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狼
作者:黑塞
长篇小说。作者瑞士著名作家赫尔曼·海塞(1887~1962)。《荒原狼》一反以往对资本主义的怜爱和幻想,用荒原狼的目光看穿了那个时代——追名逐利的忙忙碌碌,傲慢的虚荣,浅薄的宗教。小说主人公哈立·哈勒是一位中产阶级知识分子。他博学多才,但对日常生活却笨拙无能。他憎恨将军、大资本家在煽动一场新的战争,但他的行动却不为人们所理解。他讨厌资产阶级处世哲学,而他自己却又在银行有存款,昧着良心吃利息。他同情穷人,同情革命,却又反对任何暴力。他自称在自己身上有着狼心和良心的对立,孤独徬徨,找不到出路,只能在歌手和吹鼓手处寻求安慰,看魔术剧以发泄自己的不满和反抗、颇有点鲁迅《狂人日记》中狂人的味道,但最后还是从歌德和莫扎特那里学会了幽默。故事以一个出版者的前言为开端,概述了主人公的外貌和性格特征,接着以主人公的手记摘抄形式描述主人公在某城市的一段经历和心理活动,最后以魔术剧来演示当时的社会动乱,人生混乱和主人公的理想。
猜你喜欢的书
彩虹升起的地方
本书是D.H.劳伦斯的短篇作品集,D.H.劳伦斯以内敛的笔法刻划社会下层的生离死别,描述日常生活中永无休止的心灵抗争,作品弥漫着一股忧郁的情调,然而世人关注的焦点,却囿于大胆且露骨的用字,让他感叹:“三百年内无人能懂我!”他生前,本人与作品皆屡遭口诛笔伐,可谓是二十世纪文学史上的叛逆者,饱受争议的作家。 本书集结劳伦斯1907至1917年间的短篇小说和文章。所选文章皆有出处,更收录同一个作品的不同修改版。在本书中,劳伦斯描绘出一群平凡人的喜怒哀乐,隐藏在幸福生活下的诸多无奈,让人得以一窥一代文学大师,不断挑战自己,试炼文学纯度的历程。
渤海考
1784年,在所著《渤海考》自序中首次提出渤海国在朝鲜历史上是与新罗国南北对峙的“北国”。认为渤海国是高句丽的继承者,而统一新罗是高丽王朝的前身。
汝南圃史
明代周文华撰写的一部园艺著作。成书于1620年。周字含章,江苏苏州人,曾任光禄寺吏。后世传刻较少,现存有明万历四十八年金阊绿荫堂刊本、明万历年间书带斋刊本及手抄本等。 全书共12卷,主要内容有:月令(卷一)、栽种十二法(卷二)、花果部(卷三)、木果部(卷四)、水果部(卷五)、木本花部上、下(卷六、七)、条刺花部(卷八)、草本花部上、下(卷九、十)、竹木部、草部(卷十一)和蔬菜部、瓜豆部(卷十二)。其中除记述了各种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外,主要讲述其栽种、繁殖及培育的技术和方法,涉及各类植物近200种,大多数是观赏植物,包括梅、桃、海棠、桂花、蜡梅、山茶、玉兰、杜鹃花、牡丹、芍药、月季、兰花、菊花、水仙、百合等许多名花。对一些重点花卉,还记录有品种名称,如:梅花记有‘百叶缃’梅等10个品种;桃花记有‘美人’桃等约20个品种,其中包括著名的‘瑞香’桃,即‘寿星’桃;牡丹,除介绍了一些品种外,对花瓣数量(单叶、多叶和千叶)及花的颜色(黄、紫、红、白、绯、碧)提出了朴素而直观的分级和分类方法,并特殊地记叙了播种可获重瓣花品种和用生物防治法除虫等技术措施。在草本花卉中,对兰、菊等从培养土制备、幼苗培育、赏花及花后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都有详述。 书内虽杂有少量关于花木的诗词,但许多内容都包含了著者的实践经验,切实有用。从观赏园艺全局看,该书系统总结了当时、当地花木栽培的经验,对后世观赏园艺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太上说西斗记名护身妙经
作者不详。道教经书《五斗经》中之一篇。经文假托太上老君于汉永寿二年(156)正月七日降蜀都,为正一天师张道陵说东斗长生经后,又于正月十五日降蜀都,为张道陵演说西斗真经。据称,该经乃上天所宝,度人无量;众生善恶功过,增减生死,无不与此西斗有关。经中又称:西斗下记世人,有善必录,有恶必记;西斗记名,无寂无响;凡请告醮禳灾祸,必于本命之日或每月七日、九日、十五日置坛场,种种香花置于坛上,或在家中,或在道观,于中夜修设静醮迎拜,西望叩头,密诵真经,无不应验。此经与北斗、南斗、东斗诸经一样,劝信奉者依道教科仪朝拜西斗星君。收入《道藏》洞神部本文类。
西藏法宝贯珠
一卷,达瓦桑杜译英,伊文思温慈编注,赵洪铸译汉。本书汇集密教训语,按二十八门分列,为古德密拉热巴尊者传鉢人瓦波拉杰上师所纂集。时在西历十二世纪之中叶,上师为藏东瓦波省人,称为瓦波拉杰者,名以地显也。诞生於西历一千〇七十七年,示寂於一千一百五十二年。书中别称为冈波巴上师,盖指师为西藏崇法统治者隆赞岗波王之转生也。王薨於西历六百五十年。 上师着有关於大手印法及为喀觉宗特有教义之论文多种,略同本书所载,大都为密义入藏前两年,即西历一千一百五十年,上师建戒传寺,迄犹为喀觉宗之中心所在地。 密拉热巴尊者有门徒二,俱着盛誉。另一门徒为雷冲金刚达巴氏,尝为尊者作传,藏名「日尊密拉热巴传」,英译流行改名「西藏瑜伽大师密拉热巴。」其内容亦富於喀觉宗训诫之语,如与瓦波拉杰之法宝贯珠同读之,尤多裨助。 雷氏效其师密拉热巴尊者之所为,其一生岁月以隐修之时为多,生平对於僧伽剃度未尝注意,故宁放弃喀觉宗衣钵,後果遂所愿,由瓦波拉杰上师承受之。
雪堂拾遗录
一卷。全称《雪堂行和尚拾遗录》,又作《禅门拾遗录》、《雪堂行拾遗录》、《雪堂道行禅师拾遗录》。宋代雪堂道行编。辑录黄龙悟新、翠岩圆玑、黄龙恭、文殊宣能、白杨法顺、张无尽、黄山谷等禅林缁素三十余人的机缘语要,内容与《宗门武库》属于同一类型。收于《万续藏》第一四二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