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是要死的
作者:波伏娃猜你喜欢的书
康熙开原县志
地方志书。清康熙十七年(1678)刘超凡修纂,有刘自序。二卷。超凡以开原知县与县耆老傍搜广采史料传闻, 仅就地理、山川、古迹、人物入志。上卷:县志图叙、疆域图叙、建置沿革志、星野志(附祥异)、疆域志(附形势景物)、山川志、城池志、(附屯堡)、关梁志(附边门船舰)、驿站志(附铺递)、公署志。卷下:职官志、学校志、选举志、户口志 (附里社)等
广阳杂记
《广阳杂记》5卷,清刘献廷撰。刘献廷,字继庄,别号广阳子,顺天大兴人,毕生未仕,卒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刘献廷是清初的一个奇人,他于“礼乐、象纬、医药、书数、法律、农桑”无所不通,尤精于地理音韵,著作大都不传,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中将他的学术失传视为一大憾事。《广阳杂记》是刘献廷唯一传世的著作。《广阳杂记》本是作者的随笔札记,生前没有编定成书,死后由其门人黄曰瑚辑录成帙,但编者只是将它分分卷而已,书中内容杂乱无伦,编排毫无头绪。此书大致包括:一是史实,明末史事记载较多;二是典制,主要是清初的政治经济制度;三是人物,书中记叙了明清之际一些人物的逸闻琐事。对文字音韵的考订,对社会风俗民情的描述等等,也时有所见。有些内容录自实录或政书,如第1卷载录的康熙间各省文武官和学官数目,第2卷载录的各省钱谷总数、各省岁需兵饷、各省岁需存留等等。第5卷记航海者使用指南针的情况很值得注意:“海舶上司罗盘者曰夥长,置一龛,下铺细砂,安盘于上,取平,周回置灯,夥长昼夜视之,较之以刻漏而定方向焉。”描述罗盘使用较它书尤详。同卷又记台湾土人有男子皆赘妇家,并改从其姓氏的习俗,这对了解刚刚回归清朝政府的台湾的社会情况,也是很有价值的材料。
乐府补题
词选。原书未署编者姓氏。元陈旅《安雅堂集》卷十二《陈行之墓志铭》,谓陈恕可有遗著《乐府补题》;而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三十二著录“仇远《乐府补题》一卷”。《乐府补题》或是陈、仇二人所辑。此书为宋末遗民词人之咏物词专集。宋亡之后,王沂孙、周密、王易简、冯应瑞、唐艺孙、吕同老、李彭老、李居仁、陈恕可、唐珏、赵汝钠、张炎、仇远等14位遗民词人,先后在宛委山房、浮翠山房、紫云山房、馀闲书院和天柱山房结词社唱和,分别以《天香》、《水龙吟》、《摸鱼儿》、《齐天乐》、《桂枝香》五调分咏龙涎香、白莲、莼、蝉、蟹。最终结集为《乐府补题》。因每次唱和并非诸家同时参与,故全书所录仅37阕。集中咏物诸词,皆寄托遥深。因词作主旨隐晦曲折,故自清初以来,论词者每欲追寻其创作本事。宋亡后,元僧杨琏真伽曾带人盗发会稽(今浙江绍兴)宋帝陵墓,劫取珍宝,毁弃遗骨。当时宋遗民唐珏、林景熙等人事后曾潜入墓地,收葬骸骨。清人厉鹗以为《乐府补题》诸词所指即与此事有关。近人夏承焘作《乐府补题考》,又申此说,以为王沂孙诸人之词均为杨琏真伽盗掘宋帝陵墓后作,“大抵龙涎香、莼、蟹指宋帝,蝉与白莲则托喻后妃”。然亦有持异议者,以为《乐府补题》诸词虽深含故国之思,然其创作与宋帝陵墓被盗事无关。此书元刻本已佚。今存最早之本为明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抄本,然在明代并无影响。清初朱彝尊发现此书后,携至京师,蒋景祁见后激赏不已,遂付梓刊行。此书行世后,立即引起强烈反响,清初词风为之一变。蒋景祁《刻瑶华集序》谓:“得《乐府补题》而辇下诸公之词体一变,继此复拟作‘后补题’,益见洞筋擢髓之力。”今通行本有《知不足斋丛书》本、《疆村丛书》本和《丛书集成初编》本。
福王登极实录
恭闻监国自福邸至淮也,南都文武大臣及科道诸臣方集议拥立之事。佥谓以亲、以贤、以序,即当推奉为臣民主。操臣诚意伯刘孔昭、督臣马士英,各传谕所部将士,以代来中兴之意。将士闻命感泣,亦愿奉为六军主,建义旗讨贼。诸臣恭谒陵庙,告非常大变,恸哭;乃告奉监国之议。议协,参赞机务兵部尚书史可法至浦口,具启迎驾于淮安;礼部司务官赍南都百官公启,迎驾于仪真。渡江,泊燕子矶,百官郊迎,命以王礼见。监国素袍角带,对百官恸哭;
台湾割据志
历史著作。日人川口长孺著。不分卷。书中首述台湾风土及先住民之习俗,次述明季漳、泉人士之通商台湾,再为1621年(明天启元年)至1723年(清雍正元年)有关台湾之史事。书用编年体,虽称《台湾割据志》,实为郑氏三世经营台湾之详纪。为研究明郑史实极有价值之参考资料。书中引用中、日文献计57部,一一注明出处。原著抄本为日本秘阁所藏。1957年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据再抄本编辑收入《台湾文献丛刊》第1种出版。
开元寺求得经疏记等目录
开元寺求得经疏记等目录,一卷,日本圆珍撰,编号二一六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