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之书

作者:冈仓天心
理想之书

本书是一本讲述日本文化源流和形成的书籍。从飞鸟时代开始,日本艺术经历了奈良时代、平安时代、藤原时代、镰仓时代、足利时代、丰臣时代、德川时代和明治时代。作者以每个时代为一个阶段,详细讲述了在中国和印度的影响下,日本的宗教、绘画、雕塑、诗歌以及各大思想流派是如何一步一步演化成如今的模样的。作者强调,亚洲各国并不是想象中的单纯地理片段,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应该尽量保存和复兴亚洲瑰丽艺术的本源。

冈仓天心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有花生的寻常一天

有花生的寻常一天

本书是美国短篇小说大师、哥特小说女王雪莉·杰克逊的短篇小说精选集,收录了她最具代表性和知名度最高的21篇短篇小说。其中多篇作品曾获文学大奖,如《抽彩》(1949年获欧·亨利奖)、《回家吧,路易莎》(1961年获爱伦·坡奖)和《邪恶的可能》(1966年获爱伦·坡奖)。此外,《来与我共舞在爱尔兰》(1944)、《度夏的人》(1951)、《有花生的寻常一天》(1956)、《睡衣派对》(1964)等多篇名作曾入选《美国最佳短篇年选》。 雪莉·杰克逊的小说往往关注普通人在温和、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突然遭遇的坠落,从中剖析人性的阴暗面,用讽刺的手法揭示浪漫幻想背后复杂的、有时甚至是令人不寒而栗的恐怖现实。

群书会元截江网

群书会元截江网

类书。撰人不详。35卷。书中有淳祐、端平年号,盖南宋理宗时程式策论之本,出自坊间以应科举之用。此书命名“群书会元”者,以见群书有会归之地,“截江网”者,以状其网罗无遗。书分65门,每门间附子目。各类之中,以历代事实、宋朝事实、经传格言、名臣奏议、诸儒至论、警段偶句分段标识。内容丰富,每事皆有始终,便于翻检。于宋代典故引用尤详,有可补正史之不足者。

原乡人

原乡人

短篇小说。钟理和著。收入1976年11月台北远景出版社版《钟理和全集(卷二)》。小说真实具体地抒写了“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的爱国情愫。它着重叙述主人公从少年到青年的成长过程。幼年时他从奶奶那里得知自己是原乡人,从大海那边的原乡,坐船来的。在现实生活中,他发现原乡人都神奇、聪明、坚毅、沉着,令人钦慕不已。年事渐长,他从经常到大陆去经商的父亲那里得知,原乡就是中国,原乡人就是中国人,原乡和台湾一水之隔,他终于寻到了自己的根。他从倾慕祖国的二哥那里受到真正启发;了解到原乡的真实情景。那里有美不胜收的古老文化,有赏心悦目的名山大川,还有决心抗战到底的父老兄弟。二哥回祖国大陆参加抗日救国斗争。他在二哥的召唤和鼓舞下,也踏上了回归原乡的征途。这篇有长篇小说架构的短篇小说,表现了强烈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它细致地描写了台湾人民的觉醒过程,自然亲切,层次清晰,质朴感人。作家用对比的手法来刻画“原乡人”的群象。以日本人的凶残剽悍、来反衬“原乡人”的善良淳朴,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1980年台湾文艺界把小说《原乡人》改编成传记影片,以纪念钟理和先生在文学事业中“震烁的,撼人心弦”的卓著贡献。

三教同原录

三教同原录

一名《历代神仙通鉴》。长篇小说。清初徐道撰。二十二卷,一百九十四节。道为明末清初人,“生而颠连”。原署“江夏明阳宣史徐道述,汝南清真觉姑李理赞”。卷十八至二十二署“新安融阳亦史程毓奇续,凤翔尚絅一贞王太素赞”。徐道晚年“悬壶于葑关之十里泉”,从顺治乙酉岁(1645)起,开始“籍龟鉴为本”,写此书,至康熙庚辰(1700),方由人损资剞劂,历时五十余年。据上海江东书局印行本末云:徐道系明初滇池侯徐英之子徐人瑞六世孙,程毓奇为明代理学家程翔之子程瑶的五世孙。此书为多人著述之大型宗教性小说,书名《三教同原录》,顾名是主张儒、道、佛三教同源合流说,而以道教思想为主导,融儒、释两家神话传说,按时代为序,统为一编,故亦名《历代神仙通鉴》。共分三集二十二卷一百九十四节。首集《仙真衍派》,从卷一至卷八,分七十二节(回目),叙“太极判化生五老,三才立发育烝民”经五老北沧浪水精子、南石唐赤精子,东尾闾木公、西昆仑金母、与中须弥黄老相会,赞助化育,得婴儿、姹女,自此生息渐蕃。盘古氏为三才之首,并有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相继而出,经炎帝、黄帝、老子、孔子诸人的诞生,事迹至汉东方朔诸神异故事。第二集《佛祖传灯》,从卷九至卷十六,共七十二节叙东汉明帝使郎中蔡愔等赴天竺问佛法,求得佛像,佛教流行,刘晨、阮肇天台上遇仙,张道陵遇河上公授《道德经》,康僧会于吴下建寺造塔,江左佛法大兴。葛洪拜见祖仙公及八仙故事。第三集《圣贤贯脉》,从卷十七到卷终共五十节,叙唐至明为政以德化民死而为神及善者羽化登仙,如裴航云英故事,吴彩鸾文箫故事及陈搏华山修道故事等。全书资料庞杂,时序或有颠倒、捏合者。然作为历代神仙资料,尚可参考。有康熙间原刻本(残卷),上海江东书局印行本(二十四册)。

皇朝平吴录

皇朝平吴录

「皇朝平吴录上」,原脱「皇朝」、「上」,本卷分三节,后两节题为「皇朝平吴录中」、「皇朝平吴录下」,据补。皇朝平吴录,一卷,未着撰人姓氏。载元末张士诚据吴始末,起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迄明太祖吴元年。今传世较广有吴宽平吴录(明金声玉振集作皇明平吴录)。简核二书,稍有异同。又四库全书总目卷五二载:「千顷堂书目别载有黄标平吴录一卷,与此书同名(指吴宽平吴录),其书见陆楫古今说海中。」查古今说海,无是文。本篇姑作阙名。

禅外说禅

禅外说禅

禅是中土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禅是一种灭苦的生活之道,顿悟的理想玄妙,修持的方法也玄妙,难以言传。传统的传的方法是禅门内的传心和宏法式,或乞援于名相,或乞援于观心,结果常常是难于领会,甚至流为神秘主义。 《禅外说禅》,顾名思义,是“身立门外”,“体会到不懂禅的人是怎么不懂的”,目的是“要使不懂的人去懂”。作者是把禅当作文化史中的一个分支来讲述的,是置身史外来讲史,因而可以不偏不倚地摆事实,讲道理。以科学常识为依据,由人生之道谈起,然后层层深入,讲述各时代佛教的发展,禅宗史略,禅的所求和修持方法,在人生哲学方面的价值和缺欠以及禅宗对中土哲学思想、诗词的影响等等,还谈到它的影响和将来。本书理精辟而言浅易,不仅可以使读者了解中国佛教的大略,而且可以揭开禅的神秘面纱,变恍兮惚兮的禅理为明晰易解的科学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