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与贫儿
作者:马克·吐温
《王子与乞丐》为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创作的长篇小说。用很久以前就在英国流传的《王子和侍从》的故事为素材,描写了一个贫苦儿童汤姆和一个富贵王子爱德华交换社会地位的童话式故事,具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成为了马克吐温作品中风格特异的一部作品。英国王子爱德华和贫儿汤姆因一个阴差阳错的偶然机会互相换了位置,王子变成了贫儿,贫儿变成了王子。贫儿汤姆穿着王子的衣服在王宫里尽享荣华富贵,还当上了英国的新国王。而真正的王子爱德华却在外四处流浪,不得不忍受贫穷和乞丐们的欺凌和嘲讽。在好人霍顿的帮助下,爱德华王子经历了重重劫难,改正了自己的坏习惯,最后终于回到了王宫。而贫儿汤姆在良心的谴责下,将不属于自己的王位还给了真正的王子。此后,爱德华成了一位仁慈的君主,和他的子民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
章节列表
升序↑- 译本序
- 小引
- 第一章 王子和贫儿的诞生
- 第二章 汤姆的幼年时代
- 第三章 汤姆和王子的会见
- 第四章 王子开始遭难
- 第五章 汤姆当了王子
- 第六章 汤姆习礼
- 第七章 汤姆的初次御餐
- 第八章 御玺的问题
- 第九章 河上的盛况
- 第十章 落难的王子
- 第十一章 市会厅的盛会
- 第十二章 王子和他的救星
- 第十三章 王子失踪
- 第十四章 老王驾崩——新王万岁
- 第十五章 汤姆当了国王
- 第十六章 御餐
- 第十七章 疯子一世
- 第十八章 王子与游民一同流浪
- 第十九章 王子在农民家里
- 第二十章 王子与隐士
- 第二十一章 亨顿救驾
- 第二十二章 诡计下的牺牲者
- 第二十三章 王子当了囚犯
- 第二十四章 脱逃
- 第二十五章 亨顿第
- 第二十六章 被否认了
- 第二十七章 在狱中
- 第二十八章 牺牲
- 第二十九章 到伦敦去
- 第三十章 汤姆的进步
- 第三十一章 新王出巡受贺
- 第三十二章 加冕大典
- 第三十三章 爱德华当了国王
- 尾声 赏罚分明
猜你喜欢的书
感证宝筏
温病类著作。清吴贞撰。三卷。是书原名《伤寒指掌》,何廉臣重辑改今名。何氏评价云: 学有渊源,语多精实,举凡新感伏气之原因,寒暑湿燥之证候,水化火化之传变,……纤屑靡遗,故曰: 感证宝筏。有《何氏医学丛书》 本,一九二一年绍兴明强书局铅印单行本。
玉川子诗集
诗别集。二卷。唐卢仝撰。宋代韩盈于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作《玉川子诗外集序》云:“歌诗百篇,镂板已行于世,……近友人李生于道士崔怀玉处又得集外一十五首……以编附旧本。”是在北宋时,已有诗集行世。又《永乐大典》九○六诸家诗目中有南宋理宗嘉熙元年(1237)刊本,集中之《月蚀》一诗曾经胡伯和考订注释,钩玄探秘,一句一字,必详其所出。然宋之庆历、嘉熙旧本皆不见传,后人所著录者多为影宋抄本,且多如《直斋书录解题》所录的正集二卷、外集一卷。丁丙藏明抄宋本有无名氏题云:“予家藏宋刻本,最为完善,因寿之梓”,则明人不仅曾见宋本,且曾据以梓行。涵芬楼藏旧抄本于此题记后有一行“后学徐献忠跋”,可见《四部丛刊初集》影旧抄本亦源出宋刊。瞿镛于其《藏书目录》中说,明时吴郡陆涓曾以家藏旧宋本翻雕。给卢仝诗作注的除胡伯和外,还有清孙之騄;其所著《玉川子诗集注》,据《全唐诗》增诗二十二首,又误增入《栉铭》、《月》二首。之騄嗜奇,特注仝集,对理解奇谲诗颇有助益,然其注多有枝蔓、割裂之处。有《晴川八识》本及1923年卢永祥刻本。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义
圆瑛法师讲述,照海法师敬录。妙法莲华经,此五字,是全经总题,本经是后秦弘始三年,龟兹国,鸠摩罗什法师所译,共七卷二十八品,此普门品,即二十八品中,第二十五品,品依于经,故先列经题,此题依古德七种立题中,是法喻立题,妙法是法,莲华是喻,乃释迦如来,金口亲自命名,譬喻品文云,是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
法华经卓解
法华经卓解,七卷,清徐昌治逗注并序。
如意轮莲华心如来修行观门仪
全一卷。宋代慈贤译。又作如意轮莲华心观门仪。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内容叙述世尊于须弥山顶对诸有情等宣说如意轮观音之修法,及其念诵之次第。本经所述之念诵次第即为如意轮法次第之原始型态。全经皆由五言之颂所写成。
解深密经
梵名Sam!dhinirmocana -su^tra 。凡五卷。略称深密经。唐朝玄奘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同本异译尚有南朝陈代真谛所译之佛说解节经(一卷)、北魏菩提流支所译之深密解脱经(五卷),西藏亦有译本。别生经有刘宋求那跋陀罗之相续解脱地波罗蜜了义经一卷(即玄奘译本之第七品)、相续解脱如来所作随顺处了义经一卷(即玄奘译本之第八品)、陈代真谛之解节经一卷(即玄奘译本之第二品)。本经属中期大乘经典,系法相宗之根本典籍。其内容分为八品。(一)序品,叙述佛陀于十八圆满受用土,现出二十一种功德成就受用身时,无量大声闻众与大菩萨众集会之情景。(二)胜义谛相品,说明胜义谛真如乃是离名言之有无二相,超越寻思所行,远离诸法之一异相,而遍于一味相。(三) 心意识相品,叙说阿陀那识、阿赖耶识、一切种子心识、心;并说明与六识之俱转。(四)一切法相品,叙说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等三性。(五)无自性相品,阐说相无性、生无性、胜义无性等三种无自性与三时教。(六) 分别瑜伽品,详说止观行,说明识之所缘仅是唯识之所现。(七) 地波罗蜜多品,述说十地及十波罗蜜多行。(八)如来成所作事品,说明如来法身相及其化身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