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克·梯利

弗兰克·梯利
  • 姓名:弗兰克·梯利
  • 别名:
  • 性别:
  • 国籍:美国
  • 出生地:俄亥俄州辛辛那提
  • 出生日期:1865年8月18日
  • 逝世日期:1934年
  • 民族族群:

弗兰克·梯利(1865年8月18日—1934年)美国著名哲学家和哲学史家,出生在俄亥俄州辛辛那提,他的父亲是皮埃尔·维克多·塞莱斯汀·梯利,原籍卢森堡,曾在美国内战中担任联邦军上校,后来成为报纸记者、老板和出版商。他的母亲是玛丽·巴思·梯利,原籍德国。梯利于1887年在辛辛那提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成绩优异,并在德国完成了研究生学业,在柏林和海德堡学习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并于1891年在海德堡获得哲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成绩优异。他的导师是库诺·费舍尔和弗里德里希·保罗森。


梯利于1891年回到美国,成为康奈尔大学(位于纽约州伊萨卡)新成立的赛奇哲学学院的一名研究员。次年,他被任命为助理教授。1893年,他被密苏里大学聘为该校第一位哲学与心理学教授。1914年,他前往普林斯顿大学担任斯图尔特心理学教授。1916年,他回到赛奇哲学学院,先后担任艺术与科学学院院长(1915-1921年)和校董会教职工代表(1925年和1927-1929年)。


梯利在组织西方哲学协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曾担任该协会两届主席(1900-1901年;1901-1902年)。此外,他还曾担任美国哲学协会主席(1912-1913年)。他还参与了美国大学教授协会的成立,并于1917年担任该协会的全国主席。他于1909年获得密苏里大学的荣誉学位,1913年获得辛辛那提大学的荣誉学位,1922年获得霍巴特学院的荣誉学位。他还是美国心理学会、圣路易斯科学院、柏林的康德学会和海牙的斯宾诺莎学会的成员。他是Phi Beta Kappa和Phi Kappa Phi的成员,是纽约科梅尔俱乐部和英国伦敦作家俱乐部的成员。


梯利将阿尔弗雷德·罗素·韦伯的《哲学史》(1896年)从原德语的第五版和第六版法文译本翻译过来,还翻译了弗里德里希·保罗森的三部作品:《伦理学体系》(1899年;1903年;1925年,附有补充内容。“1860年以来的哲学”,拉尔夫·巴顿·佩里;1951年,由莱杰·伍德修订;1957年,第三版,由莱杰·伍德修订);《哲学导论》(1895年,是第三版德语译本;1904年,第二美国版);以及《德国大学与大学教育》(19


梯利曾担任《学校评论》杂志的第一任主编,是《密苏里大学研究》杂志的创始人兼主编,还曾担任《国际伦理学杂志》的编辑。

猜你喜欢的书

脉学辑要

脉学辑要

《脉学辑要》,日本医家丹波元简著,3卷。卷上总论阐述脉学理论;卷中引述二十八脉体象、主病,汇众说之精华;卷下列述妇人脉、小儿脉及诸怪脉。本书辑古今脉学之论于一帙,集众家之长于一炉,抒发己见,总结了日本宽政以前的脉学经验,创新和发展了脉学理论,不失为学习、研究脉学较为重要的参考书。

郁离子

郁离子

笔记。明刘基(1311—1375)撰。二卷。基有《诚意伯文集》已著录。此编为刘基于元末弃官归里居青田时所作。全书分上下两卷共一百八十二条,(原作十卷十八章一百九十五条),约八万字。作者假托“郁离子”回答各种问题,故以名书。徐一夔《郁离子序》云:“离为火,文明之象,用之其文郁郁然,为盛世文明之治。”吴从善《郁离子序》:“夫郁郁,文也;明两,离也;郁离者文明之谓也。非所以自号,其意谓天下后世若用斯言,必可底文明之治耳。”是书计182条,每条叙一事、明一理,行文多用寓言形式,取譬事物,明乎其义。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伦理及神仙鬼怪等。对元末弊政多有剖析。

契丹国志

契丹国志

旧题南宋叶隆礼奉敕撰。二十七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隆礼为淳祐七年(1247)进士,书在淳熙七年(1180)上进,其间相距六十七年,殊乖常情。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考证,此书为元中叶人撰,假托隆礼之名。书凡《帝纪》十二卷,《列传》七卷,晋、宋、辽三国往来文书一卷,族姓、风俗及各种制度一卷,行程录及使北记二卷,诸蕃杂记一卷,岁时杂记一卷。卷首还有《契丹国九主年谱》、《契丹国初兴本末》、《契丹国世系之图》、《契丹国地理之图》、《晋献契丹全燕之图》。书中记事,多摘取欧阳修《五代史记·四夷附录》、司马光《资治通鉴》、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洪皓《松漠纪闻》、武珪《燕北杂记》及宋人《使辽行程录》等书原文,分条排比。间有节录,颇多失当。书中纪述传闻,有《辽史》所不载者。元修《辽史》,天祚一朝《纪》、《传》多采自此书。有元刻本,清乾隆武英殿本、承恩堂刻本和扫叶山房本。

礼经会元

礼经会元

四卷。宋叶时撰。叶时生卒年不详,字秀发,自号竹野愚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淳熙十一年间(1184)进士。授奉国军节度推官,历任吏部尚书,理宗初以显谟阁学士出知建宁府,后以宝文阁学士提举崇福宫。卒谥号文康。《礼经会元》以概括《周礼》而立论,共一百篇。除第一篇总序泛论《礼经》、第二篇驳汉儒之失、第一百篇补《冬官》之佚外,其发挥经义实为九十七篇。其中《朝仪》、《宫卫》、《王畿》、《祭乐》、《明堂》、《分星》六篇,各附以图,由于刊本错乱,“祭乐”后所附之图,实为“乐舞”之图,“祭乐”之图移于前幅。《礼经会元》体例与郑伯谦《太平经国之书》略同,议论多互相矛盾,从内容上看,《太平经国》所论庞杂,《礼经会元》则无此疵。叶时受当时疑古风影响,极力驳贬前儒而立己说,如“注疏”一篇,认为刘歆诬《周礼》,基本承先儒旧论;“补亡”一篇,认为《冬官》散见五官,与俞庭椿《周礼复古编》观点相同;至于认为河间献王以《考工记》补《冬官》是多余的,汉武帝不信《周礼》,由此一篇,则无根据;又驳难郑玄所注深害《周礼》,诋其不该用纬书注《周礼》以及用《国语》注“分野”等,则过于偏颇。其必欲复封建、井田、肉刑则显与时事不合。然总体而论,叶时的《礼经会元》对《周礼》概括基本准确,较为可取,《四库全书总目》评其“大旨醇正,多能阐发体国经野之深意”,是后世研究者研究《周礼》的一部有价值参考书。《礼经会元》版本有:元刊本,藏于南京图书馆;明嘉靖萧梅林刻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元至正杭州路儒学刊本,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元至正藤花榭刊本;汪氏丛刊本;陆有元刊本;明初黑口本;陆子全书本;明复刊元至正本;洞庭席氏刊本;清许元准刊本;乾隆桐柏山房刻本;乾隆间写文渊阁《四库全书荟要》本;康熙十九年(1680)纳兰性德刻《通志堂经解》本;乾隆五十年(1785)通志堂刊修补本。

录外经等目录

录外经等目录

录外经等目录,一卷,佚名,日本亲尊题记,编号二一七五。

尊那经

尊那经

一卷,赵宋法贤译。佛在憍睒弥国瞿师罗林。尊那尊者问无尽功德?佛答以七种布施,七缘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