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导论

作者:弗兰克·梯利
伦理学导论

《伦理学导论》是一部导读性的伦理学著作。与时下的以说教为主的规范伦理学相异,本书追根溯源,从史的角度探讨了“伦理”即“道德”的起源及其存在的必要性,追问了人性中“德性”“至善”的最终根据。对于时下浮云蔽日的道德精神时空,本书不啻为一剂祛除迷雾的清新剂。

弗兰克·梯利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祠部集

祠部集

诗文别集。北宋强至(1023—1076)撰。三十五卷。至,字几圣,余杭(今浙江杭州)人。庆历进士,历官三司户部判官、尚书,祠部员外郎中。原有集四十卷,久佚,清乾隆间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抄诗文,析分三十五卷。诗十二卷,古诗五言六十一首,七言四十二首,附存二首;律诗五言百八十二首,七言四百○五首;排律五言二十六首,七言十六首;绝句一卷,有五言、六言、七言之分。文二十三卷,得札子七篇,表九十二篇,状二百八十五篇,启百篇,书四百五十八篇,策问十篇,颂、铭、序、跋、记、祝文、祭文、墓志铭等七十二篇,凡一千○十四篇。其诗沉郁顿挫,气格颇高,于北宋诸家中自树一帜。奏牍诸文,曲折疏达,切中事情,尤裨益于世用。有《丛书集成初编》本,前有曾巩元丰三年序。《武英殿聚珍版书》(活字、福建、广雅书局)本。另《四库全书》本作三十六卷。今人栾贵明据残存《永乐大典》又辑得十二条,见《四库辑本别集》。

温疫论

温疫论

《温疫论》亦作《瘟疫论》,系温病专书。2卷,补遗一卷。明·吴有性撰。书成于1642年(崇祯15年)。书中讨论瘟疫证治,吴氏谓“温”、“瘟”二字没有区别,都属于温热病范围,因以“温疫”名书。书中阐明了瘟疫与伤寒相似而迥殊的新见解,认为“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又称疠气、戾气)。指出瘟疫自口鼻而入,伏于膜原,其邪在不表不里之间;其传变有九。又列举温疫与伤寒相反的十一种情况(如脉、舌等的不同),提出温疫先里后表,里通表和的治疗总原则,创用达原饮、三消饮等方剂予以调治,开后世治温疫一大法门。原书2卷未多加诠次,很象是随笔记录而成。清代编《四库全书》时,将下卷安神养血汤、太极丸等条,以及成书后陆续补入的正名、伤寒例正误、诸家瘟疫正误等篇,并为一卷,以作补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此书曰:“瘟疫一证,始有绳墨之可守,亦可谓有功于世矣。”同时指出书中不足为:“其谓数百瘟疫之中,乃偶有一伤寒;数百伤寒之中,乃偶有一阴证,未免矫枉过直。”该书问世后,流传甚广,康熙年间日本即有刊本,国内翻刻本及阐释发挥之书甚多,建国后有多种铅印书及评注本。

御制周颠仙人传

御制周颠仙人传

御制周颠仙人传,一卷,明太祖朱元璋撰。明史卷九八艺文志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四七子部道家类存目有著录。提要记有「洪武二十六年,太祖亲制此传,命中书舍人詹希庾书之,勒石庐山,后人录出刊行」。明史卷二九九周颠传也载有:「洪武中,帝亲撰周颠仙传,纪其事」。作为元末明初的奇人异士,周颠凭借着朱元璋亲撰的《御制周颠仙人传》而广为人知。

蕉帕记

蕉帕记

明代传奇剧本。单本撰。增补本《曲品》著录。写南宋书生龙骧,父母双亡,寄寓其父同僚胡章家,钟情章女弱妹,因无人作媒,未遂所愿。西施死后,罚为白牝狐,已修炼3000余年,须借人真阳之气,方成正果。狐精见龙骧有仙骨,便化作胡弱妹,以蕉叶幻为罗帕,题诗以引诱龙幽会。龙、胡的姻缘反因此而促成。后又助龙考取状元。秦桧因孙子秦埙未能夺魁,怀恨在心,与万俟定奸计,派龙骧领兵策应河北,欲借叛将刘豫之手将其杀害。狐精又施法术,普降大雪,使刘迷路被擒。龙骧功成名就后,与胡弱妹以及岳父母皆成神仙。此剧曲辞宾白通俗,无绮丽酸腐气,龙骧、弱妹、胡连的性格均活脱生动。有些场次,如《园会》、《闹钗》、《闹婚》、《闹题》、《闹闱》诸出,构思精巧,饶有喜剧色彩。川剧、湘剧、潮剧中皆有演出。越剧有改编本《蕉帕记》,不少剧种都有移植。清人还将此剧改为小说《蕉叶帕》。今传本中以《六十种曲》本较流行,《古本戏曲丛刊二集》本据明万历间文林阁本影印。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身咒本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身咒本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身咒本,一卷。唐金刚智译〔贞〕。旧误不空译〔至〕。今勘同大悲心陀罗尼。

未曾有因缘经

未曾有因缘经

凡二卷。南齐昙景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内容叙述佛遣目犍连至迦毗罗城,说服耶输陀罗,令其子罗侯罗出家;及佛陀为波斯匿王与群臣宣说听法之功德,为四石女阐说业报,为只陀王子说五戒开遮之方便等。并将此经付嘱阿难,令其宣布教化,以度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