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梦迷离

作者:茨威格
幻梦迷离

《幻梦迷离》是茨威格的长篇小说遗作。女主人公克里斯蒂那是个家境贫襄的女办事员,富豪亲戚提供的度假机会让她一成不变的生话经历了一次“变化”,这个变化其实只是“短暂的"幻梦般的”,等到这个短暂、幻梦般的变化戛然而止之后,女主人公的真实生活没有发生丝室改变,依然是那种无望、穷困、单调的生活,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摆脱,这就是女主人公的宿命,这让她愤恨、窒息和绝望。为此她一再在心里抱怨,但最后她不再抱怨而是义无反顾地要用真正的行动去改变这个宿命。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北斗七元星灯仪

北斗七元星灯仪

北斗七元星灯仪,撰人不详。约成书于元代或明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此篇为道教灯仪之一,行道者燃灯供奉北斗七元祈求消罪延年。北斗七元即:枢官大圣贪狼阳星真皇君、璇宫大圣巨门阴精真皇君、玑宫大圣禄存真人真皇君、权宫大圣文曲玄冥真皇君、衡阳宫大圣廉真丹元真皇君、开阳宫大圣武曲北极真皇君、瑶光宫大圣破军天关真皇君。

杜诗攟

杜诗攟

论杜专著。四卷。明唐元竑撰。元竑,明神宗万历十八年(1590)生,字远生,吴兴(今属浙江)人,曾中举,明亡后不食,卒于清顺治四年(1647)。《杜诗攟》乃其研读《千家注》本杜诗之札记,其自序说:“诗始于《三百篇》而终于杜,……是故我始攟《三百篇》而终于杜。攟者何?拾遗也。”全书四卷,论及杜诗五百篇左右,第四卷之末则兼及杜甫文赋。其评或论一句一联,或综论数诗之某一专题。不录原诗,仅于每则开头标出诗题,引录诗句,有时也不标诗题而径引诗句。评论范围颇为广泛,包括词语、典故、章法、诗旨及诗之工拙,其中不乏订正前人之误或发前人所未发者。此书原未刊行,以稿本收入《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其评笺“大旨合者为多,胜旧注之穿凿远矣”。1974年台湾大通书局影印台湾国立图书馆所藏题有“剑州居士校阅”的旧抄本,收入《杜诗丛刊》。

自警编

自警编

九卷。宋赵善璙(生卒年不详)撰。赵善璙,宋太宗七世孙,家于南海(今广东广州)。端平(1234——1236)中曾任江州知州,其余事迹不详。此书主要编辑宋代名臣大儒嘉言懿行可为法则者。全书共分学问、操修、齐家、接物、出处、事君、政事、拾遗八类,八类之下再分子目,共分见识、器量、正心、检身、诚实、操守、定力、清廉、俭约、嗜好、言语、韬晦、摄养、好生、孝友、教子孙、居处、交际、乐善、教育、厚德、报德不报怨、又命、恬退、休致、忠义、德望、得体、讲读、谏诤、忧国、荐举、用人、善处事、使命、镇静、济人、救荒、辨诬、财赋、制胜等五十五目。所载至靖康(1126——1127)而止,其后,只有朱熹议论偶尔采入,其余多未涉及。虽所列多为人所习闻,但缕析条分,便于阅览。财赋、兵及拾遗等类目皆寓鉴戒之意,可为时人及后人之药石。原本各条之下注明所引书名,今多佚脱,当为传刻者遗失。今传《四库全书》本作九卷,《历代小史》、《丛书集成初编》、《景印元明善本丛书》 作一卷。

瑜伽论劫章颂

瑜伽论劫章颂

瑜伽论劫章颂,一卷,唐窥基撰,内题劫章颂。

御制秘藏诠

御制秘藏诠

《御制秘藏诠》是宋太宗将佛教的深奥法意,以诗赋的形式进行诠释,再命人注解后雕印成册的宋代书刊,后被编入我国第一部大藏经《开宝藏》,共三十卷,包括《秘藏诠》二十卷,《秘藏诠佛赋、歌行》一卷、《秘藏诠幽隐律诗》四卷、《秘藏诠怀感诗》四卷及《秘藏诠怀感回文诗》一卷。《秘藏诠》二十卷,第一至第二十卷共五言诗一千首。《秘藏诠佛赋、歌行》共一卷。右诠赋等,端拱元年十二月,上遣中使卫绍钦谕旨,僧录司选京城义学文章僧惠温、继琳……等五十六人同为注解。书成上进,各赐袭衣器币,诏以其文编联入藏。《秘藏诠幽隐律诗》四卷,五言四韵一百首;《秘藏诠怀感诗》四卷,五七言各一百韵;《秘藏诠怀感回文诗》一卷,五七言各一百首并二十韵;《逍遥咏》一十一卷,五七言诗各一百首。端拱二年十一月,上遣中使卫绍钦谕旨,僧录司选京城义学文章僧可昇、归一……等一十二人同为注释。书成上进,赐束帛器币缗钱,诏以其文编联入藏。

大品经游意

大品经游意

一卷。唐代释吉藏撰。《大品经游意》是对《大品经》,全称《大品般若》的注解。汉土行般若始于曹魏朱士行,他甘露五年(260)由梵僧羯磨受戒,于洛阳讲道行般若,后西行于阗得正本九十章送归内地。晋泰始五年(269),竺叔兰、无罗叉译成晋文,称“放光般若”。由此般若义学大张。鸠摩罗什入秦重译,称“小品般若”。南朝梁武帝崇大论,致使此经疏解甚多,今皆不传。此游意以五重释义,即释名、辨宗、会教、出部倘、明缘起。释名有五,谓明摩诃,明波若、明波罗密、明修多罗、明序。辨宗有五,谓明体、明宗、简因果、明长短、辨远近。会教有二,即会教及五家味相生,广列异解。出部倘所述部类,与普通所明不同。此游意是研习般若教理的重要资料,具有较高史料价值。现常见版本是续藏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