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追逐记

作者:凡尔纳
流星追逐记

《流星追逐记》(La Chasse au Météore)是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原稿共17章,写于1901年,但在作者生前并未发表,而是在作者逝世后经其子米歇尔·凡尔纳修改后出版。修改后的作品共21章;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韦斯顿,正当弗朗西斯·戈登与悉尼·赫德尔森的女儿杰妮即将举行婚礼之时,弗朗西斯的舅舅迪安·福西斯与悉尼这两位业余天文学家同时发现了一颗火流星。消息一经报道,两位业余天文学家便为了争夺火流星的发现权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同时,市民和报纸也争论不休。而天文学家经观察后更是指出,这是一颗价值近六万亿法郎的金流星。两家人的关系至此破裂,婚礼受阻。法国巴黎的一个怪人泽费兰·西达尔由此得到了灵感。他用自己发明的一种机器使金流星偏离了轨道,坠向地球。随后他便与他的教父一同前往金流星的预定坠落地,临时购置了土地,等待金流星坠落。

猜你喜欢的书

斯居戴里小姐

斯居戴里小姐

中短篇小说集,所选的中短篇小说皆是霍夫曼的代表作。其中,中篇小说《斯居戴里小姐》以17 世纪路易十四统治时期的巴黎为背景,写了一个古怪艺术家的离奇故事,被一些评论家誉为德国文学中“第一部重要的侦探小说”,对后代此类小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美丽的曼陀罗》写一个年轻大学生离奇的婚姻恋爱故事。《表兄的楼角窗口》是一篇对话体小说,写一位重病缠身、四肢瘫痪的作家垂暮之年的一段生活插曲。《金宝瓶》《小矮人扎克斯传奇》皆是艺术童话,前者以幽默风趣的笔调,写一个大学生如何摆脱令人压抑的小市民环境,逃到一个异想天开的奇妙王国中去;后者通过一个毫无真才实学,只会弄虚作假、招摇撞骗的人物的经历,抨击了社会时弊与封建宫廷的腐败,是霍夫曼最为珍视的杰作,也是德国浪漫派最重要的讽刺作品。

民俗与迷信

民俗与迷信

《民俗与迷信》是江绍原20世纪30年代在北京大学开设“礼俗迷信研究”课时所用的讲义,书中江绍原具体的迷信研究依循着两条路数展开,一是用近代科学的方法和知识揭露迷信事项的虚伪,二是对于已知的虚妄的迷信,还要努力对其产生及其人信受的原因给予恰当的说明。 这本小册子里的文章写得很漂亮,可以作小品文来读,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符合知堂关于小品文应该具有的质素,说到底还是大家的手笔,所以,虽是小书,反映出来的学识却是大的,这是当代的学者之流断难企及的。

读书止观录

读书止观录

吴应箕编撰。吴氏字次尾,号楼山,安徽贵池人。谥忠节。崇祯贡生。曾参与复社,善今古文,是明末一位著名的人物。他曾与黄宗羲等复社同志一起写下《留都防乱公揭》,声讨阮大铖。又曾冒险探望护视被阮大铖逮捕入狱的周镳,以至被迫逃亡。清兵南下后,举兵反抗,兵败被捕,不屈而死。著有《楼山堂集》27卷、《东林本末》6卷、《续觚不觚录》2卷等。《读书止观录》是在陈继儒《读书十六观》和屠本畯《演读书十六观》的基础上增益而成的。撰者将不见于前两书的前人关于读书的心得和逸事收集汇录,分编为三卷。该三卷每则前录古人语录或读书掌故,后以“吴生曰”作按语,昌明读书之旨。每则之尾,均以“读书者当观此(是)”作结。不仅纂辑量超出前两书,编纂体例也有所改进。因此《四库全书总目》说:“是书乃袭陈继儒《读书十六观》之余绪,推而衍之,杂引古人论读书作文之语,而稍以己意为论断。”并编《读书十六观》和《演读书十六观》为该书第四、第五卷。总称《读书止观录》,凡5卷。“止观”两字原为佛教术语,大抵“止”为止息妄念,“观”谓昭察万物,朗然常照,性自寂然,所以又译为“定慧”、“寂照”。作者标书名为“止观”,一来借指读书所达到的佳境,二来与陈继儒《读书十六观》书名相照应,另外也有“观而止于是”的意思。陈维崧说该书“足为天下读书者之津梁”,刘世珩认为该书“策励士子,最为有益”,诚非虚语。有光绪二十八年(1902)刘世珩刻《贵池先哲遗书》本。通行有胡贯中点校,黄山书社1984年重排本。

灵宝领教济度金书

灵宝领教济度金书

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南宋甯全真传授,宋末元初林灵真编辑。二人皆为宋元道教灵宝东华派宗师。据考林灵真所编原书仅十二卷。今《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所收则增至三百二十卷,并附目录一卷,盖为元明间道流陆续增补而成巨帙。书中多次出现「大明国某州县某乡某里人」。即明人增修之证。书分二十品,辑录设斋建醮、祈禳炼度所用之各种科仪。包括立坛法度、各种斋醮之程式、仪轨及所用表章格式、符书云篆、偈赞颂词一等等,并附有多种符箓图像。所列科仪斋法虽极繁多,然其论斋醮之要,仍以内炼存思为科仪符法之本。强调法师须先内炼,自全其阳,方能为人炼度亡魂阴鬼,使其超升脱离幽冥。是为宋元诸符箓道派之公论。

李家庄的变迁

李家庄的变迁

长篇小说。赵树理著。1946年1月华北新华书店初版,标为“通俗小说”。它“不但是表现解放区生活的一部成功的小说,并且也是整风以后文艺作品所达到的高度水准之一例证。”(茅盾:《谈〈李家庄的变迁〉》)。全书共16章,以太行山区的一个村庄的几度变迁,反映大革命失败后到抗日战争胜利期间山西农村的阶级斗争。作品涉及了抗战以来山西发生的许多重大政治事件。张铁锁是作品的主人公,他被以李如珍为代表的地主势力害得倾家荡产、流落他乡。后来在共产党员小常的引导下走上了革命道路,并在家乡组织农民和地主斗争,几经曲折,最后终于惩处了李如珍,得到了翻身解放。作品揭露了社会黑暗势力凶残狠毒的本质,歌颂了八路军和劳动人民忠贞不屈的品质和斗争精神。作品是中国一个历史时代的伟大变革的真实映照。它显示了中国农村变革的必由之路,同时也预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道路。作品结构完整,情节跌宕交错。表现手法富有中国传统评书的特点:朴素、简洁、明快;语言是来自群众的口语而又经过加工的文学语言,通俗、生动、形象。“用一句话来品评,就是已经做到了大众化。没有泛泛的堆砌,没有纤巧的雕琢,质朴而醇厚,……这是走向民族形式的一个里程碑。”(茅盾《谈〈李家庄的变迁〉》)此书曾先后被改编为话剧、曲艺等,并译成几国文字流行于国外。

华严经疏注

华严经疏注

华严经疏注百二十卷,唐澄观述。宋净源录疏注经。缺卷二十一至七十又九十一至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