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国

作者:川端康成
雪国

日本著名小说家川端康成的中篇小说《雪国》。自1935年~1948年前后用了12年陆续写成。小说描写主人公岛村去雪国旅行,途中遇见一个美丽年轻的女子叶子细心护送着一个男病人回雪国去,岛村被她纯真的美所深深吸引。到雪国后,岛村在旅馆结识了一个艺妓,恰巧她就是途中遇到的病人行男的未婚妻,名叫驹子。她对行男并无爱情,只是出于同情,甘愿用当艺妓赚来的钱为行男治病。她在和岛村相识,特别是在行男病故之后,对岛村的爱如痴如狂。而岛村却倾心爱恋着叶子,叶子则矢志不渝地爱着病弱卧床的恋人行男,她同情驹子,并要岛村照顾好驹子。故事最后,叶子在一场大火中死去。作家通过作品中4个人物的爱情纠葛,意在表明:爱是虚无的,对美的追求是徒劳的。叶子爱行男是单纯的徒劳,驹子爱岛村是美的徒劳,岛村爱叶子是虚无的徒劳。大火夺去叶子的生命,使岛村的爱成为一场虚幻的梦。作品因消极的倾向,虚无的情调,被称为“颓废和死亡的文学”。但其艺术成就很高,开创了将日本的文学传统与西方现代派文学完美结合的道路。因《雪国》、《千只鹤》、《古都》“高超的叙事文学以非凡的锐敏表现了日本人的精神实质”,川端康成获196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他是继印度泰戈尔之后,第2个获这个荣誉的东方作家。他的

猜你喜欢的书

云中奇案

云中奇案

普罗米修斯号航班从巴黎飞往伦敦……坐在9号座位上,赫尔克里·波洛能够方便地观察到机舱里的乘客们。在他右手前方的一个位置上坐着一位漂亮的年轻女孩,显然正迷恋着对面的男子。在他的前方,13号座位上。坐着一位伯爵夫人。此人不太会掩饰自己使用可卡因的习惯。在走道另一面的8号座位上。一名侦探小说家正在为一只招惹他的黄蜂而烦恼。波洛没有料到的是。坐在他后面的2号座位上的女人蜷成一团——她已经死了。数万英尺高空的飞机上,与波洛同机的一个夫人离奇死亡,脖子上留下一个疑似黄蜂叮咬的痕迹。在死者脚下,波罗找到一个来自南美印第安人常用的毒镖。波罗怀疑这便是凶手所采用的凶器。令人遗憾的是,案发的当时,波洛刚巧睡着了。飞机着陆后,波洛拿到所有乘客的行李清单,凭着这份清单,他推断:主要嫌疑人应是一位奇怪的美国人,然而事实是,当时在飞机上却没有美国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你要在飞机上杀人,那你就该在登机之前问乘务员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请问波洛先生在飞机上吗?

庚子销夏记

庚子销夏记

清代孙承泽。 八卷。 1600年。 自记所藏书画, 书前有卢文绍序,后有余集张宾鹤跋,此书作于顺治十七年 (1660),干支为庚子,故书名 “庚子”。书始写于四月而终于六月,故书名 “销夏”。卷一至卷三为自晋至明的书画名迹;卷四至卷七为古石刻;卷八为寓目记, 记其所见过的书画作品。全书以自藏书画为主,并摘录精彩的题跋, 间亦有简短的评语。

薛文清公从政录

薛文清公从政录

孔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惟亲历者知其味。余忝清要,日夜思念,于职事万无一尽,况敢恣肆于礼法之外乎?

洞真高上玉清隐书经

洞真高上玉清隐书经

《洞真玉清隐书经》,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东晋。《无上秘要》卷四七引「洞真玉清隐书四卷八诀」;《上清大洞真经目》着录「上清高上灭魔洞景金玄玉清隐书四卷」,当即此书。原书有四卷八篇,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但《正统道藏》本分作四种经书,即《上清太上玉清隐书灭魔神慧高玄真经》一卷(三篇),《上清高上灭魔玉帝神慧玉清隐书》一卷(三篇),《上清高上灭魔洞景金元玉清隐书经》一卷,《上清高上金元羽章玉清隐书经》一卷。据《无上秘要》及隋唐道教类书引文,以上四卷八篇原为一书,统称「玉清隐书经」。但各篇亦可分别单行。

夷氛闻记

夷氛闻记

记述鸦片战争史实的重要著作。梁廷柟撰,约成书于1849~1853年间(道光二十九年—咸丰三年),5卷,约10万字。由于本书对清朝统治者在鸦片战争中的表现多有揭露和指责,故虽屡刻刊行,但均未署作者姓名,且无“序”文,致流传不广。全书内容起于道光初年烟禁,止于1849年广州人民反入城斗争获得胜利。除第4卷外,余皆为发生在广东、广州之事。其中卷1主要叙述鸦片战争前中外关系、鸦片贸易、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爆发;卷2所述为林则徐加强广东防务、英国出兵中国和英军北上天津、林则徐和邓廷桢被革职、琦善南下主持广东事务、虎门沦陷、广州告急、琦善私割香港及其被革职等情况;卷3对奕山主持广东军务、英军进犯广州和《广州和约》签订、三元里抗英、英军北犯闽浙和闽浙爱国官兵的抵抗等皆有记载;卷4述及奕山收复浙东妄举及其惨败、英军北犯江苏沿海沿江一带和抛锚南京江面、清朝投降和《南京条约》签订等情况;卷5记载了战后广州反入城斗争等情况。全书所记较为翔实可靠,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时人所撰的鸦片战争史书。但认为“师夷长技”是“失体”之举,反映了作者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的保守态度。

二程粹言

二程粹言

理学著作。宋程颢、程颐著,杨时编。是杨时汇辑二程的言论集。二卷,分为十篇:《人物》、《心性》、《君臣》、《圣贤》、《天地》、《论事》、《论政》、《论书》、《论学》、《论道》。朱熹称程颐之言即事明理,耐人咀嚼;程颢之言发明极致,善开发人。但当时记录很多,卷帙浩繁,且记录者各以己意增删,不免牴牾庞杂,读者亦不能窥其要。朱熹曾打算删定为节本而未成。作者师事二程,亲承指授,记录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