知怎么住在一个人家的抽屉里,从那家母女的对话中,阿丽思知道了中国农村许多奇怪的事情,但她大惑不解,准备回去问自己的妈妈。小说借用英国作家卡罗尔的童话《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中的主要角色阿丽思和兔子傩喜先生,让他们在东方古国的都市和偏僻的湘西山村作一巡视,对绅士阶层重面子、崇孔孟、畏洋人的心理状态;对知识阶层以剽窃冒充创作,在情场中勾心斗角的时髦习尚,都有冷嘲热讽。而在《中国旅行指南》等处,对湘西山民纯朴直率、委命于天、嗜赌好斗的奇风怪俗,则又多作静观的展览。由于这部小说是沈从文从事长篇创作的试笔之作,结构、文笔难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他以童话的体裁来反映现实,写得潇洒自如。

摩诃止观贯义科

摩诃止观贯义科

摩诃止观贯义科,二卷,清天溪说,灵耀补定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