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中短篇小说集

作者:狄更斯
狄更斯中短篇小说集

本书收录了狄更斯的18部中短篇小说。狄更斯的中短篇小说与他的长篇小说一样,体现了大文豪独有的创作思想、美学追求褐文学造诣,同时深刻反应了现实社会的矛盾,极力宣扬了他一生倡导的人道主义思想。就创作技巧而言,其中短篇小说更为注重形式的灵活性和情节的趣味性,在《一个穷人谈专利权》等中均有所体现。

猜你喜欢的书

陆士龙集

陆士龙集

十卷。晋陆云 (262—303)撰。陆云字士龙,吴郡华亭 (今上海)人。陆机之弟。少与兄陆机齐名,号曰 “二陆”。史谓其文章不及陆机,而持论过之。入洛后,一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谣。为浚仪令。去官后,百姓图其形象,配食县社。后成都王颖表为清河内史,转大将军右司马。陆机死,陆云亦被杀。陆云为文词藻华丽,旨意深雅。所著诗文凡三百四十九篇,为集十二卷,《隋书·经籍志》又撰 《新书》十篇,并行于世。今观集中诸启,其执辞谏诤,陈议鲠切,诚近于云遗直。至其词藻华丽,词旨深雅,与陆机亦相上下。平吴二俊,要亦未易优劣。《隋书·经籍志》载陆云集十二卷,又称梁十卷,录一卷。是当时所传之本,已有异同。《新唐书·艺文志》但作十卷,则所谓十二卷者,已不复见。至南宋时,十卷之本又渐湮没。庆元间,信安徐民瞻始得之于秘书省,与陆机集并刊以行。然今亦未见宋刻。本书传世者有《汉魏诸名家集》本、《四库全书》本、《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四部备要》 本。

清河书画舫

清河书画舫

十二卷。中国书画著录书。明代张丑撰。丑生平在《张氏书画四表》中著录。此书成于明万历四十四年,取黄庭坚“米家书画船”诗句意为此书名。前有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严诚序及例略。卷一至卷二为三国、晋(莺字号、嘴字号),卷三至卷五为南北朝、唐、五代(啄字号、花字号、红字号),卷六至卷十一为宋元(溜字号、燕字号、尾字号、点字号、波字号、绿字号),卷十二为明(皱字号)。全书共收自晋钟繇至明仇英一百四十家。其中书家包括少数书兼画家共七十人左右,书画几乎各占一半。以书画家为纲,以其书画作品流传者为目。首列真迹,次采与真迹有关之题跋等,各注所出。其题跋有录自真迹,有录自书画史、书谱、书品、题跋、著录及各家文集,有据传闻补入。均为有作者生平、作品的形成、品评、流传、递藏、鉴定等方面的内容。时有张丑进行评论及考证的按语。所采详备,考证亦精审。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明代赏鉴之家考证多疏,是编独多所订正”。如《宋史·米芾传》载米芾卒年四十八,而米芾尚有四十八岁以后所作真迹流传;张丑据此考证,认为米芾生于皇祐三年(1051年),卒于大观元年(1107年),年五十七,恰与米芾印迹“辛卯米芾”相合,足补《宋史》之失。此书成后,时人“一时服其精当”,以真迹就示张丑以求鉴定者曰众。后世收藏家也多据此书辨别书画真伪。于今对古代书画作品真迹的赏鉴、流传、递藏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此书初以抄本流传,原本仿谢枋得《文章轨范》之例,以“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为序编排。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池北草堂以原本刊出,并附刊米芾《宝章待访录》于第九卷(点字号)后、张丑《鉴古百一诗》于十二卷(皱字号)末。《四库全书》本作十二卷,删去严序及例略。又有光绪元年(1875年)有竹主人刊本、光绪十四年(1888年)孙溪朱氏重刊本传世。

医学启源

医学启源

综合类著作。金张元素撰。三卷。元素字洁古,易州(今河北易县)人。幼攻读四书五经,后弃科举,专心医学,与刘完素同时而年辈略晚,曾因治愈刘完素伤寒病而医名日著。其学术思想主要渊源于《内经》、《难经》、《伤寒论》、《中藏经》、《小儿药证直诀》、《素问玄机原病式》等书。反对拘泥于古方,提出“古今医轨,古方新病不相能也”的学术见解。在脏腑辨证、制方遣药等方面有其独到见解。撰有《珍珠囊》、《脏腑标本药式》等。继承其学者有张璧、李杲、王好古、罗天益诸家。张氏为教其弟子,以《内经》为理论根据,兼采各家学说,结合其临床体会撰成此书。约十余万字。初刊于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上卷为天地六位脏象图、手足三阴三阳、五脏六腑除心包络十一经脉证法、三才治法、三感之病、四因之病、五郁之病、六气主治要法、主治心法;中卷为《内经》主治备要、六气方治;下卷为用药备旨。据范声山《杂著》云:“张元素并无著书,所有《内经类编》、《难经注》、《医学启源》诸书,乃其弟子李明之承师说而笔之者。”光绪二十年重修《广平府志》称该书为金代医家李庆嗣撰。然兰泉张吉甫于卷首序曰称元素“暇日辑《素问》五运六气,《内经》治要,《本草》药性,名曰《医学启源》”。可证本书为张氏所著,并为其代表作。书中论述了脏腑、经络、病因、证治以及对药性的认识和运用,发展了脏腑寒热虚实辨证说,并对药性气味、归经、补泻以及养胃气等理论方面均有所建树,对后世医学有一定影响。书中间杂迷信之语,为其不足。有元刻本,明正德刊本。

证治准绳

证治准绳

明代王肯堂编撰的大型临床医学丛书。又名《六科证治准绳》或《六科准绳》。共44卷。成书于万历三十年(1602年)。作者精究医学,博极群书,历时11年编成此书。作者取为临症医生提供赖以参酌的“准绳”之意,题为书名。 全书包括《证治准绳·杂病》八卷,《证治准绳·类方》八卷,《证治准绳·伤寒》八卷,《证治准绳·疡医》六卷,《证治准绳·幼科》九卷,《证治准绳·女科》五卷。书中论述内、外、幼、妇、疡诸科,病证相当广泛,每一病证先综述明代以前名医的观点和治疗经验,然后阐述作者个人见解,并辨析诸证和脉象的异同。全书的体例是随证论治,内容以辨证论治为主。《证治准绳》收罗广博,整理严谨,议论持平,《四库全书总目》评价它具有“博而不杂,详而有要,于寒温攻补,无所偏主”的特点。《证治准绳》与《本草纲目》、《景岳全书》一起,被称为明代三大医学杰作,也是17世纪流传最广的中医著作之一,并为后世历代医家所推崇。

芝苑遗编

芝苑遗编

芝苑遗编,三卷,宋元照著,道询集,日本讷翁题记。

八关斋经

八关斋经

全一卷。刘宋沮渠京声译。收于大正藏第一册。本经与失译之优婆夷堕舍迦经(收于大正藏第一册)为同本异译。二经记载之相异处为:优婆夷堕舍迦经载,佛陀对毗舍佉鹿子母教以每月六日持八斋戒之法,并说其持斋之功德将大于以十六国中之珍宝布施僧伽之功德;本经已将此简化,说法对象仅为比丘等,又其持斋功德之量谓远比五大河之水量为多。